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建设,我国港口建设包括船坞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三大船坞群体已悄然在中国沿海城市和开放地区兴起,这不仅适应了我国港口建设的发展,即到1997年底,沿海主要港口新增码头泊位1201个、新增万吨级泊位312个;同时保证了我国3875万总吨船舶修理的需要,还承接了大量的外轮修理。船坞建设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我国船舶工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是港口、航运业大配套  相似文献   

2.
在港口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外资作为一支劲旅在我国港口建设中日益发挥其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外资参与我国港口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对我国港口建设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一、外资进入我国港口业现状(一)投资规模目前,中国沿海和内河集装箱主要码头合资率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5,28(3):13
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5月24日举行的庆祝设立中国“航海日”座谈会上作出表示: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童洁 《中国港口》2011,(10):1-2,10
<正>"我国已经是世界上亿吨港和百万标准箱港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货物运输最繁忙和港口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正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中国港口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议上表示。9月21日~22日,中国港口协会第七届会员代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运》2011,(24):4-4
17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要求,防止港口出现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现代港口体系;并将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港口公路、铁路等集疏运通道的建设与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港口建设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创造了奇迹。我国港口泊位数量从1978年的700多个增加到2007年的3.5万多个,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的2.8亿t增加到2007年的64.1亿t,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港口运输体系。在此期间,我国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包括港口发展规划、基础理论及模拟技术、工程勘察与勘测技术、港口建设技术标准、港口建设施工技术及港口运行维护技术等方面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我国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港口的建设成绩与港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3—4日,由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和《中国港口》共同主办的"2016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推进与技术交流会"在青岛火热召开。围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带来的冲击和机遇,聚焦中国自动化码头建设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各路观点持续发酵中……目前,全球有32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由于在节省码头人力成本,提高港口通过能力,降低设备能源消耗,提升港口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成为未来集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中国国际海运网与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我国首个“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其中,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上海港位居首位,大连港滑落至第八位,而营口港和连云港则杀入十强。10月27日,发布排行榜的两家单位邀请“榜上有名”的多家港口参与“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圆桌会议,希望群策群力,为即将于2007年1月出炉的2006年年终榜建言献策。中国国际海运网总裁康树春介绍说,这次排名摒弃以往的单纯以吞吐量对港口进行排名的手段,对各港口的吞吐量、码头建设、航道建设、吸引投资、航线数量等13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综合考…  相似文献   

9.
港口信息     
《中国港口》1994,(5):45-46
<正>中国在港口建设中将把煤炭和集装箱放在首位 “八五”期间,中国将建成160个泊位,其中85个深水泊位。这将使中国港口的吞吐能力,到1995年末增加1.5亿吨。 加快能源建设。秦皇岛港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能源港,第四期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其中包括建设2个3.5万吨级泊位和1个10万吨级泊位。这些泊位,预计将于1996年底完工,届时将使港口吞吐能力增加3000万吨。同时在华东和华南加紧建设卸煤码头(泊位),如在上海建设6个煤炭泊位,到1995年使煤炭吞吐能力增加1000万吨;南通、张家港、镇江、温州、汕头、厦门和广州港也将增建煤炭泊位。到1996年华北港口具有装煤能力1.5亿吨,华东和华南港口卸煤能力1.37亿吨,剩余的近2000万吨将用于出口。 此外,一个新的煤炭码头黄骅港目前正加紧建设,将建成4个3.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3000万吨。 中国港口建设另一个优先发展对象是集装箱码头。到1995年末,中国将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10个港口新增15个集装箱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90万个20英尺标准箱。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国港口企业引进外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港口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入高峰期,海外投资者如和记黄埔集团、沃尔夫(wharf)集团、太古集团和半岛与东方(P&O)集团,都在中国港口建设项目中签订了大量协议,丹麦马士基集团、招商局集团在国内许多港口也有参股。世界上最大的4家港口集团香港和黄、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荷兰铁行渣华都已涉足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将日益突出,我国港口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01年底,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总设计能力为13亿吨,总吞吐量却已经超过了14亿吨,超负荷运转的港口急需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建设新的港区和码头。但在目前,中央财政对  相似文献   

