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海权"特征 中国的"海权",是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相似文献   

2.
<正>"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当初,海权论鼻祖马汉的惊世之言震撼了世界,惊醒了美国。美国在马汉理论指引下,从控制海权到获得世界霸权,可谓一路凯歌。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  相似文献   

3.
孔志国 《珠江水运》2011,(Z2):22-27
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在中国的海权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现代国际法条件下和国际竞争格局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才能够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海权意识和海洋力量的觉醒,无疑是影响21世纪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发展的地理方向在海洋,向南、向海、向全球是中国今后几百年不变的选择。目前的难点是,大陆观念向海洋观念的转变,关键点在于突破南海的羁绊。  相似文献   

5.
徐华 《中国船检》2010,(11):16-18,98-99
<正>近几年,烙印着"战略性资源"的我国海洋石油,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南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维护海权,向深海进军,装备必须先行。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海洋油气大规模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徐华 《珠江水运》2011,(1):70-73
近几年,烙印着“战略性资源”的我国海洋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南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维护海权,向深海进军,装备必须先行。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海洋油气大规模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但是,中国“海权”不可能不具有中国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长期发展积累,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处于日趋复杂和大变革显现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1890年~1911年),马汉完成"海权论",美国开始摆脱传统的"孤立主义",抓住英国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选择在美洲、亚洲体面从海上退出的历史机遇实现了海上扩张,又不陷人"修昔底德陷阱"。二战中,美国更是取得辉煌胜利,开始独步海洋,在延续英国海权控制  相似文献   

9.
主要海洋国家涉海管理体制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宁 《世界海运》2012,35(3):38-40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实施及世界各国海权意识的加强,沿海国家相继建立完善了海洋管理体制。对美国、韩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在海洋管理、海上执法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完善中国涉海管理体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但是,中国“海权”不可能不具有中国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韩红月  舒小安 《航海》1997,(2):1-1,13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近40年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军事思想占有很大比重。他不仅在陆军方面的贡献卓著.对海军建设的战略思想也很有建树。事实上,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海权最早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各国尤其是沿岸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海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海洋权益斗争更加复杂,向海洋进军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都和国际局势有着越来越直接而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要达到本国的发展目标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源和资金,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发展依赖于世界。不可否认,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完成统一的大国、海峡对岸分裂势力的嚣张以及敌对大国可能的军事介入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此外,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海洋领土纠纷,我国南海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一些国家的蚕食,东海面临着海洋油气田和钓鱼岛之争,黄海则面临着黄海大陆架潜在的争端。  相似文献   

14.
朱杰 《珠江水运》2013,(21):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勒了一幅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建设海洋强国,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权、海防,更需要一颗“海洋之心”。这颗“海洋之心”,则需有深厚的“海洋文化”来孕育。只有“海洋文化”繁荣昌盛,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才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一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海洋观念,维护海权,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海权时代     
《中国船检》2013,(4):6
近年来,中国东海、南海风云不断,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遇严峻挑战。日前,中国政府宣布重组海洋局,以海警局名义进行统一海上执法,并且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此消息甫一传出,旋即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那么,中国海上执法走过了怎样的一段曲折路程?此次整合海上执法力量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在重组过程中又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海警局的未来之路将如何行进?被国人千呼万唤的国家海洋战略,该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这一系列疑问,尚待进一步求解。  相似文献   

17.
庄秋水 《珠江水运》2014,(21):44-45
对大清陆军部练兵处来说,1907年的夏天忙碌而激情。提调姚锡光和他的一帮同仁们,奉命拟制海军规划。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姚锡光拿出了急就、分年两套方案。他对重建海军的美好愿景,还有未来大清的制海权思想,均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他拟定了《拟就现有兵轮暂编经制舰队说帖》、《拟兴办海军经费五千万两作十年计划说帖》、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读懂深蓝     
这是个海权定乾坤的时代。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海权,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海权时代"登上历史舞台是通过对"陆权"的一次次挑战来完成的。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及哥伦布、霍拉肖·纳尔逊、马汉。  相似文献   

20.
围填海不是一项单独的海洋活动,而是跟周边的海洋产业密切相关的,会对海洋产业产生影响。因此,应当紧密关注本区域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围填海开发。本文分析了围填海与相关海洋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站在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校对,提出围填海的可持续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