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务)成为交通领域流行的新概念。MaaS追求以人为本,通过提供门到门的出行一体化服务,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基于先前针对用户在体验MaaS时产生的出行痛点的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意在提供明确出行痛点以及相应对策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确定主要出行场景、基于场景确定出行痛点以及针对痛点的设计方案的基本逻辑与方法。并通过北京MaaS在冬奥期间上线新功能作为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自2014年欧盟ITS大会上首次提出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的概念之后,MaaS成为交通领域的热议话题,并在17个国家、41个城市得到了推广应用,相关的APP服务达到45个。由于MaaS以数字化的交通供需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将带来传统交通出行服务、供需组织、出行行为乃至交通治理等方面的深远变革。  相似文献   

3.
陈刚  余华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210-213,M0022,M0023
交通出行已经定位为民生实事,要求2019年全国26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出行城际无障碍互联互通,同时交通出行在不断创新的服务推动下已经悄然升级到MaaS一体化智慧出行新时代,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强力推手,必须对各类电子支付实现集约化运营。提出了基于统一帐号的金融级安全+电信级通信能力的交通出行聚合支付体系架构,基于该体系架构交通运营机构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向用户提供多种账户,多种接入方式的出行全业务聚合支付服务,在完成交通运输部城市交通出行互联互通的同时构建了基于资金信息流的出行“数据链”,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服务和运营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4.
余华琼  陈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9-212,M0022,M0023
介绍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的智慧出行数字票务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并创新推出在交通出行大互通大覆盖需求下的智慧出行MaaS大数据云平台的构架设计。智慧出行MaaS大数据云平台采用企业运营数据中台的模式构架,以标准化采集为基础、开放架构为抓手、数据总线为主线,标准化的数据为基石、TT大脑为指挥中枢,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为宗旨。云平台构架着重将差异化的需求进行共性化抽象,实现差异化的服务内容和不同支付方式接入时进行统一规范的运营支撑。目前,云平台构架和功能已在近20个城市上线运营和商用,验证了云平台构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交通服务用户评价存在数据集中式存储管理、评价过程不公开透明、数据易被篡改等问题,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在出行即服务(MaaS)体系下,交通服务涉及MaaS服务平台商与运输企业等更多运营服务主体,如何建立可信的服务评价模式对于MaaS服务质量监管和改善尤为重要。文中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区块链的MaaS用户服务可信评价模式,并以乘客满意度评价场景为例,设计基于区块链的MaaS乘客满意度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6.
MaaS是以需求为导向将交通作为服务向用户提供的新的出行理念.该文将MaaS理念与公众旅游出行的需求融合,在以城市景区为旅游目的地情况下,将公众出行关注点对应为交通服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能力可通过可达性,交通运行特性和信息服务特性描述,通过AHP方法能形成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对交通服务能力量化.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典型景区南锣鼓巷进行了交通服务能力计算.该方法能对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水平进行量化,为用户选择旅游目的地及城市管理者改善交通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已不同程度开展城市MaaS建设与应用示范,但由于国内外尚缺乏针对MaaS体系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等的规范化界定,使得各地在推动MaaS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如何建设、如何运营、如何管理”等普遍性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研究设计了淮安智慧出行MaaS平台应用体系,探索分析了淮安MaaS平台运营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推动MaaS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陈刚  余华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79-182,195,M0020
通过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参考模型探讨和总结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交通出行产业互联网”系列产品及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乘车的成功运营经验,对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产品的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合作共赢模式九要素进行了分析。找准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电子支付特点、与当前各界支付服务的差别及带来的的提升作用,对出行电子支付各类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公路》2008,(2):193-193
2008年1月12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快速通道——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该路段的通车,使苏州吴江南部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从1.5 h缩短为1 h,对加快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地区整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东起吴江芦虚镇北苏沪交界处,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作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承载了大量的交通需求。