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试验分析了车内短时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研究了来自于车外主要噪声源(动力总成、轮胎等)引起的车内短时混响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别采用A计权声压级、响度和语音清晰度3种指标,对不同风速和不同偏航角下,车内气动噪声的变化以及后视镜密封和雨刮器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车内气动噪声的频谱特征相似;随着风速的增加,车内的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几乎呈线性增加,而语音清晰度呈线性降低。不同偏航角下,车内风噪水平也有明显变化。随偏航角绝对值的增加,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增大,而语音清晰度下降,但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度稍差。此外,后视镜密封在0. 5-3kHz的中高频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较大,而雨刮器的影响则主要在3-6. 3kHz的高频段。从数值上看,无论对后视镜的密封还是雨刮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语音清晰度都比响度和A计权总声压级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外噪声的控制越来越严苛,仅通过后期样车测试优化已难以满足车型开发的时间和成本要求。本文通过近场声传函技术,构建了主要声源与近场接收点的声学传递模型,推导了声源声功率、近场声传函和接收点声压级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到声源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声功率。同时,建立了整车及车外噪声接收点模型,整车声源基于声功率定义,采用声线追踪技术进行了车辆车外噪声预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方法对车外噪声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确认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基于此方法,可快速预测与识别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车外近场与远场噪声水平,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声场分布特征,在车辆早期阶段为车辆车外噪声的风险评估、预测、分析与优化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声压测试技术对某轻型客车车内声场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了影响该车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根据识别结果,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降噪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玥 《北京汽车》2012,(1):19-22,27
汽车车外噪声的标准法规主要包括对汽车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和定置等状态下的噪声规定;文中对比分析了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研究它们在汽车车外噪声试验方法和限值方面的要求;最后简单阐述了我国汽车噪声标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主要简述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控制程序,并提出具体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8.
车外加速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及声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递特性模型可以确定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振源、声源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外后视镜引起的气动噪声问题,在吉林大学风洞实验室对某系列车型的5款后视镜做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60~120km/h 4种风速下5款后视镜尾流区域的8个监测点的气动噪声数据。结果表明,随车速的增高后视镜引起的气动噪声上升明显,且对后视镜尾流核心区域监测点处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比分析5款后视镜的造型特点,提取出5个对气动噪声有较大影响的造型因素。优化组合这些影响因素,可在满足整体造型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气动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车身密封系统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对某四门三厢轿车的车内气动噪声的构成成分-泄漏噪声及外形噪声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开窗法”调查了车身各密封部件对车内泄漏噪声的贡献.结果表明,泄漏噪声主要发生在中高频段,且对车内总噪声的贡献比外形噪声大;车门、后视镜和侧窗的密封是该轿车最重要的泄漏噪声源,但具有不同的特征频段.  相似文献   

11.
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强扫描法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开发了材料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多种车用吸声、隔声材料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被试轻型载货汽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和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由84dB(A)下降到78dB(A),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1495—20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乘用车内部气动噪声的空间分布规律、频率特性和车内噪声水平的影响因素,以便进行改进设计,对某款SUV在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内进行了噪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车内气动噪声主要由泄漏噪声与外形噪声组成,空间上车内噪声左右对称分布,但发现了前排泄漏噪声高于后排、而后排外形噪声高于前排这一典型现象。车内噪声水平随风速增加呈线性递增,且随着偏航角度增加,处于背风侧的位置,由于气流分离变甚,噪声明显恶化,而迎风侧的噪声变化很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对A柱附近的衬条进行局部补强,采用泡棉封堵后视镜与车身连接处线束穿孔,采用喇叭口造型和减薄镜柄的新造型后视镜,以及在顶棚和四门钣金件加贴阻尼片等一系列车内噪声改进方案,有效降低了车内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针对国内某重型商用车主机厂,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中遇到的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超标问题,从变速器方面展开分析,最终确立改进方案,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规定限值的状况,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预喷角以及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 B(A)下降到77.4 d B(A),满足了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的规定限值的状况,通过试验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提前角、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B(A)下降到77 dB(A),能够满足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噪声污染的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限制汽车噪声,2002年我国颁布了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根据该强制性标准,2005年1月1日以后,我国各种车型的噪声限值标准将更加严格,这将促使各汽车厂家加大对汽车噪声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贺银芝  卢春阳  吴宇  杨志刚 《汽车工程》2018,(10):1179-1184
本文中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别采用A计权声压级、响度和语音清晰度3种指标,对不同风速和不同偏航角下,车内气动噪声的变化以及后视镜密封和雨刮器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车内气动噪声的频谱特征相似;随着风速的增加,车内的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几乎呈线性增加,而语音清晰度呈线性降低。不同偏航角下,车内风噪水平也有明显变化。随偏航角绝对值的增加,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增大,而语音清晰度下降,但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度稍差。此外,后视镜密封在0. 5-3kHz的中高频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较大,而雨刮器的影响则主要在3-6. 3kHz的高频段。从数值上看,无论对后视镜的密封还是雨刮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语音清晰度都比响度和A计权总声压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所谓噪声,是泛指人们不欢迎的、不需要的和令人烦燥、讨厌的干扰声,在示渡器上它们往往是一些不规则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噪声不仅能引起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伤,而且能导致对心理、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响。在汽车行驶噪声中,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尤为突出:为此我国特制定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汽车噪声及车内噪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华生 《世界汽车》2000,(11):11-13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车内噪声有源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噪声控制界的研究热点。对有源噪声控制的概念、原理和实现作了介绍。根据有源控制方法对于低频噪声控制的优势,结合车内噪声的特点和现代控制领域的理论发展,讨论了在车内应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