11.
正整体来看,国内大部分港口关于绿色邮轮港口的建设尚不全面,港口环境建设大多聚焦于港口造林、污染控制等低水平的环保工作中,环保体系有待健全。随着世界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邮轮对港口环境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建设绿色邮轮港口成为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追求。欧美国家在绿色邮轮港口建设方面成就显著,其在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政策、污染监控、低碳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有部分港口的整合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数量上的整合,而非本质、内涵和功能上的整合,未能有效改善港口布局和资源结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港口资源整合,需要调整现有的港口管理体制,建立港口规划和建设的长效问责制,使港口规划建设的决策符合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1 港口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港口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年吞吐量超过万吨的港口有1 900多个,其中年吞吐量超过100万吨的港口115个(海港43个,河港71个),年吞吐量超过1 000万吨的港口25个(海港17个,河港8个),我国的港口无论是数量上和规模上,还是专业程度和管理水平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蔡哲 《中国港口》2006,(9):14-14
距上世纪80年代末颁布的《全国主枢纽港规划》,全国港口界等了10多年,终于迎来新的港口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诞生。因为,10多年对历史来说是一瞬间,但中国港口却发生了巨变,至2005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港口大国。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又走上高速发展道路。显然,回过头看原来的港口规划虽然也强调大发展,但那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是粗放型的规划。10多年中,沿海港口缺乏分工合作、缺乏区域协调,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深水岸线日渐稀缺,以及港口出现恶性竞争等等问题久治不愈,因此,对沿海港口重新洗牌,以全新的姿态迎战国民经济全新发展的新需求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具有宏观性指导意义的港口新规划诞生,的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不仅需要在港口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港口对标,更要把中国港口取得的成就对外宣传好,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展示中国港口的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港口企业视察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不仅需要在港口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港口对标,更要把中国港口取得的成就对外宣传好,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展示中国港口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安飞 《中国船检》2004,(4):12-14
2003年是我国港口业实现腾飞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亿吨,同比增长16.9%,亿吨大港也增至8个。同时,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深圳港双双突破1000万标箱,分别跃升为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三、第四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港口业的腾飞势不可挡。 然而,居安思危。在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提出,我国当前港口吞吐量已超过港口设计能力,部分港口存在着超负荷运作现象,应谨防历史上“压船、压港”的状况重现。显然,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于港口吞吐量的逐年递增,也颇有些尴尬。应该说,腾飞中的中国港口业,既让人兴奋,又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一、港口建设管理新形势的主要特点1.港口经济发展迅猛,要求港口建设跨越式发展近10年来,中国港口生产屡创新高,对港口通过能力、港口布局及功能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交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我国“十五”期沿海港口将建设深水泊位140个,其中集装箱泊位50个,新  相似文献   

18.
芮雪 《中国港口》2022,(11):52-53
2021年度中国绿色港口等级评价结果出炉。国能黄骅港煤炭码头以最高分成为全国首家获评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的专业化干散货港口。为推动港口绿色发展,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自2015年起中国港口协会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在我国港口行业内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截至目前,全国港口共有37个码头获评“绿色港口”,而能获评五星级称号,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于亚太国际港口、航运发展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的格局,遏制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到境外港口中转的势头,2006年,长三角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已经达到近2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为主,从各港自行发展为主转向港口群有序协调发展为主。最近,上海和宁波两大港口集团的携手合作,开启了“强强联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说明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我们高兴地将沪甬两港集团的合作交流情况作一报道,同时也将继续进一步关注他们合作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将构建部省市3级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2012年3月26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全国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是:构建部省市3级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部省市互联互通的2个网络,即业务系统专用网络和对外公共服务网络;开展“港口经营、港口安全及保安、港口基础设施”等3项核心业务应用;重点建设“港口经营、港口基础设施、港口重大危险源”等3个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港口业有关信息,为行业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