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安部交管局的重视下,各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以福建省为例:几年来,通过制定了《福建省事故处理工作规定》、《公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规定》、《特大交通事故管理责任追查制度》、《预付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例规范性件,实行警务公开,推行“阳光作业”,规范事故程序,接受社会监督,达到对内提高事故处理人员,外树立良好的交通警察形象,命名全省的事故处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交通事故工作的理论体系尚在完善中,事故处理工作中所依据的法规滞后,以及历史的原因,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主要表现为:一、交通事故责任属性不清,导致无法正确应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则。二、侦查意识薄弱、取证不及时,未能按法规定程序和时效制作和获取证据。三、违反程度办案,非法扣车现象严重。四、领导重视不够,事故处理人员轮换频繁,相关的基础工作薄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道路交通事故逐年递增,因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作量大、群众要求高,致使其处理难度大、工作不规范、群众满意率低,成为道路交通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本结合工作实际,对非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处理提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范晖 《驾驶天地》2001,(6):60-6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交通事故中的肇事驾驶员的处置问题常常令事故处理人员左右为难,笔者曾在《现代交通管理杂志》以“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几个问题”为题谈及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处罚问题,但没有引起争鸣,现在此就工业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提出,以期重视,更望能出台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交通管理法制化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推进交通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中,建立“三权分离,职责明确,互相监督,各负其责”的交通事故处理法规的不断健全,事故处理程序的日臻寄送和广大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已远远滞后于形势任务的需求,成为交通事故处理乃至交通管理法制化的一大桎梏。  相似文献   

5.
刘少壮 《交通科技》2003,(4):121-122
结合水上交通工作实践,论述海事机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性质、目的意义和权利义务,提出自己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的准确认定,直接关系到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想正确、准确地处理好交通事故,必须注意把握交通事故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依法定责和以人为本、严格执法与模糊处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本就当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程序的规范性和结论的准确性已经成为广大交通民警处理交通事故急需解决和提高的问题,因此利用车体擦划痕迹已成为民警勘查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样既减少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类纠纷、增强了广大交通事故处理民警业务素质,同时又提高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工作效能、树立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是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符合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小事故快速处理、调解工作移交法院”的事故处理工作思路,应予大力推广。本从实际出发,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推广和适用简易程序时应注意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量也越来越大,事故中的当事人往往需要来回奔波于交警部门、鉴定机构、保险公司、法院等部门、机构之间,费时费力。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及时化解因交通事故产生的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可以获取大量的直接、有力的证据.现场勘查情况可以影响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本文调研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际操作的情况,对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改进的措施,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现场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刊载的福建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叶旭河先生的《试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认定行为》一文,笔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交警,在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赞同叶先生的一些观点。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影响到人的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都是由公安交管机关依据其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作出责任认定,再按以责论处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结案处理;经两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终结,然后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检察机关提出公诉,人民法院刑事负带民事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4.
《驾驶人心理》2006,(4):19-19
一、按法规规定,6种情况可以私了 据了解,交管部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规定,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物损失2000元以下并没有伤人;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自行移动;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遇驾驶人持有有效驾驶证、无饮酒,机动车手续齐全;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人员受伤但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同意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为尽快疏导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阻,交管部门鼓励对这些事故使用简易程序处理,即民间所称“私了”。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20,(2):F0004-F0004
为构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多元化告知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3月1日起,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试点工作。事故相关查询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页版(*.122.gov.cn)和"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信息。  相似文献   

16.
图片报道     
李宏 《汽车运用》2007,(6):47-47
众所周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贡任认定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往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书证,其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数据库的建立,对全面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论文通过对众多事故数据的分析,选取了必要的55个参数建立了全国可通用的交通事故数据库。该数据库的使用既便于各城市之间事故数据的有效共享,又便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分析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中的需求、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并据此设计并开发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并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开发成果已经在云南省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平台中事故处理模块的相关功能,结合南京市宁杭高速交警大队事故处理工作,对宁杭高速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统计、梳理,并对该路段的交通事故情况开展致因分析,最后从道路设计、交通标志设置、速度管控、违法治理、宣传教育方面提出事故预防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轻微交通事故易发常见,发生交通事故后,群众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得到快速、高效、便捷处理。为此,公安部、保监会经过多年实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逐步建立完善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扩大受益范围,两部门在总结完善城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一成熟机制向公路和农村地区延伸,对仅造成车辆损失的交通事故,机动车能够移动且双方均有交强险的即可以快处快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