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军迷们每每谈及由陆基战斗机改成舰载战斗机的成功范例时,总会不约而同地说是米格-29和苏-27。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工业还创造出多个类似这样的奇迹,米格-23A舰载战斗机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型在苏联时代鲜为人知的舰载战斗机,直到苏联解体十多年后,有一些该机的消息才陆续传出。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未来舰载机的选型争论中可以看出,主张购进苏-33或在苏-27系列战斗机基础上发展舰载机的看法明显占了上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基于这么几个方面:舰载机的研制难度,歼十的单发及腹部进气的局限性,另外再加上一些次要方面的比较优势等。可以说,这些观点论据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仔细想来又会感觉到其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太正确的成分,例如不少人认为舰载机研制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困难,“对没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中国设计人员来说,在歼十的基础上研制舰载机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苏-27是苏联发展的综合技术性能最高的先进战斗机.同时也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后续发展的一系列苏式重型战斗机的基础平台。苏-27问世时所代表的是苏联航空工业在战斗机设计上所达到的最高成就.通过苏-27和米格-29的发展.使苏联在战斗机技术性能上第一次站到了与西方国家比肩的位置上。性能先进、威力强大的苏-27战斗机装备苏联空军和防空军之后.在技术上和战术上都给冷战时期的西方国家带来了很大压力。而在苏联解体后.苏-27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号就成了俄罗斯战斗机出口中最重要的型号。可以说.苏-27系列战斗机现在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军迷们每每谈及由陆基战斗机改成舰载战斗机的成功范例时,总会不约而同地说是米格-29和苏-27。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工业还创造出多个类似这样的奇迹,米格-23A舰载战斗机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型在苏联时代鲜为人知的舰载战斗机,直到苏联解体十多年后,有一些该机的消息才陆续传出。  相似文献   

5.
由于垂直/短距起降(STOVL)飞机能大大降低航母的设计和排水量要求,因此高性能的STOVL战斗机必将成为国际军机市场的抢手货。目前美国推出的F-35B引起了多个国家的采购兴趣.如果中国能推出性价比较高的舰载STOVL战斗机,也能在未来国际舰载机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这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已经具备了研制类似雅克-141超音速STOVL战斗机的能力。STOVL飞机在设计上有其特殊性,只要从设计思想上进行一定取舍,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就很可能设计出一种能够在主要性能上对抗F-35B,兼顾隐身、远程等性能的垂直/短距战斗机。 根据STOVL战斗机的研制特点和未来战斗机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可能出现的中国未来STOVL战斗机进行一些设计细节和特点方面的猜想,希望能给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和海军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个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苏-27是冷战期间发展的第三代战斗机中最后投入服役的机型,作为苏联时期最先进的战斗机,苏-27A,L1986服役到现在已经历了22年,在这期间,它不但是俄罗斯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而且还成为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先进战斗机的主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是苏联国力大增、美国实力不济的时代,苏联从各方面打压美国,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尤为明显。1972年初,苏联决定研制新一级航母,即1160型“山鹰”级核动力航母,作为配套工程之一的舰载战斗机研制任务很自然地落到米高扬与苏霍伊设计局的身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是苏联国力大增、美国实力不济的时代,苏联从各方面打压美国,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尤为明显。1972年初,苏联决定研制新一级航母,即1160型"山鹰"级核动力航母,作为配套工程之一的舰载战斗机研制任务很自然地落到米高扬与苏霍伊设计局的身上。当时军方分配的任务很清楚,苏霍伊设计局负责研制保护航母的舰载战斗机苏-15K,而米高扬则负责研制攻击用的舰载战斗机米格-23K。由于苏霍伊设计局的舰载战斗机要求在今后的空战中战胜美国海军的F-4"鬼怪Ⅱ"舰载战斗机,所以本文在介绍苏-15K的同时,也将其与同时期的F-4舰载战斗机加以简单对比,以展示其真实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不允许再拥有军队,只可以组建具有自卫性质的武装力量。日本依此组建了陆上、海上、空中自卫队,用于国土自卫防御。自卫队组建初期,其所装备的各种型号的武器基本上全部是从美国引进的,特别是空中自卫队,所使用的各型号作战飞机全部是清一色的美国货,引进的机型也全部是以对空作战为主的战斗机,执行对海作战的战斗机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仍然是空白。作为美国的同盟国,日本在美苏冷战期间担负着阻止苏联太平洋舰队进入日本海转而进入太平洋的重任。日本海上自卫队为打击苏联核潜艇而建立了较强的反潜能力,但面对拥有强大舰队防空能力的前苏联水面舰艇时,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斗机只能使用常规炸弹执行对舰攻击任务。毫无疑问,这肯定无法有效完成任务,同时自身的伤亡也将会非常严重。因此,日本非常希望加强其空中对海攻击能力,在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和支持后,日本于6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发展第一代专用对海攻击战斗机。为了摆脱对美国的长期依赖,日本决定依靠自已的力量自行研制。  相似文献   

