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永江 《铁道建筑》2000,(11):29-31
介绍我国水泥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水泥标准同国际接轨的重要意义,阐述实施水泥新标准前应做好的若干准备工作,讨论新标准的实施将给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筑总公司,中土集团公司,各铁路局、设计院、工程局,鉴定中心,工程中心,中铁开发中心.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铁标委: 新的三项水泥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及《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于1999年7月30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第8号公告)。根据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关于实施水泥新标准的通知》(建材行管发[1999]226号)的精神,三项水泥产品标准实施时间为1999年12月1日,原标准自2000年12月1日起废止,过渡期间以原标准为准。  相似文献   

3.
国家建材局于19990917颁发了关于实施水泥新标准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将我国现行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改为ISO法,与此相适应的通用水泥标准中的水泥强度标号改为ISO强度等级,目的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使我国水泥产品与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4.
GB3175- 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 4 - 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312 958- 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项水泥产品标准过渡期延长至2 0 0 1年 5月 1日。在水泥新标准执行延期阶段 ,工程主管人员、技术人员、物资采购人员对水泥新标准掌握和认识程度不尽一致 ,为了有利于工程建设有关人员准确领会水泥新标准的精神实质 ,本文将介绍水泥新标准的主要内容 ,探讨新标准的实施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1 水泥新标准的基本内容1.1 水泥新标准的内容水泥新标准包括六大通用水泥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路基土的加强措施问题,对拌制和填筑设备进行筛选,制定实施了高速铁路路基土改良方案的施工方法,并采用掺加不同水泥剂量实验分析和测试、实验现场碾压、路基压实效果检测、强度试验检测与改良土泡水试验等方法来获得水泥改良土强度与水稳性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填筑压实检测时间和检测标准应考虑其时效性;水泥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差不大;全-强风化泥质板岩掺加水泥改良后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良好的水稳性,最后,从施工工艺和实验分析角度分析得出改良土适合高速铁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新修订的4项水泥标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新旧标准的判别轻声采用新标准后水泥采购与施工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高钙粉煤灰水泥代替 3 2 .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粉喷桩加固材料 ,在水泥∶高钙粉煤灰 >2∶3时 ,水泥土强度可达到工程标准要求 ,可节约材料费 1/3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和水泥产品的变革,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铁路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的碾压及检测试验,发现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K值随检测时间而增大。进而提出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检测中应考虑时间效应,建议进一步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探索水泥改良土压实检测的时效性规律,补充完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掺减水剂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的方法来计算减水剂的减水率,为按GB 8076-2008标准测定减水剂减水率提供一种简捷的估算依据,从而快速判断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率以及和水泥的适应性问题,较好地配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降低做配合比时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击实延迟时间对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试验段基床底层水泥改良土的填筑过程中,发现水泥改良土随室内击实延迟时间的增长最大干密度降低,而最优含水率增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与水泥改良土加固机理有关,因此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的检测应考虑此现象.建议施工现场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在水泥初凝前碾压完;另一方面应根据现场碾压延迟时间,确定室内击实延迟时间,用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对压实标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营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文章系统总结了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质量控制要点,提出水泥级配碎石压实质量应"内在密实、板结良好"的定性评价标准,以期对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三聚磷酸钠、硼砂、六偏磷酸钠、葡萄糖酸钠、柠檬酸、木钙、糖钙、蔗糖等8种缓凝剂复合,研究其复合后对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以及与葡萄糖酸钠、三聚磷酸钠、木钙、糖钙等4种缓凝剂复合研究其复合后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酸、糖钙、蔗糖复合使用对标准稠度水泥净浆有促凝作用,而与硼砂、葡萄糖酸钠、木钙复合使用却能显著延长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凝结时间。但是,当其与葡萄糖酸钠、三聚磷酸钠、木钙、糖钙复合使用时与单独使用聚羧酸系相比,却能推迟水化温峰出现时间,降低1d.3d水化热,而且糖钙还能降低温峰。在实际工程应用前应先进行水泥适应性、缓凝剂品种的选择以及掺量试验,以便更经济更有效地满足具体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混凝土新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前国内普通优质水泥(比表面积为300~350m2/kg),替代欧洲标准的超细水泥(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使高速铁路以及客运专线使用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在16h内达到了48MPa,达到了引进产品的要求,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优于用超细水泥做原材料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新的水泥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标准,采用沸煮法、55℃热水法和28d实测法的对比试验,得出28d实测强度与沸煮法、55℃热水法2个线性相关式。同时,探讨新旧2种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标准和2种快测法的微观水化机理差异以及线性相关式付诸实际应用的适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存林 《中国铁路》2007,(11):20-23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的300km/h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主要采用水泥改良土填筑。通过分析各国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和方法,认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借鉴,并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的路基填筑施工,对最大击实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延迟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外水泥改良土延迟时间的分析与研究中,通过进行水泥改良土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了解水泥改良土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在施工中根据不同水泥改良土的延迟时间控制现场施工过程。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现场质量控制取延迟3~5h的击实干密度能够保证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的强度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镇江软粘土进行室内水泥稳定化实验,研究水泥掺量、养护令期、添加改良剂、浸水湿养护及初始条件对强度增长的影响,力求通过强度变化间接了解水泥土的固化程度,为工程施工中掌握合适的条件,充分发挥水泥土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掺加5%的水泥土强度明显高于原素土;加入改良剂可提高水泥土的早期强度,水泥土28天强度占标准强度的比例从40%增加到67%;湿养护比标准养护更有利于强度增长,添加7 8%的改良水泥土78天强度可达到8 3MPa。  相似文献   

18.
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种典型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和不同A/C的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采用动态黏弹谱仪测试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模量和滞后角随加载频率的变化关系.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水泥沥青砂浆静态抗压、动态周期性压力荷载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同一水泥沥青胶凝材料,动态模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对不同水泥沥青胶凝材料,随着A/C的增大,动态模量减少而滞后角增大,表明其黏弹性越发显著;水泥沥青砂浆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破坏能随A/C的增大而减少,且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水泥沥青砂浆的动态模量随A/C以及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其胶凝材料的规律基本一致.基于标准固体模型,通过对水泥沥青砂浆的动态模量拟合得到其力学模型中各基本元件的力学参数,从而实现了对水泥沥青砂浆力学行为的完全本构表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和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延迟时间对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延迟时间对击实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取延迟3~5 h的击实干密度进行现场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章加宏 《广西铁道》2009,(4):36-37,40
介绍了南宁铁路局散装水泥罐车运用状况,针对运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散罐车用途、实施运力倾斜、暂时封存部分车辆、适度下浮运价等工作建议,相信通过建议的采纳,将能提高散装水泥罐车运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