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井抗振仪器工作在井下2000~4500m,工作时须承受聚能弹的爆破冲击,因此有效的抗振设计是实现该仪器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关键。减振腔是抗振仪器的3个减振环节之一,其动力学模型及其特征参数都比较复杂。在减振腔动力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减振腔的4层动力学微分方程组,输入各层的等效虎克系数和等效阻尼,采用MATLAB软件对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的仿真计算,来准确表达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在清华大学力学实验室对减振腔进行了多组冲击载荷实验,试验结果与仿真输出基本一致,证明模型的建立和特征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朱韬  夏齐强  郭彦军 《船舶工程》2023,(10):126-133
船舶管路系统振动噪声控制问题极大影响船舶的声学性能,以某型船海水冷却管路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安装工艺参数下管路的振动响应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管内介质流速、管支架间距、弯管弯曲半径、抬升管抬升角度等多组工艺参数对振动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支架间距、管支架刚度等对振动传递影响较大,弯管弯曲半径、抬升管抬升角度对管子后端的振动也有明显影响。获取的试验数据不仅为该型船动力管路的减振安装提供了工艺支撑,还为其他船型动力管路系统安装提供了低噪声建造工艺实施的参考,也为管路振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型组合式浮筏减振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式浮筏是一种既有平置又有侧挂的复杂减振装置。本文详细地分析和介绍了一台大型组合式浮筏减振装置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在试验中验证了理论分析计算的正确性,该浮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减振效果,对今后进一步研制更为复杂的舱段浮筏减振装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机柜减振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了机柜减振系统的主、辅支撑减振器间的匹配性能,并通过多种减振器匹配组合构成的机柜减振系统的试验测检,得出了两种较好匹配性能的减振器组合。  相似文献   

5.
6.
李慧  吴健  何涛  陶沙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3):109-113
为了提高平台主机减振和隔声效果,以某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开展浮筏-隔声罩集成减振隔声方案设计。建立系统有限元模型,计算柴油机额定转速下的振动响应和振级落差,对浮筏隔振性能进行初步评估。通过模型试验,进一步评估了安装浮筏、隔声罩后的减振和隔声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集成减振隔声装置后,柴油机机脚-基座的横向、纵向及垂向的隔振效果明显提高,并且改善了原始单层隔振方案中能量集中频段的噪声,隔声效果显著,设备空气辐射噪声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该集成减振隔声方案试验效果明显,可为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主机的减振隔声集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层隔振系统多向冲击响应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由多刚体组成的多层隔振系统,获得了多刚体振动系统在总体坐标系描述下的力学模型,找到了微分方程运动变量与系统广义坐标向量之间的一个重要变换公式(LG变换),指出了在总体坐标系下多刚体振动系统振型的物理意义,导出了该系统振动分析的有关计算公式,并且首次在基础多向冲击激励输入情况下,求得了系统的冲击响应,最后给出一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杭运河航段运河漕舫的船体振动进行测试,并对位移的测量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傅里叶分析和频率时间幅值瀑布图分析,还对船舶噪声进行测量,利用测试结果分析船体振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经过对局部结构的改造,船体振动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一个新的降低尾部振动的减振装置-阻尼舱。通过多种工况的模型试验,研究了其减振机理与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轴系整体减振系统横向低频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泽超  施亮 《船舶力学》2022,26(2):274-281
为降低螺旋桨传递至艇体的振动,利用轴系整体减振系统对各轴承及主辅机进行弹性支撑,通过改变桨-轴-艇体的振动传递路径使振动能量衰减,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提出了轴系整体减振系统的概念,建立了桨轴系统的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系统横向振动的动态特性。以轴承处位移响应和力传递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传统支撑和弹性支撑两种不同方式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轴系整体弹性支撑下的轴承处位移响应小于传统支撑方式,在15~100 Hz内整体弹性支撑方式的隔振效果提高了10.9 dB,低频减振效果明显,验证了整体减振系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潜艇艉部耦合系统减振降噪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永刚 《船舶力学》2010,14(11):1284-1289
为提高水下航行器的隐身性能,通常在其表面敷设各种声学覆盖层,由于声学覆盖层含有空腔的特殊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在受到爆炸冲击波作用时,腔体将产生变形并吸收能量,从而改善水下航行器的抗冲击性能.文章基于ABAQUS软件,研究了敷设声学覆盖层的加筋双层圆柱壳结构的冲击特性,得到了敷设声学覆盖层的双层圆柱壳结构的抗冲击性能随声学覆盖层敷设方式及其结构形式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兼具抗冲和隔振功能的声学覆盖层结构设计及性能参数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气空泡内部流场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李鹏  许统华  徐良浩  张国平  陈伟政 《船舶力学》2016,20(11):1355-1360
采用人工通气的办法在水下航行体表面生成通气超空泡可以大幅降低水下航行阻力。保持通气空泡的形态稳定是保证航行体水下流体动力稳定的前提,因此需要了解通气空泡内部气体流动结构及其与空泡泄气方式的相互影响规律。该文建立了通气空泡内部流场结构的实验测量装置,并运用PIV(粒子成像测速)方法对通气超空泡内流场结构进行了测量,归纳了通气空泡三种典型的内部流场结构形式及其成因,并给出了泡内气流流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抗冲瓦是一种能实现对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整体冲击隔离同时又能隔离舰艇自身辐射噪声的新概念产品.但因其敷设于舰艇水线以下湿表面将对舰船的航行阻力产生影响.为此,在拖曳水池中对试验船模开展了敷设抗冲瓦前后的阻力性能对比试验.试验分析了抗冲瓦在水动力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探讨了敷设抗冲瓦后对不同阻力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舰...  相似文献   

