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低 《交通与运输》2013,29(3):42-43
20世纪中期开始,人类探索的脚步开始迈向外太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类实现了“天高任我飞”的愿望,另一方面科技带来的恶果也在呈现。短短几十年间,火箭发射造成的污染后果已经显现,漫天飞舞的太空垃圾正在包围地球,不仅对航天事业造成极大威胁,而且可能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本刊曾于2005年第五、六期介绍了“人类通往宇宙的‘天梯’——运载火箭”。自本期起,继续介绍“人类挂上天宇的‘明灯’——人造卫星”、“人类认识星球的‘天体’——太空探测器”、“人类往返天庭的‘渡船’——载人航天器”,年内结束,请读注意阅看。[编按]  相似文献   

3.
人类建在太     
《交通与运输》2012,(3):45-45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整体。空间站不像宇宙飞船,不可能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4.
晓宇 《交通与运输》2006,22(5):77-79
四、人类往返天庭的“渡船”——载天航天器1.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人类飞天的先行是各种动物。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美国科学家4次将猴子发射到60多公里的高空,返回时猴子均被活活摔死。1952年5月,美国发射2只猴子到太空,第一次成功生还。前苏联从1949年至1958年10年间,发射生物火箭31次,将42只小狗带上太空。其中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将“莱伊卡”小狗载上太空,是世界上第一只实现轨道飞行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三、人类认识星球的“天体”——太空探测器 1.月球探测 星河灿烂,深空路遥。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人类向地外星球探测就提上了日程。地外探测,不仅考察高空辐射带、宇宙射线、太阳风等对地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峰 《交通与运输》2010,26(2):55-55
太阳能的最早应用其实是在太空领域,一些卫星和太空探测器为了降低自重,尽量不携带燃料或很少携带燃料,它们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电池板。由于太阳能电池板造价很贵,它一度只用于航天。随着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逐渐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开始出现在陆地发电站上,它也因此可以用于地面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7.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2,28(6):45-45
如果把宇宙的资源比作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话,地球所占的分量只能算是面包屑的大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估计,如果将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所蕴藏的矿产财富,平均分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每人可分得1000亿美元以上。最近,美国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技术型富翁成立了一家名为"行星资源"的公司,准备派机器人勘探小行星,一方面进行太空探索,另一方面开采行星的矿物资源。"行星资源"公司在太空主要是寻找两类宝藏:一类是非常贵重的铂族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浮在水面上的帆船,借助风力就能前进。在这种思想启发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设想:能不能在太空也扬起一张大帆,借助太阳光压,也能推着飞船在宇宙空间里前进呢?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制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巨大的红外线天文观察仪)将于2014年登台亮相,到时它能探测宇宙中出现的第一代恒星。下面是关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6个有趣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高越 《交通与运输》2011,27(6):45-45
日本宇航探索局正在计划两年内织就一张巨大的"太空渔网",用于"打捞"漂浮在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以疏通越来越拥堵的宇宙交通。一旦成功,"渔网"将连同网中之物在大气层中自燃。酿成太空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是太空垃圾。在地球周围的茫茫宇宙中,漂浮着50多万块较大的太空垃圾。其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有2.1万多块,直径小于1厘米的则数十万计。你可别小瞧这些小个头!由于它们速度极快,有时可达每小时2.8万公里,撞击威力远超大  相似文献   

11.
高天 《交通与运输》2010,26(6):31-31
<正>法、美、日三国正在联合开发一种新的宇航交通工具,它叫"太空帆船",可以用来送人类登上月球。太空帆船有一面很大的太阳帆,帆的面积为2000平方米,重150千克。它不像一般帆船是用布做帆,而是用两  相似文献   

12.
高红 《交通与运输》2012,28(3):44-45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整体。空间站不像宇宙飞船,不可能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3.
太空飞机     
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一种名为"太空飞机"的新型飞行器。乘坐这种飞行器,从俄罗斯的莫斯科飞到美国的纽约不要1小时。这将是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出现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俄罗斯科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正在开展太空飞机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伊凡·菲利波维奇·奥布拉佐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俄罗斯太空飞机的性能与特点。太空飞机实际上是两级飞行器。飞机起飞后升至80公里高度,装在机身内的二级飞行器点火分离。  相似文献   

14.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1,27(4):64-64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太空冒险"旅游公司总裁日前宣布,人类历史上首次往返月球的商业载人航天飞行预计将在2015年成行。首张月球观光票已经售出,票价为1.5亿美元,而公司和第二位月球游客的谈判也即将结束。按照计划,整个月球观光旅途长达9天。游客首先在宇航员的陪同下,搭载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历历在目,伟大祖国又续辉煌: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继5年前的神五,3年前的神六,今天神七再度问鼎苍穹,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足音,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1970年代,美国载人航天发展初期,因为圆珠笔和钢笔在太空中都无法使用,NASA的专家决定制造一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笔。但是专家们研究了好几年,花费了数百万经费,也没能取得成果。无奈之下,美国派间谍去苏联偷取机密,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间谍们历经九死一生,最后带回来一支铅笔。  相似文献   

17.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08,24(3):51-53
我国为发展航天事业,从1977~2007年的30年间先后独立自主研发、建造了5艘“远望”号测量船,组成了航天远洋测量船队。截至2007年9月共航行大洋54次,总航程2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0固,累计海上作业7000余天,先后圆满完成国内外应用卫星发射和“神舟”飞船的发射试验等63次航天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是注定要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先有“非典”疫情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商务活动全被打乱;后有“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又让海内外的中国人扬眉吐气兴奋异常,真可谓是“悲喜交加”!  相似文献   

19.
“神舟 5号”飞船试验圆满成功 ,全国一片欢腾。 2 0 0 3年 1 0月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签发了致上海交大电子信息学院的贺信 ,祝贺上海交大为“神舟”飞船做出重要贡献。“神舟 5号”载人飞船试验获得巨大成功 ,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京是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飞船上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神舟”飞船采用数字电视技术 ,将飞船上的活动图像清晰、逼真地传到地面。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 ,“神舟”飞船的数字电视系统的核心技术—图像压缩 ,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神舟”飞船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源于上…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交通》2010,(8):14-14
随着七一的临近,集团所属各分(子)公司纷纷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迎接我党89岁生日的到来。活动包括东盛公司“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党旗添光彩”总结表彰迎七一演讲会、南通公司“庆七一党员示范车表彰暨党员技能竞赛”活动、巴士公司“庆七一文艺汇演”活动、电车公司“爱我公交,展我风采”队列体操汇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