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广东造船》2015,(1):48
2015年1月29日,太仓"11·8"事故沉船"新锦盛"轮被成功打捞出水,太仓黄金水道通航秩序恢复正常。此次打捞作业是长江航段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船长达120米的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作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沉船"新锦盛"轮船长119.8米,2014年11月28日因碰撞事故在长江#6-#7号浮之间上水主航道沉没,事故中6名落水人员全部被太仓海事局救起。该轮沉没时满载黄沙,沉没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0日,经过烟台打捞局12艘"参战"船舶和200余名职工16天的努力,沉没在距烟台港12海里烟台2号锚地附近海域的"畅通"轮艉段,被成功打捞出水.至此,沉没两年之久的"畅通"轮全部打捞出水,彻底解除了沉船对烟台港航道和附近海域的安全隐患.惊喜之余,不少人仍有疑问,"畅通"轮为何历经两年,才被成功打捞出水?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梁富伟 《航海》2007,(1):1-1
建国以来,黄浦江上最大一艘沉船“银锄”号的打捞工作己正式启动。2006年12月25日,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所属的多功能潜水作业船“沪救捞5”轮和打捞工程船“沪救捞62”轮.抵达沉船现场,开始对“银锄”轮实施整体打捞作业.力争在春节前让“银锄”轮出水。  相似文献   

4.
赵国财 《航海》2008,(2):25-26
1月31日上午12时,交通部上海打捞局主力工程船“勇士号”、“沪救捞62号”等5艘船,及20多名国内顶尖潜水员和近80名工程施工人员经过28天的艰苦打捞,躺在长江宝山航道上海宝山十四装卸区码头附近水域最大吨位的沉船“中昌118”轮主甲板浮出水面,被该局打捞人员整体打捞起浮。  相似文献   

5.
解放后的长江航行海图上江阴一带沉船标记特别多。自一九五八年秋至一九五九年夏,先后有包括“公平”号“海容”号巡洋舰在内的十四艘船舰被打捞出水。以后几年里这里陆续还打捞出了另一些船舰。江阴江底哪来这许多沉船沉舰呢? 事情得回溯到一九三七年,随着芦沟桥炮声,在八一三东战场的抗战序幕快要揭开的前一周,八月六  相似文献   

6.
据悉,总长114.5m、宽19.8m、型深9.6m,自重4786t,于去年年底侧沉在天津港航槽附近的7000m。挖泥船“奥圣65”轮于7月25日被打捞出水,这是今年以来我国海上打捞起的最大沉船,创造了国内海上非开挖导向钻技术的打捞沉船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福建泉州港肖厝作业区4号泊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福达”轮沉船打捞为我公司首次对大型沉船进行打捞施工。本文详细介绍含重油沉船的水下切割施工。  相似文献   

8.
《水上消防》2014,(5):44-45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在小万山岛附近海域一举将沉没了一年的57000t级散货船“夏长”轮整体打捞出水并拖至安全水域。该项目刷新了世界散货沉船整体打捞的吨位记录,成为迄今最大吨位散货沉船整体打捞工程。  相似文献   

9.
赵远哲 《中国海事》2013,(10):10-12
9月11日,沉入海底3年多的货轮“中旭1”,轮船尾部分被打捞出水,由工程船拖回岸边浅滩。这是渤海湾“碧海行动”沉船打捞计划中,碍航性最高的3艘沉船之一。  相似文献   

10.
12月22日,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成功出水,并将在它的新家“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安家。受天气、环境、技术等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南海Ⅰ号”多次推迟出水时间。从5月份正式开始打捞,到“南海Ⅰ号”顺利上岸,在200多个日子里,广州打捞局的打捞人员付出了大量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隋海琛  杨鲲  张彦昌  赵阳 《水道港口》2009,30(2):139-142
"南海一号"是我国2007年底在广东阳江水域打捞出水的一条宋代沉船。为了更好地保护该船,打捞过程采用了"整体打捞"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打捞中水下定位和提升过程姿态检测准确无误,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姿态传感器和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成功应用于"南海一号"打捞的定位和姿态监测过程中,为成功打捞沉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安全保障。文章介绍了打捞的技术难点、技术方案和打捞过程。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07,(3):39-39
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身价逾千亿美元的广东海底沉船“南海一号”,今年六七月间可望重见天日。“南海一号”打捞行动已正式展开,5月8日沉箱被放入打捞海域,将把沉船  相似文献   

13.
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出水!同时,“南海一号”整体打捞起浮仪式在肩负起浮重任的亚洲第一浮吊“华天龙”号上隆重举行。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了仪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4.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3):32-33
东方泰坦尼克江亚轮事故时间:1948年沉没的“江亚轮”及打捞现场在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东方的泰坦尼克号“江亚轮”沉船事故是中国航运史上最大的海难事故。江亚轮原名“兴亚丸”,是1939年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两用轮。  相似文献   

16.
港口安全     
长江口航道拔除沉船“毒刺” 上海海事局于近日组织力量将长江口水域江底的“乐安11”号水泥船等数十艘沉船残骸各个击碎,清除障碍,还长江口一条安全通畅的航道。据介绍,沉船残骸被击碎后,部分影响航道安全的水泥块、船体将被打捞上岸。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7,(9):23-27
"世越号"的打捞采用双驳抬吊的方案,成功地将沉没于44米水深的"世越号"从海底提升至出水13.5米位置,为后续的沉船成功上半潜船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应对该施工海域水深和海况条件,在每一套提升系统当中创造性地加入400吨的升沉补偿缓冲油缸。对整个"世越号"双驳船抬吊施工要点进行阐释,为以后类似的打捞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是水下考古青睐广州打捞,还是广州打捞选择水下考古?无法简单作答."南海Ⅰ号"的成功出水令广州打捞声名远扬,当静卧于水晶宫的宋代古沉船还没有彻底露面时,广州打捞又进军"南澳Ⅰ号". 这一次广州打捞又同样赢得考古人员的赞誉.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队队长孙键说:"广州打捞局这支队伍是最能吃苦、最能配合、最能解决问题的队伍,是今后考古作业的最佳拍档.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10,(9):78-79
<正> 是水下考古青睐广州打捞,还是广州打捞选择水下考古?无法简单作答。"南海1号"的成功出水令广州打捞声名远扬,当静卧于水晶宫的宋代古沉船还没有彻底露面时,广州打捞又进军"南澳1号"。这一次广州打捞又同样赢得考古人员的赞誉。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队队长孙键说:"广州打捞局这支队伍是最能吃苦、最能配合、最能解决问题的队伍,是今后  相似文献   

20.
“南海1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8月,交通部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合作在广东省台山上下川岛外海域进行沉船调查施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一条满载中国宋朝时期瓷器的沉船,该船就是以后被正式命名为“南海1号”的古沉船。2001年10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救捞局的协助下,对“南海1号”进行了进一步的探察,基本确定了沉船的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