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一种改进的膈神经-膈肌实验方法,将传统的标本垂直放置改为卧置,神经纤维置于刺激电极上,浸盖液体石蜡,大大增加了有效刺激强度,且使刺激强度恒定,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用蔗糖-间隙法研究了Zn~(2+)对兔离体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作用。Zn~(2+)对神经节动作电位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IC_(50)为1.48mmol/l。其作用在高〔Ca~(2+)〕溶液中减弱,在低〔Ca~(2+)〕溶液中加强。新斯的明、L—半胱氨酸能拮抗Zn~(2+)的抑制作用。Zn~(2+)对神经节N波也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对P波抑制作用很弱,对LN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活动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用63只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以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观测指标,观察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h)诱发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的影响。结果 ①产生易化作用的有40例(63..49%),其中23例(36..51%)呈吸气延长效应;17例(26..98%)呈抑呼增频效应。产生抑制效应的有11例(17..46%),呈双相反应的4例(6..35%),8例(12..70%)无明显作用。②吸气延长效应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Ti)延长,呼吸时程(Te)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i/Te比值增加,呼吸频率(RF)变化不明显;抑呼增频效应主要表现为Te缩短,Ti变化不明显,Ti/Te比值增加,RF加快。③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同剂量的Sch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结论 股动脉注射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运动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二硫代羧基化壳聚糖(DTCTS)为重金属絮凝剂,研究了该絮凝剂对废水中铅锌的去除性能,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表明:DTCTS对Pb~(2+)、Zn~(2+)的捕集效率较高,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pH值对DTCTS去除Pb~(2+)、Zn~(2+)有一定的影响,当pH=6时,DTCTS对Pb~(2+)、Zn~(2+)去除效果最好;EDTA对Pb~(2+)、Zn~(2+)的去除有抑制作用;柠檬酸和氨基乙酸对Pb~(2+)的去除有一定的抑制,而对Zn~(2+)的去除影响甚微;焦磷酸钠及致浊物质的存在均能促进Pb~(2+)、Zn~(2+)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级刺激、直流电阻滞、Novocain阻滞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鼠后肢腓肠(皮)神经、腓肠肌神经及拟承山穴区ⅠⅡⅢ类传入纤维诱发的脊髓背根电位(DRP)。结果表明:上述皮、肌神经及穴位区ⅠⅡⅢ类纤维均可诱发负DRP;皮神经DRP主要系Ⅱ类纤维所诱发;肌神经及穴位区DRP主要系Ⅲ类纤维所诱发。本工作为突触前抑制理论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从呼吸中枢的途径探明肌梭传入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 ,观察了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肌梭兴奋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膈神经传出放电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 ,根据神经元放电和膈神经放电的时相关系来确定神经元的性质。记录到的单位放电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 ,并输入计算机处理 ,绘出序列密度直方图 ,直接测量并打印图形与数据 ;同时与膈神经放电同步照像。结果  (1 )股动脉注射 Sch可明显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而抑制呼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 56个吸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37个 ,抑制反应的 1 1个 ,双相反应的 2个 ,其余 6个无明显反应。在 1 7个呼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4个 ,抑制反应的 1 0个 ,双相反应的 1个 ,其余 2个无明显反应。(2 ) Sch对吸气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一般在给药后 1~2 min即可达高峰 ;而对呼气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则发生较晚 ,一般在给药后 2~ 3min达高峰。 (3)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可明显降低 Sch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影响。较正常侧相比 ,肌注布比卡因侧肢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以大鼠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了损毁中缝大核 (NRM)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 34个 WDR神经元中 ,有 2 7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所抑制 (占76.67% ) ,5个单位表现为兴奋 ,2个单位无反应 ,对有抑制作用的 1 9个单位进一步观察发现 ,损毁中缝大核后 ,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抑制率由损毁前的 31 .92 %降至 2 3.44%。