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梧高速公路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3种竖井施工的方法,针对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LM-300型反井钻机施工,分析了采用全机械化作业反井钻孔产生偏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偏斜和纠偏措施提高了钻孔精度。实践证明,这种反井钻机施工的方法提高了施工速度及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复杂条件下盾构改造竖井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军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09,29(6):683-688
针对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型盾构被困的施工现状,探索在盾构前方开挖异形竖井进行解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工程,详细阐述了该竖井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盾构脱困后的推进方法及竖井回填施工工艺,该项施工技术为大型盾构的脱困提供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辉  李荣智 《隧道建设》2007,27(6):57-62
简要介绍穿黄工程概况及泥水盾构施工主要作业模式。对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应用于穿黄隧洞的组装、始发、掘进、管片安装、同步注浆以及盾构到达南岸的二次始发等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穿黄工程特殊段的掘进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首先,以异形掘进机领域的阶段性科研项目为主线,回顾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从模仿跟随到同步突破再到创新引领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从异形掘进机全断面开挖技术、异形管片拼装技术、测控技术和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分别介绍矩形顶管机、矩形盾构、马蹄形盾构及其特殊施工技术在我国隧道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从地质适应性、施工效率、隧道截面形式等方面指出当前异形掘进机发展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同时对未来异形掘进机在新领域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椒江二桥为(70+140+480+140+70)m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2.5~2.8m变直径超长嵌岩桩,桩长120~139m,最大钻孔深度达149m,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针对椒江二桥主墩超长嵌岩桩钻孔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斜孔、渗漏浆、堵塞钻杆等难题,采取加大钻机功率、提前更换滚刀钻头、斜岩面处减压扫孔、配备优质泥浆、改进钻头等措施,确保所有桩基顺利成孔,超声波检测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贾连辉  吕旦  郑康泰  肖威  冯琳 《隧道建设》2020,40(11):1657-1663
为解决竖井掘进机施工过程中竖向排干渣的难题,提出全断面竖井掘进机上排渣技术。首先,介绍上排渣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排渣能力;然后,针对岩渣粒径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刮渣技术、刮渣盲区清渣技术、斗式提升机转渣技术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不同推力和转速等多种工况下的掘进试验。结果表明: 上排渣技术可行,岩渣粒径可控,排渣系统运转正常。全断面竖井掘进机上排渣技术,为竖井掘进机机械化连续排渣提供了一种可行可靠的方法,有利于促进竖井掘进施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小半径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强 《隧道建设》2009,29(4):446-450,474
针对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13东西出入线的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综合难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对盾构机选择、管片选择、管片壁后注浆加固、临时纵向加强肋、加强螺栓复紧、盾构推进轴线预偏、盾构测量与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选择、土体损失及二次注浆、盾构纠偏量及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详细的施工和设计措施;进而对盾构进入缓和曲线后,盾构卡壳、盾尾管片外弧面碎裂、盾尾衬砌管片角部碎裂等施工难题给出解决措施,保障了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杭州湾大桥南航道桥D13号主墩钻孔施工平台的设计,为其它海上桥梁钻孔施工平台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大多数信息化管理平台兼容性及扩展性不强、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工程管理需求的问题,从高质量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扩展性强的分布式存储3个方面进行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分布式HBase列存储数据库和高性能Spark内存计算引擎,创建行业Hadoop集群生态架构,设计一种多协议、多通道且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系统,为隧道掘进机大数据平台的采集、存储、搭建等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集智能监测、综合分析、协同管理、大数据应用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掘进机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为类似的大数据平台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提升隧道掘进机施工效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竖井施工进度滞后,为解决盾构提前到达并保证顺利出洞这一技术难题,以台山核电站1#取水隧洞盾构提前到达施工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盾构到达前的掘进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了预留段隧洞爆破参数设计,并对提前到达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盾构提前到达盾构井预留5 m的安全距离,并将刀盘后退掌子面0.7 m的方案是可行的,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有效地保护盾构设备;2)盾构到达预留段前采用"小推力、低转速"的掘进原则,预留5 m段采用"爆破开挖+锚喷支护+管片二次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保证了盾构安全顺利出洞,有效地控制了管片上浮、错台和接缝处漏水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