通过安全建模分析,识别长三角都市圈通勤时段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交通安全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其运行安全和效率,有利于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本文采集苏州市10条高速公路双向的交通事故数据、道路几何数据和交通运行数据,考虑空间相关性,基于微观路段单元,建立了贝叶斯负二项条件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道路几何特征、交通运行特征对高速公路安全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围绕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思想,全面思考江苏未来发展定位,发挥交通的支撑、服务、引领作用,扬江苏交通之所长,补江苏交通之所短,提出打造长三角地区的北翼国际门户枢纽,建成两大枢纽、两大出海口、三张"一体化"网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挖掘江苏潜在优势交通资源,更好地服务自身、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提升示范区规划建设质量,示范区研究制定统一的规划建设导则。研究以打造绿色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从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便捷有序的道路交通、友好易达的特色交通、灵活多样的智慧交通四个方面建构了示范区综合交通管控体系;针对三地标准不协调、不统一而造成的功能不匹配、空间不协调、管理不精细等问题,探索形成了跨省域交通一体化衔接技术;以特色交通、智慧交通引导出行理念和交通方式转变,对交通领域新理念、新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河北省中心城区和县城的城市布局、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比较,得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居民出行特征规律.为城市在未来城乡一体化交通规划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指明新型城镇化下县城的努力方向;为实现城镇一体化提供交通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行业,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公众旅游出行特别是自驾旅游出行需求呈现出了持续高涨之势,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恰逢其时。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不断出台有关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梳理和总结我国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和经验,研究目前交旅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有了一定认识,并形成了总体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公路》2013,(1):I0005-I0006
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四省一市泛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应急保障体系研究项目有关人员参加的第四次工作小组会议。会上,上海市公路学会交通与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副教授黄承明介绍了泛长三角高速公路保障协同试验平台的建设及上海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秋冬季大型活动密集、交通安保任务繁重,面临着"三秋"(秋收、秋耕、秋播)农忙出行、假期旅游出行、货运高位运行、恶劣天气频发等考验。为深入开展"守护平安——2021秋季攻势",结合秋冬季节农村地区交通出行特点和道路安全形势,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安徽省公安厅推出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五项举措",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迅速严密落实、切实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工作作为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深化农村交通安全固本强基攻坚行动,坚决维护全省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受益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ITS效益评价基于车辆所有者经济效益不同,给出了基于居民出行方式分担比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效益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车辆运输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CO2排放环境等成本节约效益,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总效益.在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计算中,考虑收入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目的人工时间成本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采用有无对比法,提出了因交通方式转移而产生的车俩运输成本、CO2排放环境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以武汉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给出了影响范围与主要参数取用方法,进行了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实证研究.解决了交通大数据平台效益分析定量化的问题,为交通平台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效率的大城市合理土地利用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交通效率的新视角出发,采用总出行时间来衡量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效率和宏观可达性。通过把总出行时间分解为组团内部的出行时间与组团之间的出行时间,推导出指标的函数表达式,并建立了一定经济、土地、人口约束下,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提出了能体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循环反馈关系的求解方法,从交通效率最大化或局部最大化的角度,对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上海市域北部G1503与S20为共线段。在构筑沿江通道,适应“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贸区扩区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下,该段高速公路网迫切需要完善。通过对沿江通道越江隧道至五号沟区段内的建设条件、功能定位,以及未来需求发展的研究,分析接线工程规模与关键问题,形成工程方案,并提出方案下的交通评估与相应建议,为工程项目推进、转移S20重型货车流量、提升北部地区交通出行环境、拓展上海城市的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治理行人违法穿越道路,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综合来看,国外及其他地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治理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三管齐下降低行人违规概率以人为本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合理的步行出行尺度是前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支撑,如芝加哥、名古屋、维也纳等城市道路面积率均在20%以上,保障了行人小尺度出行空间;科学的交通一体化设计是关键。城市片区规划中建筑、交通、产业等紧密结合;适宜的行人安全防护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