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063铝合金为基础,通过修改硬化指数构造了一组新的材料.建立了无铆钉接头力学性能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材料的接头抵抗轴向载荷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引入加工硬化影响因子β来表征不同材料加工硬化特性对无铆钉接头抵抗轴向载荷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硬化特性能加强无铆钉铆接接头力学性能,且对接头失效模式有一...  相似文献   

2.
铝车轮具有外观精美、综合力学性能好及质量轻等特点,在轿车上得到大规模使用。根据底盘平台化发展需要,为适应不同规格制动器,对铝车轮局部变更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满足铝车轮与制动器间距要求。为减少设计和试验的周期,采用有限元方法对3种轮辐局部厚度不同的车轮进行13°冲击、90°冲击、弯曲疲劳及径向疲劳分析,并选择其中力学性能最差的铝车轮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3°冲击气门孔位置的最大应力受轮辐厚度影响最大,90°冲击、弯曲疲劳和径向疲劳受轮辐厚度影响差异较小;3种规格车轮理论分析的力学性能和台架试验结果一致,均符合设计要求;为底盘平台化及铝车轮的通用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鉴于通常的拉伸试验不适用于测定冲压成型后板材因产生塑性变形而改变了的特性参数,提出一种此类问题的反求方法.它采用材料的加工硬化模型进行正问题计算,通过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构成的最小二乘误差方程式建立反问题模型.最后通过一种实际冲压件的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铝合金车轮对力学性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采用A356铝锭熔化后重力铸造的方式生产,材料成本较高.将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纯铝A00直接配置成A356铝液,增加除气、除渣及静置工序,以获得符合车轮力学性能要求的重力铸造工艺,来满足降低铸造成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试验、单向拉伸试验、成型极限试验、圆筒件拉深试验,对600MPa强度级别的DP钢和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焊接性能和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DP钢相比,TRIP钢具有更好的塑性以及高强度、高加工硬化能力、较好的深拉延成型性和吸能特性,而DP钢具有相对较好的焊接性能.但与常规低碳钢板不同的是,TRIP钢圆筒件最大减薄出现在法兰圆角区.  相似文献   

6.
以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为目的,将其与普通流程钢SS400在埋弧自动焊的条件下进行了焊接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材质在相同焊接规范下,焊后接头处的组织.断口和力学性能变化情况,确定短流程钢SS400CL应用于汽车车轮的可能性。测试结果表明,SS400CL钢焊后接头处强度略有上升,塑性下降,韧性基本保持不变,可以作为车轮钢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了静压和振动两种不同成型方法,分别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室内振动压实是室内击实成型试件的一种新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振动压实的特点。研究了静面压力、频率、激振力和振幅等振动压实参数对黄土压实效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组压实效果好并且与现有振动压路机的技术参数相符的黄土振动压实的推荐参数;对黄土的振动成型方法和成型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并与击实试验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压实黄土得到的最佳含水质量分数、最大干密度均比室内击实的要小,振动压实黄土的回弹模量比室内击实黄土的回弹模量要大;不同成型方式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一种能够有效模拟实际工程压实方式且操作简单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成型方法,分别按照马歇尔击实成型、旋转压实成型和振动成型3种方法制备混合料试件,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孔隙率、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试验测定,并通过CT扫描试验对不同成型方法混合料试件的高度方向孔隙特征、最可几孔径和乳化沥青砂浆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制备的混合料试件力学性能最优,相较其他两种成型方法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与水稳定性;同时采用旋转压实成型的试件内部空隙分布更加均匀,且试件内部沥青砂浆厚度最大,粗集料之间的接触和嵌挤程度最佳。因此最终确定旋转压实法作为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成型方法,由此得到的混合料试件与实际道路碾压相似,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高温性能和水稳性能。