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郊区新城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课题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下达给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的2012年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学会组成以理事长许培星为总负责人、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原所长陆锡明教授级高工为技术负责人的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是杨浦区面临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大机遇和"后世博"可持续开发、和谐发展的新起点。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和滨江发展带等重点区域的功能将不断释放,城区形态向高端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十二五"交通规划中,上海市提出公交出行力争达到"5050"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占市民出行总量的50%,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50%的目标。目前,杨浦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29.4%,低于中心城(外环内)现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34.6%,同时也远低于公交出行"5050"的目标。作为上海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9月22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2011年第三次专家恳谈会(一季度一次)。会议主题是"上海新城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主要议题有五个:一是新城与以往提出的"卫星城"有何不同?如何确定新城的功能定位;二是新城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合理组织,如何通盘考虑、综合平衡,发挥良性的交互作用?三是新城与中心城交通发展模式与战略;四是新城内部交通模式与战略;五是新城交通发展策略。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现将他们的建言整理发表如下,希望广大读者围绕上述议题,来稿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4.
分析目前上海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对东京、巴黎等国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设计的经验作了分析和概括。在线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设计私有制瘃调整方案,并简要说明了调整方案的规模、结构及功能特点。调整方案能更好地符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更符合主客流方向,具有换乘次数少、辐射能力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现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散、沿区域性交通轴线培育城镇节点、促进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目标。在历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郊区经历了"卫星城"——"新城"的建设历程。一、新城规划的背景近十年来,郊区新城规划受到广泛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11个郊区新城;"十五"期间,开展了"一城九镇"试点,  相似文献   

6.
拟建莎车机场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新疆西南部喀什地区莎车县,是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建设项目。其功能定位为国内小型机场,承担支线航空,近远期飞行区等级初定为4C。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公路网规模和结构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网改善是西部交通发展的主要内容,其对西部地区社会环境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部地区公路网里程、密度和结构的分析和对比研究,结合西部十二省市1999年和2004年各级公路情况,并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较,分析西部公路网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是青浦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冲刺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青浦区位于上海市东西发展主轴的西端,是上海西翼嘉青松组合新城群的组成部分,上海连接江浙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轨道交通17号线的建设和沪常高速公路的通车,对区域路网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新挑战。因此,青浦区"十三五"城市道路与公路建设规划研究,对青浦区迎接下一轮发展机遇、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梅溪湖新城位于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用地14.8平方公里,其中梅溪湖公园已建有200公顷的观光水域和宽度为4米的环湖滨水步廊(图1)。梅溪湖新城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绿色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已被住建部列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是新城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之一,目前规划方案已进入公示完善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缺乏城际铁路,影响了嘉定新城对长三角的吸引与辐射嘉定新城是上海第二个重点建设的新城。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成运营,嘉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然而,与毗邻的江苏昆山、太仓等城市相比,嘉定新城整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虽然嘉定位于沪宁通道上,是上海陆上运输的北大门,但长期以来,嘉定并没有发挥出上海北部陆上运输门户的枢纽功能。由于地位和区位较近的关系,长三角北翼地区基本越过嘉定与上海中心城区直接联系,大量的产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规划是滨海新城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滨海新城交通规划应适应滨海新城的特点,考虑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并重点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外交通、道路网、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12.
推进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规划建设,是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型居住社区交通规划研究,通过完善相关道路网络与公共交通配套,切实解决居民实际出行需求,衔接基地内外的交通转换,更能提升大型居住社区的活力,从而带动片区发展。一、上海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概况按照聚焦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要求,重点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海市已经先后研究推进了第一批的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松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规划是滨海新城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滨海新城交通规划应适应滨海新城的特点,考虑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并重点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外交通、道路网、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十二五"城市发展的重点将转向郊区,建设新城.现就新城交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一、新城的功能定位"卫星城"的概念由恩温于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的.它是一个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功能的疏解,因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新城"的概念从20世纪40年代中叶开始使用.在新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等配套设施,满足新城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新城更加强调独立性,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上海市中心城浦西地区与郊区的发展,基本延续原有的沪宁(G50)、沪杭(G60)廊道发展模式,自浦东大发展后,上海需要一个完整的西部战略。在传统的沪宁、沪杭廊道发展模式下,江苏、浙江在走廊上的城市比上海西部的嘉青松新城具有更好的发展条件。2010年,上海市虹桥枢纽的高铁、城际铁路、机场功能全部启用,实现了上海市对外交通的整体外移,虹桥同时成为新的城市中心点,嘉定、松江、青浦成为虹桥城市功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新城的规划缺乏新城与主城协同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造成众多的不协调问题,如新城与主城间交通走廊拥堵和"鬼城"等.因此,本文基于新城、主城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交互关系,提出面向新城规划的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模方法.通过为主城与新城分别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重心逐渐向郊区转移,进入"十二五"后的上海交通建设重心亦将"自内而外"逐步转移到郊区新城.上海将在城乡加快融合的新形势下,注重均衡发展、完善交通系统,构建与世界级城市群龙头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上海新城中尚缺乏独立的骨干级公共交通系统,而围绕新城如何发展骨干公共交通系统,近年一直是学界和工程界的关注热点。上海新一轮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在新城中因地适宜地发展以现代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松江区有轨电车网络规划是上海市第一个由市政府批复的有轨电车法定规划。本文以松江新城为例,分析新城居民交通出行特征,探讨现代有轨电车在新城发展的适应性、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