结论 提示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的镇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控制通气(CMV)对大鼠膈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阐明机械通气膈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观察18h和24hCMV后大鼠膈肌超微结构及HE染色的结构改变,并检测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型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结果 24hCMV组膈肌纤维损伤密度远高于对照组(P<0.01),肌纤维形状不规则、肌纤维萎缩及结构松散,18hCMV组仅轻度改变;24hCMV组膈肌MHCfast比率升高,MHCslow比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MHCfast和MHCslow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18hCMV组两种肌纤维的阳性比率、肌纤维CSA及MHCfast和MHCslow的蛋白表达均无改变。24hCMV组肌纤维的损伤密度与MHCfast阳性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短期CMV可造成膈肌损伤、肌纤维萎缩,以及慢肌向快肌的移行改变。CMV所造成的肌肉损伤与适应性改变可能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利血平能降低豚鼠左心房肌的收缩力,显著抑制肾上腺素诱发自律性的作用;并能延长FRP,而对兴奋性则无影响。此外对豚鼠右房自发频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异丙肾上腺素正性频率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非平行性右移,并使最大频率反应显著降低;还能显著地对抗CaCl_2的正性频率作用。结果提示利血平对豚鼠心房肌的作用可能与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沙棘总黄酮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总黄酮可明显对抗KCl、CaCl_2和去甲肾上腺素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使量效曲线右移,最大反应压低PD_2′值分别是5.79、5.75和5.81。TFH还可明显抑制家兔主动脉条Ca~(2+)内流依赖性收缩。以上结果表明:TFH的血管扩张作用可能与阻滞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重复神经刺激,检查了35例肺癌患者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SNAP)幅度的改变。发现8例燕麦细胞癌患者在重复低频刺激时CMAP幅度减小,重复高频刺激时CMAP幅度增大,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同样变化。肺癌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NAP幅度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时既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障碍,也有其它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细胞内固定微电极技术观察了沙棘总黄酮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和豚鼠心室肌正常电机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总黄酮可抑制哇巴因诱发的心室肌振荡后电位,降低哇巴因诱发的心室肌自发电活动频率,使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复极50%的时程(APD_(50))缩短,同时还观察到在沙棘总黄酮的作用下,乳头状肌收缩力下降。提示沙棘总黄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与影响细胞膜Ca~(2+),K~+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离体大鼠子宫活动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子宫肌条在1 g的前负荷下温育,加入熊果酸1.0×10-8、2.0×10-8、3.0×10-8、4.0×10-8g/L,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记录30 min;分别使用不同的受体拮抗剂5 min后,再加入熊果酸3.0×10-8g/L。用Biolap 410生物机能仪记录熊果酸对离体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结果熊果酸可增强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熊果酸剂量与子宫肌兴奋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使用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2×10-6mol/L)、酚妥拉明(2×10-6mol/L)、异博定(2×10-7mol/L)及消炎痛(2×10-5mol/L)观察其改变。该增强作用可被消炎痛阻断,而异博定、酚妥拉明、苯海拉明未能阻断熊果酸的作用。结论熊果酸增强作用与前列腺素酶的合成与释放有关,不通过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受体以及H1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探索其治疗痛经的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离体大鼠子宫标本 ,用己烯雌酚和催产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 ,观察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结果 培坤胶囊能明显抑制子宫收缩力(11.6 %~ 6 5 .7%)、收缩频率 (2 8.2 %~ 6 0 .2 %)和活动度 (36 .6 %~ 84.6 %) ,其IC50 分别为 0 .6 9g·L-1、0 .83g·L-1和 0 .2 3g·L-1。 2 .0 g·kg-1和 5 .0 g·kg-1的培坤胶囊能延长痛经小鼠的扭体潜伏期 ,减少扭体次数。结论 培坤胶囊能抑制子宫收缩 ,有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鼠比目鱼肌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银染方法。方法分离出单一肌梭,对吕荣等人的运动终板及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做了适当的改良,用于肌梭内神经末梢的染色。结果肌梭赤道部与两极部神经末梢呈棕黑色,清晰可见,梭内肌纤维染为棕黄色。结论改良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操作简单,神经末梢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