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各项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公约生效后对我国所产生的利弊作了分析,同时针对这些情况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10月13日,广州海事法院海事专家咨询委员会座谈会在广东法官学院举行。15名来自广东海事航运界、港口造船业、海难救助和保险业的资深专家们与广州海事法院的法官们一起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3.
全球动态     
《中国船检》2008,(5):37-38
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海洋和海洋法的决议 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海洋和海洋法的决议,鼓励各国共同打击海盗造成的威胁:鼓励各国实施关于应对索马里海域海盗行为的IMO大会决议A1002(25);  相似文献   

4.
魏国君 《世界海运》1997,20(3):27-29
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和《关于执行(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协定》的主要内容,制定与修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白俊丰 《水运管理》2006,28(2):29-31,39
阐述以警察权为核心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国海洋综合管理以警察权为核心的必要性,提出中国海洋警察队伍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公约》生效对我国海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海事行政管理在海洋维权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履约能力提升和海洋维权进行全方位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海事行政管理中海洋维权工作的构想以及作为IMOA类理事国的履约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国家海洋权益 加强海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法律,填补了我国海洋基本法的空白,为我国有效行使“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信誉和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作为我国涉海管理的主管部门之一,依据“海洋法公约”以及我国海洋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担负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管辖海域的划分及其范围,可分为(由近及远)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现就具体划分方法及其法律制度分别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孙海 《中国水运》2006,(1):18-19
根据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的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属于国家管辖范围。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享有三项自由:飞越自由、水上航行自由、海底铺设电缆管道自由。但行使这三项自由不是不加限制的,而是有条件的,不能影响沿海国的国家安全。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维权力量,以保护我“蓝色国土”安全和维护我在公海海域应有的正当权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分析了我国在海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我国海洋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实在提醒我们,海洋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期望的那样得到遏制。这一方面反应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深海石油、矿藏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体现的恰恰是对Ⅸ公约》中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法律规定执行得不到位。在研究《公约》的第十二部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持续关注和探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国际实践中,这几个问题的理论发展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陈占友 《水运管理》2005,27(12):22-24
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各国海洋管理权和各契约国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及拥有的海洋权益入手,探讨中国海上执法管理体制与未来海事警备队伍建设的趋势,提出建立中国海事警备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颜海燕 《水运管理》2009,31(7):29-32
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优点及不足,分析该公约的内容框架设计对海洋法发展的影响:使联合国体系机构可参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完善和对海洋法的编纂与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各国海洋活动的合规性和该公约规定的具体化;对于海洋法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海洋法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6(1)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海洋污染,或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或新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的和有害的变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要求国际海事组织考虑制定有关压载水排放的适当规则。2002年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峰会要求采取所有级别的行动,加快制定处理压载水中入侵外来物种的措施。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无节制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损害或伤害。为处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赵霞 《世界海运》2007,30(5):48-50
恐怖主义严重危害着海上航行和港口的安全。从恐怖主义和海盗的定义入手,以两者的异同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海上恐怖主义活动的管辖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意义上,1976年“Sea Star“案的判决首次肯定了右舷对驶,这使法庭裁决与海员做法趋于一致,在此启发下,作者探讨了绿对绿通过的可行性及其法律依据。试图为海员决策、法官判案及学者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以利于海上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BIMCO)为首的多个国际海事组织,日前在伦敦出席国际海事组织(IMO)会议时表明,反对由船东雇用武装保安员对抗索马里海盗,认为这样做会刺激海盗加强致命武器装备,增加海员危险。此外,武装保安员合法性和责任问题。亦成为业界反对的主要依据。相对由武装人员驻守,各组织支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管下,由各国派遣海上巡逻队,保护商船。  相似文献   

18.
《航海技术》2007,(6):33-33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已就确保马六甲与新加坡海峡安全,达成维护航行安全和保护海峡环境合作机制。秉承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沿岸国拥有主权也有义务协助使用国的精神。不但反映了海峡沿岸国家和使用国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成为世界首个关于航道保安、航行安全和环保而设立的多国合作框架,也标志着国际海事社群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解木 《中国海事》2009,(10):41-45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国家间,尤其是沿海国之间在专属经济区的管辖和权力方面的争端也接连发生。各沿海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试图通过《国际海洋法公约》的相关划界条款来争取更大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文中对专属经济区制度和中国专属经济区的管理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并在分析专属经济区开展海事执法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的基础上,为海事部门加强专属经济区内执法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执握法锤的法官,一边是擅于仲裁与调解的仲裁员,如今在司法与仲裁的共同携手下,海事争议与纠纷的解决变得更为游刃有余了。6月下旬,随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签署《关于建立海事纠纷委托调解工作机制协作纪要》,一个具有首创意义的海事“诉调对接”在上海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海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