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尺神经肘部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一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尺神经肘部病变的患者,与同期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至肘下段,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①尺神经病变组中有19例出现尺神经在肘上至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尺神经肘上至肘下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肱骨内上髁上下2-3cm内;③尺神经在肘部病变者并非均有尺侧腕屈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尺神经在肘部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尺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118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EM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测定比针电极肌电图的异常率高;从神经损伤电位出现的分布情况看与年龄的长幼及病史的长短不具相关性;与血糖的高低也未发现明显关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尤其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且可发现一些亚临床病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颇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EMG)对早期GBS的诊断价值有限.但EMG鼻常出现越早,则预后越差。31例电生理特点分型:髓鞘型GBS27例(87.09%),轴索型GBS2例(6.4%),另有2例(6.4%)髓鞘及轴索损害均较重,预后差,故认为可能是两者同时损害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EMG)对早期GBS的诊断价值有限.但EMG鼻常出现越早,则预后越差。31例电生理特点分型:髓鞘型GBS27例(87.09%),轴索型GBS2例(6.4%),另有2例(6.4%)髓鞘及轴索损害均较重,预后差,故认为可能是两者同时损害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复神经刺激,检查了35例肺癌患者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SNAP)幅度的改变。发现8例燕麦细胞癌患者在重复低频刺激时CMAP幅度减小,重复高频刺激时CMAP幅度增大,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同样变化。肺癌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NAP幅度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时既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障碍,也有其它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 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近四十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利用电子仪器,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籍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诊断神经、肌肉疾病,不仅对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全身许多部位的疾病,也有诊断意义。随着近几年国产肌电图机的逐渐普及,临床各科如内、外、皮肤、眼、耳鼻喉、口腔、理疗及神经、精神等科,均程度不同的应用肌电图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本文简要介绍肌电图的原理及其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氟骨症患者的肌肉损害属原发性的,他们的肌电图呈多发性肌炎改变。其中少数患者的肌电图可以正常,多呈肌源性损害,也有神经根性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极少数患者为神经肌肉混合性损害。氟宁对氟骨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C(P<0.0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2例正常人和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H反射潜伏期、近端传导速度、远端Ia类纤维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发现COPD组有明显异常。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发现低氧血症越明显,肺功能越差,神经传导越慢,但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相关性。并对COPD病人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意义,COPD性神经病变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自制的针电极和改进的方法,记录了50例正常人在分别刺激胫后神经和节段性(根性)皮神经(腓肠和腓浅)时的腰髓电位(LP)和皮层电位(CP);接着又记录和观察了48例单侧L_5或S_1神经根受压患者上述神经受刺激时的LP和CP。结果发现: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达85%,其CP为48%;胫后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为33%,其CP仅为8%。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对远端CMAP参数值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0岁前后变化最大,主要影响的是各神经远端CMAP的波幅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波幅逐渐减低,末端潜伏时逐渐延长。结论正常成人远端CMAP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按4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确定比较合理和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