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为了全面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通行路权和出行体验,今年天津市正式启动《天津市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研究》,同步开展中心城区及天拖、老城厢、劝业场地区等多个示范区的慢行系统规划。慢行交通是指行进速度不大于15 km/h的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如今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天津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88.1%下降至2013年的66.4%,呈加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除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之外,慢行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慢行交通的驱动主体是人。相对快速的汽车而言,人作为主体的慢行交通对于构建整个城市的友好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一)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非常单一,除极少数城市有地铁(北京有43公里,天津有7.4公里投入运营)和有轨电车(哈尔滨、长春、大连和鞍山)外,绝在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都是靠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自行车和步行。居民出行方式中,步行和骑自行车所占比例最大,公交比例较小。据全国部分城市对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比例统计,特大城市平均步行出行占总出行量的36.63%,骑自行车占40.86%,乘公交车占17.2%,其它交通占5.27%;大城市平均步行占46.67%,骑自行车占39.97%,乘公交车占10.11%,其它车辆占3.24%(详见表”。  相似文献   

8.
济南作为全国首批6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之一,通过运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设计理念,对部分旧城区和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从横断面、公交站台、步行与自行车专用车道和过街设施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改善了交通出行环境,提高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针对重庆西永微电园片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研究。立足于微电园片区空间布局规划特点,分析了步行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微电园片区步行交通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微电园片区居民步行出行交通特性;结合步行出行需求,确定了步行交通系统功能定位;围绕步行通廊、重要步行单元、交叉口与过街指引系统几个层面,重点阐述了规划方案及要点,强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完善步行交通系统,引导居民合理出行。  相似文献   

10.
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并小汽车、公共交通、慢行等出行方式相比开展电动自行车竞争性、满意度和替换性分析.研究表明,在中短距离出行方面电动自行车有更强竞争优势,同时在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力尚未提升条件下,要谨慎制定电动自行车发展引导策略.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竞争优势分析为二线城市制定城市交通政策,开展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多显"车本主义",以保障机动车快速通行为核心,而对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重视不够,产生如人行横道宽度不合理、过街安全设施不足、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被违规占用、行人与自行车随意横穿马路等问题,行人与自行车骑行人员的出行环境日益恶劣,致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占有较高的比例,文中着眼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中小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特点,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参与者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成为当今受鼓励发展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步行质量也成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步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而且也是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开始和结束,对于山地城市来说步行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步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步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提出结合重庆特殊地理环境的规划原则,完成了重庆主城区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交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加重的双重约束下,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因其占用道路资源少、节能低碳的优点"应运而生",并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原则等。然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对人们的贡献远不止这些,研究表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还可降低出行者患某些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提高运动量、加强身体健康。因此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仅绿色环保,更加健康时尚。通过收集、整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改善出行者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呼唤城市交通出行者、管理者、决策者从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最后,从规划设计、政策鼓励和理念宣传方面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以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力模型、距离阻抗函数建立以区位势能为基础的城市新区的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道路共享理论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的新区慢行路网系统,结合襄阳市庞公新区为例,通过对庞公新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城市新区慢行系统,提高慢行出行者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促进城市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慢行交通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是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城市紧张生活压力的释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京市现状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梳理,分析目前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与此同时,对北京市已经实施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改善项目进行实施评估,并对国内外城市道路空间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梳理与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以促进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的科学实施,加快改善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人民公交》2015,(10):3-3
今年的9月22曰是第九个中国城市无车日。2015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建设的必要性,方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并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的发展,低慢速交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途径,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各地对慢行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相比新建项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会遇到空间狭小、障碍物较多等问题和困难,改造效果未达预期。目前国内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的设计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本文通过佛山市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的工程实例,对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改造设计提出应注意的细节,并对改造设计需特别注意的要点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小汽车处于高速增长期,但还未达峰值,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还存在优化余地,探究健康交通发展措施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在分析健康交通理念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交通体系的逐层实现策略,即目标层、策略层和设施层,提出了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沈阳市绿色交通体系规划要点与实现路径,包括完善城市绿道网、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空间、优化轨道交通换乘系统、打通支路微循环系统,在各个方面均提出了宏观、中观、微观的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在健康交通的视角下,拟对沈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骑车自然,是绿色文化;骑车健身,是体育文化;骑车省钱,是经济文化。当自行车出行成为享受,自行车王国归来将不再是梦想。自行车出行是绿色出行,能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开支,降低能耗,还可以锻炼身体,提倡自行车交通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地铁、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结合,是解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