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桥梁健康监测是近年来国际上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大量的特大桥梁设置了健康监测系统,以便获取桥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数据。首先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概念及其常规监测内容和评估分析方法,归纳了系统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典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特色,最后对国内外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提出系统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晓燕 《中外公路》2006,26(2):141-146
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研究是近年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涉及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如结构分析、信号处理、计算机采集系统等。该文综述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对以往有关桥梁损伤识别和健康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讨论了各种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困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岳青  朱利明 《桥梁建设》2006,(Z2):171-175
根据东海大桥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结构养护管理体系,提出了预测式、评估式大桥养护管理策略。以实时监测、定期监测及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桥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提出桥梁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的应用方式,扩展并完善了桥梁健康监测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了桥梁健康监测网络系统,为了实时检测和获取桥梁状态信息,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时间同步问题.同时通过时钟同步算法仿真,验证了自适应式时间同步算法在无线传感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式自适应时钟同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时钟同步并对桥梁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
桥梁老龄化日益严重,桥梁安全状态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桥梁进行合理的状态评估有助于桥梁管理养护和危险预警,保证桥梁正常运营。首先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其次分别从试验、数据分析和数字孪生方面介绍了桥梁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桥梁状态评估的发展与挑战,综合分析表明目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仍存在较多问题,试验方面基于动力测试的损伤识别和基于视觉监测的桥梁状态评估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海量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BIM技术下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能实现监测与养护一体化运维管理,数字孪生技术将为桥梁状态评估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间缺乏足够信息交流和协作以及现有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桥梁健康监测引入多智能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构建的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集成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现。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能有效改善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之间的隔离状况,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GPS、GIS技术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GPS、GIS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基于GPS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桥梁健康管理中监测与检测相结合、实时监测与适时监测相结合、运营健康监测与施工监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分层式桥梁综合健康管理系统,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系统采用了多样化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以综合信息为基础进行桥梁损伤识别,弥补了当今相关研究和设计的不足,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大型重要桥梁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与监测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二七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通道,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桥。该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理论和传感技术,利用Ansys软件进行检算。大桥运营时,通过预先埋设、安装的设备,实时采集有关桥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数据,传输到软件系统中进行分析处理,随时关注、评价桥梁的健康状况。通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施,更好地监控了桥梁结构安全,减少了维修费用,同时使交通运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0.
蔡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58-62,84,M0008
随着大跨桥梁的迅猛发展和对大跨桥梁施工、运营期间的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及其理论、应用成为了桥梁工程界内人士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主要阐述了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和概念、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理论进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江宁区哪吒河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来水与排水情况,分析过程中将河道概化为小水库,按现状工况计算河道流量和调蓄水深,按规划工况计算河道流量和河口泵站规模,最后提出排涝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跨、轻、柔等新型桥型的不断建造,桥梁结构运营状态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受到工程界高度重视.大跨度桥梁的实时结构健康监测和近实时结构安全评估工作也成为工程界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内容及系统构成,简要回顾国内外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究现状,阐述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项目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景,并重点分析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价系统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价系统的技术设计成果,结合对近年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性问题的综合性评述,阐述了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系统的系统构成、系统目标、布点策略、监测仪器的选择、损伤识别及安全评价方法策略等问题,并对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评价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桥梁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荷载是引起桥梁变形和应力变化的主要荷载之一,因此对桥梁的温度进行监测是桥梁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桥梁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开发,还介绍了该系统应用于大佛寺长江大桥的情况,并对该桥温度测量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重庆两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结构体系、总体目标和主要监测内容,同时还介绍仪器设备选型及优化组网、采集处理策略、数据库管理、结构健康评价及用户界面显示。两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围绕大桥梁、塔、索、轨道4大体系,由多种传感器和相关采集仪以及3层网络构成的大型桥梁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经过小型实验室试验和桥梁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讯网络简洁,抗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维护方便,运行性能稳定,监测数据可靠、准确,可准确地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基于目前国内实际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定位、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悬索桥梁安全监测中各子系统分散的现状,构建一种涵盖结构、交通、环境等信息的桥梁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框架,并提出系统功能及数据集成与挖掘关键技术,该综合监测系统通过统一平台集成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主缆除湿监测、供电设施电力监测、交通运行监测、外界环境监测等子系统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新颖桥梁被设计建造出来,针对大跨径桥梁有必要建立与其配套的健康监测系统.结合中承式无风撑系杆拱桥受力特点、振动特性、易损部位,设计监测系统硬件布设方案;该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布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状态评估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基于监测系的采集数据,可对桥...  相似文献   

19.
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适用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了掌握桥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结构行为和状态,并利用监测信息及早发现桥梁的异常或损伤,在总结了多座斜拉桥病害特点的基础上,以1座典型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多种可能的损伤情形,并通过计算得到各种损伤情况下的结构动、静力反应及其变化。通过对损伤引起的结构变化和现代监测技术的工作性能及环境对结构行为影响的比较,调查典型桥梁健康监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以目前的监测手段获得的数据难以用来实现桥梁的损伤预警。  相似文献   

20.
跨海大桥结构安全自动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海大桥一般与陆地相距较远,利用传统的安全监测手段常常因远离基准点而无法对跨海大桥实施有效监控,针对长大跨海大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的困难,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自动监测技术,结合东海大桥介绍了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自动监测技术的实施方法、实施要领与实施注意事项。为适应跨海大桥的动态稳定特征提出并采用了动态基站监测技术,同时还提出并采用了GPS-RTK与测量机器人的集成技术,从而使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的自动、可靠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