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车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数学模型与实际输出力矩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可以逼近实际输出制动力矩特性曲线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并建立了液力缓速器的神经网络PWM控制系统。通过试验对比了基于数学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制动力矩曲线的逼近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输出力矩能更好地逼近实际的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即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特性1.液力缓速器的特性4种常用的液力缓速器的特性曲线见图10。缓速力矩随传动轴转速变化,也随进油压力和进油量而变化。图10是当f=1.0时缓速力矩随传动轴变化的特性曲线。这些液力缓速器在传动轴转速为800~2500r/min时都有很高的缓速力矩。车辆的制动系统应设计为行车制动器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制动盘或制动鼓因过度磨损而造成制动失灵,文章建立了客车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行驶阻力及整车制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客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内容包括客车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制动时,行车制动器单独作用,液力缓速器与行车制动器联合作用和液力缓速器不同充液率下单独作用的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和未使用液力缓速器相比,使用液力缓速器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可以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在下坡过程中,单独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使客车最终保持在某一较低稳定车速;液力缓速器的制动作用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体力学中的束流理论,分析了液流在液力缓速器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状态,推导出液力缓速器制动力计算公式和充放液时间计算公式.在数学计算软件MATLAB的仿真丁具箱SIMULINK中建立液力缓速器制动力动态仿真模型,以某45 t重型车辆参数作为仿真数据,考虑液力缓速器充液时间,得到了一组重型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缓速器制动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商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车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2年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修订,也凸显了对车辆安全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液力缓速器的应用不断增长。下面以福伊特液力缓速器VR115CN及中国重汽的HW19712变速器为例进行说明液力缓速器在整车上的应用与匹配。1原理液力缓速器是一种车辆辅助制动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载货车制动负荷严重超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的车用辅助制动装置—永磁缓速器,其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为解决永磁缓速器长时间制动产生高温导致的制动力矩衰退、永磁体失磁等问题,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方法,以涡流盘磁导率和电导率为物理场相互影响因子,建立了缓速器磁-热耦合物理场模型,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为缓速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试制了不同涡流盘材料和散热结构的多个永磁缓速器样机,并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时的制动力矩仿真值和试验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所研究液力缓速器台架试验得到的转子转速与制动扭矩之间关系曲线.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车辆恒速下坡制动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了控制周期、充液量初始值和每个控制周期内充液量变化值等参数对恒速控制效果的影响.根据液力缓速器控制参数的仿真结果,选定各参数最佳值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恒速控制策略应用到实际控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液力缓速器在整车中的不同安装位置进行制动过程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针对城市客车特殊制动需求,提出液力缓速器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重型车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和整车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重型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模型包括液力缓速器模块和行车制动系统模块两部分.对液力缓速器各挡位试验、仿真数据分析表明,两者吻合程度较好;紧急制动时的车速、制动距离仿真表明,液力缓速器参与工作时制动效果更明显,从而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有并联液力缓速器,分别设计2.0、2.03、2.138三种不同齿轮增速比的缓速器驱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并装配样箱进行缓速器外特性实验,研究齿轮增速比对缓速器制动扭矩性能的影响。根据现有缓速器实验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设计满足整车匹配缓速器所需的缓速器齿轮增速比及对应缓速器制动扭矩曲线。实验表明,可通过增大缓速器齿轮增速比来解决缓速器低转速区间段制动扭矩较小问题,进而满足市场上大马力小后桥车型匹配缓速器的需求,并可通过限制扭矩控制方法实现高转速区域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平稳输出。  相似文献   

11.
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兼具电涡流缓速器响应时间快、低转速扭矩大和液力缓速器表面温度低、无热衰退的优点。文章对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效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最大制动扭矩、响应时间、热衰退和低转速区域制动扭矩四个方面,并与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进行比较。试验测试得到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在最高制动挡位时最大扭矩为1 880 Nm,各制动挡位平均响应时间均小于0.6 s,平均热衰退率低于11%,传动轴转速400 r/min时制动扭矩即可达到最大制动扭矩的95%,为电磁液冷缓速器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出发,通过试验测试整车在不同冷却系统中其持续制动性能,阐述了整车散热系统对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滑动网格理论,将液力缓速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接合面定义为网格分界面来传递不同子域间的流动参数.采用标准k-ε模型及SIMPLEC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全充液工况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液力缓速器内流场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基于流场数值解计算了制动扭矩,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流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磁学理论,建立了旋转转子盘在磁场中的受力模型,推导出了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表达式.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气隙参数和线圈电流参数对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同时绘制了某型号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且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08,(7):59-59
5月18日,欧洲最大的家族企业福伊特公司在中国首次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液力缓速器——"千里马"VR120型缓速器,据悉,"千里马"缓速器是福伊特专门为中国设计制造的国产化液力缓速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福伊特公司在两年前已经开始了液力缓速器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传动系液力缓速器作为辅助制动的一种技术,在下长坡时熟练操作缓速器,承担80%-90%的行车制动力矩,既保证了行车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制动器的磨损。该文着重介绍了在重卡车型上应用的传动系液力缓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组成,使用说明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修正,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就制动性能对叶栅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制动转矩为目标,对某型液力缓速器工作轮叶片进出口角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优化后的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缓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制动系统,利用缓速器制动可以减少行车制动器磨损,防止行车制动器失效,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由于液力缓速器具有高速制动力矩大、制动平稳、噪声小、寿命长及体积小等优点,它在现代车辆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山区多,下长坡陡坡一直是威胁大型客车及重型卡车安全的重要问题,车辆在配备液力缓速器后恒速下坡功能一直被驾驶员所青睐,它能让驾驶员更专注于路况,显著提高了大型客车及重型卡车的安全性,车辆使用缓速器时的持续制动能力对车辆的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xwell张量法和电磁理论,研究并推导了自励式缓速器发电装置电磁转矩和缓速装置制动扭矩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对500 N·m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可知,在中、低转速范围,其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与各结构参数的关系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Nd-Fe-B永磁体简化为通电线圈。运用电磁学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定子、气隙、转子鼓中的磁场分布和边界条件。使用能量法,计算出转子鼓中的感生电流(涡流)的损耗,建立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根据制动力矩计算模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的特性曲线,得出了影响制动性能的几个因素,为以后的生产和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