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风险增大,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又色彩纷呈,充满着希望和机遇。人们都在思考着21世纪世界走向何方,中国走向何方。回顾20世纪的沧桑巨变,世界经济虽然经历了各种战争和危机的洗礼,但是仍取得了以往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  相似文献   

3.
童洁 《中国港口》2022,(10):34-35
“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港口故事,让中国港口文化扬帆“出海”是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一直在做的事情。讲起港口文化这十年,冯毅说:“只有了解了中国港口深厚悠久的文化脉络,方能展现在港口发展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  相似文献   

4.
在重要历史关头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权力交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世界最大执政党在21世纪继续健步前行更加明确了方向路径,这次大会也由此确定了自己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显赫位置。中共十八大与时俱进,致力改革开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首次系统科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辩证统一关系,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部分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将之载入党章。党的理论家们认为,这都表明中共十八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对于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共长期执政,是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5.
站在历史新纪元的起点上,人们思考着21世纪世界走向何方,中国走向何方。20世纪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民的觉醒,文明政治的兴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贸联系和合作更趋紧密,为21世纪创造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聚焦北京,世界聚焦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将怎样实现权力的交接?又将把这个正在崛起的庞大的国家带向哪里?以及她的继任者将高攀什么样的旗帜,执行什么样的纲领,都是利益攸关者,尤其是政治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走向太平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共和国第一支特混船队(18艘舰船、5000余官兵)浩浩荡荡远征南太平洋,创下了郑和七下西洋以来最为壮观、最鼓舞人心的壮举,令世界惊哗。有识之士评价说,这是中国跻身世界的希望之船!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将使中国港口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为了适应WTO的要求,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迈向21世纪的中国港口,必须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中把握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必须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框架中描绘面向新世纪的港口发展蓝图,在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9.
航海梦寻     
《中国船检》2012,(8):31-34,114-115
航海,是人类走向海洋的第一步。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在浩瀚的世界航海史上,中国人留下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为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开胃酒     
《游艇业》2006,(1):12-12
2005年中国游艇业春心萌动,魅力初现。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亚洲顶级帆船赛事都出现了中国队的身影,世界各大游艇集团也纷纷进驻中国,国内游艇企业竞相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艇,各地游艇俱乐部的规划争相出台,一时间,游艇成了各大媒体追捧的对象。2005年是中国游艇业走向繁荣打基础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王翔 《中国水运》2006,(3):12-13
郑和七下西洋,共历时29年.在郑和及他的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但让明朝威名远播,而且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了解了明朝……同时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邦交关系,中华民族就是在了解、吸收异域文明、吐故纳新、兼容并蓄的过程中走向强大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贸易和技术经济合作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走国际化道路已经成为中国水运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水运工程监理行业与国际咨询业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中国水运工程监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芮雪 《中国港口》2022,(1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的鲜明主题。十年来,向着“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持续推进,中国港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很高兴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接受《中国港口》杂志的专访,借此契机和大家谈谈上海港这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中国海员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论文探讨中国海员供需走向与发展转型问题。论文从世界海运贸易量和世界海员供需情况角度分析世界海员市场发展现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海员当前供应现状和输出方向,进而分析中国海员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员的发展转型对策。论文关于中国海员供应输出及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中国海员发展转型对策,可为实现中国海员可持续性发展和落实海员强国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造船与航海古国,中国船模至少出现于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历经历史大潮的沉浮,中国船模与造船业相伴而生,或日趋衰落或走向发展。今天中国已是世界造船总量第一位的国家,而船模的发展还难尽人意。中国船模业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船模业今后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6.
世界造船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汝敬 《船艇》2000,(1):8-12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造船业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可以称为“多事之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后果的逐步扩散,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征面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同时,还面临着国内经济下滑的可能。存世界经济的风暴阴影下的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的确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相似文献   

18.
金融风暴阴影下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可以称为“多事之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后果的逐步扩散,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征面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同时,还面临着国内经济下滑的可能。存世界经济的风暴阴影下的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的确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新航程。撑起中国航运事业“国家队”的大连海事大学,正在向世界发出中国海事教育的强音。扬帆远航正当时,接力奋斗谱新篇。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一直致力于卓越的航海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海事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其西 《中国港口》2012,(11):2-I0001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港口历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也是中国港口浓墨重彩成就画卷的1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0年时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10年的成就与辉煌、激情与悲壮,成为了中国港口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走向繁荣的最好见证。回首往事,10年来,中国港口无论是货物吞吐量还是集装箱吞吐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大大改写了世界港口排行榜;10年来,中国多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跻身全球港口排名前20强;10年来,中国港口已经撬动了全球港口物流链条,充分展现了创新能力与实力。下一个10年,中国港口将继续高歌猛进,必将再造一个新的雄踞于世界港口之林的港口经济版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