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区间闭塞部分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列车速度联控行车制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松年  宋瑞 《铁道学报》1997,19(6):10-16
对“列车速度联控”行车制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探讨了列车追踪运行间隔、列车追踪到达及出发间隔以及通过能力的分析计算。认为这一行车制式确能大幅度提高铁路线路的通过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3.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监控装置,俗称“黑匣子”。是一种将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运用于铁路安全行车领域的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有三:一是速度监控功能,对列车速度实行连续监控,保证列车在任何时间不超过相应的规定运行速度,有效防止“两冒一超”,即冒进进站信号、冒进出站信号、超速行车;二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车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企业形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铁路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一直受到全路的密切关注。近年来,中国铁路各有关部门在行车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完善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各级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局面,使行车事故总数,特别是险性事故大幅下降。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铁路重大,大事故总数中,列车脱轨事故仍占有很高的比例,虽然每年重大、大事故的数量在大大减少,但每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却显著增加,因此有效防止列车脱轨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已越来越引起全国公众的关注。现介绍确保行车安全的正确技术路线,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韩凛  于燕青 《中国铁路》2014,(5):112-114
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提高,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如何在全黑情况下有效地对铁路运行及障碍物进行监控,防止列车与线路上的障碍物发生冲突。阐述热成像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在铁路行车监控中的应用,以解决提速后列车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施工天窗与行车组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铁路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随着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客货运量一增再增,大量直达、特快、快速列车开行,行车密度越来越大,对安全与畅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正确处理施工(维修)与行车组织的关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地铁的车辆段、停车场位于线路中部时,高峰期的加车将受到正线行车间隔的影响。本文对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的原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出能够保证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情况下的正线行车间隔,而且此行车间隔不影响后续列车正常运行。并给出了高行车密度下为了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可以采取的行车计划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并建立了相应扣车模型,对故障情况下需扣停列车的数量、必须扣车的时间,以及每列列车停站的时间进行了计算。重点对扣车模型在非等间隔地铁线路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扣车模型在地铁行车调整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京津城际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D)及350 km/h动车组列车的控车模式,从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行车作业和设置临时限速、助理调度员直接指挥调车作业、调度命令作为行车凭证等方面论述调度集中的行车组织方式,阐述250 km/h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行和350 km/h动车组列车下线运行的技术条件和行车组织方式;总结京津城际铁路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输需求,优化控车设备和调度集中设备配置,采用科学合理的行车组织方法,实现不同速度种类高速列车跨线运行、确保行车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客流量的分布及大小交路列车共线运行的特点,以投入运用的车组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均衡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得出在运用车组最少的情况下各行车组织参数的设置,包括折返点位置选取、大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和周期、列车在中间站的折返时间及运用车组数等。模型考虑了大小交路行车的相互影响问题,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及线路客流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基于大交路的行车间隔来调整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及行车周期的思想,描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背景,利用本模型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为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安排,特别是运行交路设计及车辆配备等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列车脱轨事故与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脱轨是常见行车惯性事故,与铁路机车工电辆各部门都有一定关系。大部分列车脱轨事故是由许多部门形成的综合因素所引起的。将列车脱轨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出防止对策初见,建议尽快推广使用沪宁线、京津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中的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货车装载状态监测系统、道岔状态监测系统、轨道动态监测单元、新型轨道检测车等现代化设备,以科技保安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货物列车分离事故是铁路行车部门的一种惯性事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而且对铁路行车安全构成威胁,虽然早已引起了各运输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但该事故通常被认为是车辆部门的事,其它部门很少介入,所以对事故的分析、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有钩舌、钩尾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的货运量逐年加大,列车的超偏载现象较为普遍,对铁路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而铁路货车超偏载仪正是确保这方面行车安全的高科技装备。下面就阜阳北站五台超偏载仪的施工安装、调试和检定做以实践上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GSM-R是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为铁路安全、高速、提速、信息化、重载及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移动通信手段和传输通道。目前调度命令信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列车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含列车启动和停稳信息)等铁路行车业务信息  相似文献   

15.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铁路列车行车事故多发生在区间运行过程中,以及列车在区间运行的动态特性,利用Petri网具有强大的功能描述及分析系统动态变化的特点,建立了列车区间运行系统的动态Petri网模型。通过对该模型合理性的论证,并运用此模型对实际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表明所建的列车区间运行安全Petri网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后,其行车组织模式与其它铁路区段会有很大不同.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客货需求情况,对车流组织、列车编组计划、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图模式进行了分析,为确定格拉段行车组织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随着铁路5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区间追踪间隔越来越小,列车追踪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前一列车影响造成的红灯停车现象,而控制台没有区间显示,致使车站值班员往往认为信号设备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尚未应用于铁路行车事故后果评价。由于对影响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严重性因素进行量化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介绍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开展高铁行车事故后果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假定的高铁行车事故后果,结果与《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要求相符。这表明高铁行车事故后果评价模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20.
吴林 《上海铁道科技》1999,(3):15-16,49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制约、技术性强的综台性计划,是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编制列车运行图是一项繁重、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其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目前,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原苏联、日本等一些国家已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实际应用。实验证明,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编图时间,而且还能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其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