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等三种不同闭塞制式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从功能、实用化程度、经济性、国产化水平及先进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实际需求情况,推荐其一期工程信号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系统或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  相似文献   

2.
CBTC系统简介 移动闭塞系统的意义 城轨交通中列车控制系统经历了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几个发展阶段,移动闭塞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实时、连续地双向通信.缩短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闭塞分区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两个绝缘节之间的距离.而是代之以列车占用区域,这个区域是移动的也是经过优化后最小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朔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对重载无线闭塞中心(R B C)系统进行研究,实现以移动闭塞方式为重载列车计算行车许可.重载RBC针对重载列车长度长、制动性能弱等特点,研究适应重载列车的列车辅助定位、列车筛选、行车许可保持、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间不停车切换等功能.通过朔黄铁路现场试验,验证重载RBC系统各项...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的方式,描述西门子LZB700M(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准移动闭塞、TrainGuard MT(列车卫士连续式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基于应答器的固定闭塞和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2种列车信号控制系统硬件、功能、实现方式和基本原理的异同。文章旨在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界进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移动闭塞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追踪间隔问题,建立了移动闭塞间隔控制模型,分析了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结果说明了移动闭塞系统具有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CBTC移动闭塞系统的实现及原则、基于CBTC移动闭塞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移动授权限制实现,可看出基于CBTC的移动闭塞是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移动闭塞ATC系统的基本概念,对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实现列车的最小安全间隔并且可以连续检测列车位置和速度的移动闭塞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阐述了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移动闭塞相对于传统闭塞方式的优势.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将是未来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信号闭塞方式及其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列车追踪运行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算例的设计。在算例中,通过对两列车在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方式下的追踪运行模拟,分析了不同闭塞方式下列车追踪运行的效果,同时利用仿真系统对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了验算,并得出相同发车间隔情况下不同信号闭塞方式的列车追踪运行结果以及三种闭塞方式条件下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该系统可以为科研、设计人员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及通过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依托大秦铁路,研究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根据移动闭塞原理,设计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详细介绍系统架构设计要点、重载铁路既有信号系统实现移动闭塞功能需新增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以及基于列车位置追踪的移动闭塞安全功能.在重载铁路既有线引入移动闭塞系统,可以提升大秦铁路乃至我国重载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铁1号线CBTC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USSI移动闭塞技术的设计原理、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实现功能。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将是未来轨道交通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控制器是CBTC系统的核心设备,它根据列车和地面的动态信息,实时生成列车行车许可命令,并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给车载子系统,保证其管辖内的所有列车的安全运行,并实现移动闭塞。在移动闭塞设计中,对列车位置的准确识别是移动授权分配的前提,是复杂运营场景的控制基础。在对区域控制器列车位置识别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列车出入段、跨区切换等复杂运营场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非常迅速,ATC系统按闭塞制式分为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与移动闭塞,通过介绍3种闭塞制式列车控制系统,重点给出它们技术和经济特点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7.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区间最小追踪间隔。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根据实际工程牵引计算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固定闭塞、虚拟闭塞、准移动闭塞及纯正的移动闭塞等制式。着重阐述了在几种正常场景及故障场景下纯正的移动闭塞制式CBTC系统与其他制式CBTC系统的工作流程,并比较了CBTC系统不同闭塞制式的要求。纯正的移动闭塞制式具有高度灵活的运营能力和故障应对能力,在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中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最小追踪间隔,越江风井间区间一列车的列车控制方式的特点.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列车越江追踪运行原则和越江隧道风井设置的核算方法.对保证列车在越江区间内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