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轮轮心与车身相对位移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车轮轮心相对车身位移的测量方法,提出了一种以通过测量螺旋弹簧应变来获得轮心相对车身位移的试验方法,并在东风试车场对该试验方法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能封闭交通,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正常养生成型的路段,对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性水泥稳定碎石在不养生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分析,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在不养生条件下成型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铺筑试验路,检测其弯沉、模量变化指标,发现铺筑24h后,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变化最大,提出采用弯沉检测的方法来保证快速铺筑上部结构层后,水泥稳定碎石达到设计强度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与宝钢合作开发的轿车用滚型车轮钢板进行了有关性能试验,摸索出了富康轿车车轮的成型工艺,生产的车轮通过了武汉神龙汽车公司的全面考核,实现了车轮国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某车型三差压铸造铝合金车轮支架在相同台架试验过程中的疲劳寿命差异较大的原因,通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断口、金相以及CAE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这些车轮支架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这3种车轮支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相近,且开裂的裂纹源区均位于高应力区。不同的是,在疲劳寿命最高的车轮支架的裂纹源区中没有明显的缺陷,而在疲劳寿命中等的车轮支架的裂纹源区中存在凹坑和氧化夹杂,在疲劳寿命最差的车轮支架的裂纹源区存在大量的微观孔隙聚集、Si元素偏析、氧化夹杂以及针状Fe相。上述微观结构的差异是造成这些车轮支架表现出不同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轮胎允许匹配安装多种型号车轮,装不同车轮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会有所差异,本文对同一个轮胎装配不同宽度车轮方案进行参数测试,主要包含轮胎轮廓、轮胎接地印痕、车轮静态刚度、车轮力学性能;将测试结果用于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操控稳定性分析,同时将各方案装于整车上进行客观和主观测试。分析车轮参数、仿真分析结果、整车测试结果之间的关联。总结出轮胎装不同宽度车轮其在整车上的操纵性能变化规律,用于指导汽车设计过程中车轮型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轮为分体式结构,主要包括碳纤维壳体、铝合金芯轴,另外还有与之匹配的隔热垫。壳体采用近百层预浸料逐层计算、层层铺覆,经模压高温固化成型。本次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耐热性不高,抗压能力不足够高以及碳纤维复材本身的各向异性明显等特性给新产品试制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选材以及科学的铺层设计和计算,为了适应车轮复杂的受力环境,合理设计铺层数量和合理的纤维的方向,使结果满足车轮的力学性能,经相关力学试验验证,满足了设计目标,通过必要的工装及其辅助装置,进行了某小型纯电动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轮的开发试制,通过本次试制,积累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的试制经验,为该类件的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郑玉卿  刘建峰 《汽车工程》2011,33(2):152-155,161
介绍了一种基于Abaqus显式算法的计算方案来预测车轮在按SAE J175的规定进行车轮冲击试验过程中的车轮碰撞性能.为节省计算时间,赋予碰撞体一个撞击初速度代表其自由下落过程的最终状态,并采用了质量缩放法.以等效塑性应变作为损坏指标判定车轮是否通过动态冲击测试标准.仿真结果得到实例的验证,并表明车轮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车轮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车轮作为汽车、摩托车的传动部件,不仅是安全件,还是外观件。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铝合金车轮的锻造加工成型方式,探讨了回转碾锻这种先进的锻造技术,以更好的提升车轮产品的成形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铝合金车轮材料硬度和仲长率对轮辋静负荷性能影响很大,试验表明,当铝合金车轮材料硬度超过90HB时,随着硬度的提高,轮辋承受的最大变形量逐渐下降,即轮辋抗静负荷性能下降;随着铝合金车轮材料伸长率的提高,轮辋承受的最大变形量上升,即轮辋抗静负荷性能上升。材料硬度对轮辋变形能量的影响比材料伸长率对轮辋变形能量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成型加工工艺改变传统冷加工钢制车轮制造过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钢轮的结合,优化生产要素、透明生产过程、更新业务体系,从而完成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 级。“新能源汽车热成型钢制车轮智能制造”项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于江  苏明  叶奋 《路基工程》2010,(5):13-14
文中用静压法和振动法两种成型方式,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对比,旨在得出何种成型方式更能模拟现场施工。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所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并以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参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