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通过对上海南站换乘现状的调查和对客运枢纽标识的深入研究,从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诱导标识的自身特点和旅客的行为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南站换乘诱导标识功能缺失的症结,为提高客运枢纽换乘标识的功能发挥寻求方向。同时,通过南站换乘寻路实验为例,基于具体换乘路线,按照分级诱导的原则,对上海南站换乘诱导标识特点加以评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构建静态标识系统的三要素设计要点,对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纳,进而提出的基于步速的不同视力条件下静态标识版面汉字的字高及不同字高下标志、标识的视距,对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构建静态标识系统的三要素设计要点.对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纳,进而提出的基于步速的不同视力条件下静态标识版面汉字的字高及不同字高下标志、标识的视距,对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能够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使决策更公平.从公众评价的角度,在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出行特点和换乘设施服务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出行者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换乘效率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的识别、拟合、修正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枢纽静态换乘标志规范缺失的现状,从枢纽内旅客换乘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枢纽静态换乘标志设置规则。该研究对于规范我国枢纽静态换乘标志体系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巴士快速公交(BRT)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BT是一种快速、高容、优质的客运交通新模式.但建设BRT需占用较多道路资源,因此,BRT的建设形式应因地制宜.文章阐述了上海南站一上海西站BRT建设研究的背景,并对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条件,提出建设上海特色的BRT,并简要介绍了上海南站-上海西站BRT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科技和施工工艺的逐渐进步,大量形式新颖、质量轻、柔性大的大跨度屋面不断涌现,这些结构形式丰富多彩,且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正在建设的上海铁路南站是其中之一.但大跨度屋盖结构因具有质量轻、柔性大、阻尼小等特点,风荷载是其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通过对铁路南站站屋屋盖风洞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论供结构设计研究,在建设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上海铁路南站站房屋面钢结构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入手,详细介绍了结构的制作过程和构件分段的预拼装过程,研究了节点优化和焊接变形控制方法,为以后的大跨度结构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情况,并从版面形式、版面信息、信息选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要系统地设置指路标志首先应确定目标人群,然后建立信息分析体系,筛选出合适的信息,采用相对固定的版面格式进行发布,这样可便于行人和驾驶员获取道路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上海南站区域特点,分析区域范围内主要交叉口和道路的交通运行状况,总结上海南站区域道路交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的自身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并从路网结构层面和微观改善层面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兴趣点指路标志指引路径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指引路径的长度,还需要考虑布设成本因素.本文首先基于道路网络的拓扑表达,考虑指引路径长度和设置指路标志数量,以两者综合代价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从重要道路出入口到兴趣点的指路标志指引路径的线性规划模型;然后结合人工蜂群算法,设计了求解该规划问题的算法.最后以广州大学城为试验区域,利用上述模型规划了从重要道路南沙港快线出口到兴趣点中山大学的指路标志指引路径,并与指路标志布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布设路径的便捷性和指路标志布设成本的特点,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驾驶员驾驶时动态的生理、心理特征,从人机工程学理论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的位置、板面尺寸、信息容量等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可为更合理地设置交通标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非公路标志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一现象,通过调查南京市非公路标志现状,从功能和支撑方式两个角度对非公路标志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从停车视距角度分别研究了非公路标志在交叉口、直线路段、弯道路段、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的布设位置,得到了具体的布设距离,为非公路标志的审批、设置和管理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