14.
张帆 《舰船科学技术》2022,44(4):170-173
冲击隔离系统的作用是在船体和电子设备之间添加隔离装置,降低电子设备受到的船体冲击载荷,对于保障船舶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冲击隔离系统采用弹簧等机械阻尼元件进行冲击隔离,这种隔离系统只能被动减振,本文介绍一种磁流变智能阻尼器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检测机械设备的冲击隔离系统,通过建立船体与隔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夹层板是一种比刚度大、比强度高的结构形式,根据文献将典型加筋板等效为最优夹层板,采用非线性数值方法,对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方形蜂窝夹层板及填充超弹性材料的方形蜂窝夹层板响应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填充超弹性材料夹层对夹层板各部位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响应的影响,对比不同爆距下夹层板响应,并分析填充超弹性材料对夹层板吸能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可知填充超弹性材料可有效减小爆炸载荷作用下夹层板的响应,减小夹层板面、背板间相对变形。  相似文献   

16.
戴绍仕  姚熊亮  李卓 《船舶力学》2010,14(5):451-457
文章针对均匀流场中三维深型陷落腔因流分离而产生的流激振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在来流流速为0攻角时实验时的雷诺数变化范围:Re=1.55×105~8.74×105.实验中分别测量了三维深型陷落腔侧壁周向及垂向流体压力,分析了腔体内脉动压力周向、垂向的分布规律及腔口处剪切层自持振荡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均匀流场中三维深型陷落腔内脉动压力分布较为复杂.在剪切层随边处的脉动压力最大,随边角点处脉动压力随相对高度的增加而陡降为0,但腔口导边及侧面处的脉动压力随相对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大.剪切层自持振荡频率的无量纲数St数随Re变化为一常数值,但其值比气流场中二维陷落腔的St数略大.  相似文献   

17.
《舰船科学技术》2013,(5):25-29
基于以数值仿真结果预报指导试验方案的思路,对典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进行实体建模,运用声固耦合算法模拟了其在水下爆炸试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总结得出影响试验冲击响应数据的各关键爆炸参数,包括爆炸攻角、爆炸药量、爆炸方位及爆炸水深变化时双体船冲击响应分布规律,为相关双体船型抗冲击试验测点布置及响应趋势提供预报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永健 《集装箱化》2011,22(3):25-25
存在问题广州港某集装箱码头目前保有港口集装箱卡车(以下简称集卡)137辆,其中:30辆集卡设计载质量为40t,107辆集卡设计载质量为50t。因该集装箱码头目前以内贸箱装卸业务为主,集卡存在超负荷运载的情况,加上行驶路面崎岖不平,经常导致  相似文献   

19.
夹层板是一种比刚度大、比强度高的结构形式,根据文献将典型加筋板等效为最优夹层板,采用非线性数值方法,对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方形蜂窝夹层板及填充超弹性材料的方形蜂窝夹层板响应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填充超弹性材料夹层对夹层板各部位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响应的影响,对比不同爆距下夹层板响应,并分析填充超弹性材料对夹层板吸能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可知填充超弹性材料可有效减小爆炸载荷作用下夹层板的响应,减小夹层板面、背板间相对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