10.
法国达索飞机公司是一家技术实力非常雄厚的军工企业,曾设计了“幻影”Ⅲ系列、“幻影”2000系列以及最新的“阵风”等多种享誉世界的优秀战斗机。然而,达索公司曾经设计的一款轻型攻击机虽然不像前述战斗机那样具有独特而先进的技术特点,而且数量也少得可怜,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却丝毫不亚于前述战斗机——它就是“超军旗”舰载攻击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战斗机生产线后,很快实现了战术飞机的自主保障,并在随后20年的对外支援中,向朝鲜、越南等国家援助了多个型号数百架战斗机。随着70年代中国对外交往与政治脱钩,战斗机出口也开始转向纯粹的军事贸易,向埃及出口的歼-6成为首个战斗机出口项目。从8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出口较先进的战术战斗机,歼-7和强-5支撑起了军用飞机出口的品牌,FC-1“枭龙”更是将中国战斗机的出口由以低成本取胜的过时装备转向与国际同类同标准机型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垂直/短距起降(STOVL)战斗机在冷战时期得到了各航空技术强国的广泛关注,西方国家和苏联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试图使这个技术实用化,即使是中国也在技术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进行过“四号工程”这样的项目。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早期发展虽然轰轰烈烈但成效却不高,实用化的战斗机只在英国和苏联得到了小规模的应用。目前,装备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国家中,除了英国(空军装备少量“鹞”式)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AV-8B)之外,其他使用这类飞机的大都是拥有小型航母和引进“海鹞”(AB-8B)的国家。 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型号研制成本的迅速提高使现代战斗机的发展更加困难,曾经开发出“鹞”式战斗机的英国目前已经失去独立发展新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能力,前苏联在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发展中辉煌一时的雅克-141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具备研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实力的国家数量在冷战后迅速萎缩,曾经的强国在技术上的衰弱衬托着美国的JSF计划更加雄心勃勃,以致在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型号和技术应用上目前出现了美国一强独大的局面。中国摸索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技术的发端是70年代的“四号工程”,80年代与西方关系的缓和也曾使“鹞”式一度接近了中国,但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最终使研制和引进的道路均未走通。 目前,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在中国国防战略中的地位正迅速增强,随着中国海军对舰载航空兵的重视和远洋海军发展的需要,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前苏联解体后传出中国准备从俄罗斯引进雅克-141的消息虽然已经被证明不实,但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对中国国防的发展确实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使中国的航空工业无?  相似文献   

13.
雅克-141“自由式”(Yak-141 Freestyle,又称“雅克-141”)是一种在中小型航空母舰上使用的舰载超音速垂直-短距起落(V/STOL)战斗机,主要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也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近距格斗和攻击海上或地面目标。当年前苏联研制它是为了代替第一代垂直起落战斗机雅克-38。雅克-141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超音速垂直起降舰载战斗机。然而就在它即将全部完成、准备投入部队服役时,苏联解体了,该型战斗机也随之被封存。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雅克-141的发展历史及性能特点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型多用途战斗机从研制开始就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是国产航空装备中最为神秘而又最易引起争论的型号。中国航空工业建立55周年庆典表彰结束之后,在公开发行的多家军事刊物上陆续出现了国产新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照片和介绍文章。 根据公开发表的照片,新型多用途战斗机采用了腹部进气和近距耦合的鸭式气动布局设计,整体布局设计与欧洲的“台风”、法国的“阵风”、瑞典的JAS-S9和以色列的“狮”(LAVI)式战斗机属于同类。JAS-S9和“阵风”战斗机采用了机身两侧进气(“阵风”为两侧肋下进气),“台风”采用的是远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而中国新型多用途战斗机在整体结构和气动布局上与以色列的“狮”式战斗机最为接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1780型两栖攻击舰是苏联海军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并曾计划批量建造的一种大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它和美国当时正在发展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一样,集直升机垂直登陆、登陆艇平面登陆、两栖船坞运输、登陆物资运输和两栖作战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两栖作战能力,是当时苏联实施大规模两栖作战不可缺少的主要舰艇。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装备了高性能雷达的现代战斗机能紧贴海面作低空、超低空机动飞行,并且具备下视/下射能力,加之反舰导弹的发展和普遍运用,使现代战斗机具有了良好的对舰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IDF战斗机是中国台湾地区与美国联合研制的一种主要执行防空拦截和夺取制空权任务、兼具对地(海)攻击能力的全天候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台湾称IDF为F-CK-1“经国”战斗机),是由中国人研制并进入作战服役的第一种符合国际第三代战斗机标准的高性能战斗机。IDF的研制过程中体现了美国在政治上和技术上的介入与限制,但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由于IDF可能是解放军将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对手,所以有必要深刻地了解它,如此才可以真正有把握战胜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是用来争夺海上制空权、为攻击机护航并保护出海作战的我水面舰艇空中安全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国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装备有歼-8系列战斗机和新型远程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海军航空兵现役歼-7系列战斗机仍然是现有装备中的主力机型。如何在实战中充分发挥歼-7战斗机的作用,对中国海军航空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空军F-22战斗机的服役并形成战斗力对其他国家战斗机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作为在冷战时期唯一能在航空技术上与美国抗衡的俄罗斯,虽然因长期经济困难而严重影响了其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但国防安全和出口需要都迫使俄罗斯必须重视新型战斗机的开发。苏联解体前启动的新一代战斗机发展计划经过近20年的徘徊之后,苏霍伊设计局的PAK-FA最终成为俄罗斯空军选定的第五代战斗机。不久前,苏霍伊设计局在航空展览会上公布了PAK—FA65设想图和研制计划,并称首架原型机将在2009年进行首飞。此外,公开消息也透露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已经进入全尺寸样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朝鲜的潜艇     
朝鲜海军拥有4艘W级和22艘R级常规动力潜艇。西方称W级为“威士忌”级,R级为“罗密欧”级。这两种潜艇都是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前苏联设计的型号。其中W级来源于60年代苏联的援助。这种潜艇苏联设计型号为613,1952年5月首艇S一61号下水服役,是二战结束后苏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