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ROFINET作为工业4.0主干网,充分融合了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优势,极大提升了汽车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高效性和高性能,是汽车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论文以PROFINET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汽车主机厂大多采用多平台共流水线的柔性化生产模式,伺服拧紧机因具备单一工具能拧紧不同扭矩的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此时不同扭矩程序切换时的防差错功能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生产线的QCOS拧紧系统,以机运系统下发的队列指令为指导,结合选择套筒选择器扭矩选择功能,实现伺服拧紧工具在扭矩程序选择上的双重防差错功能。文中重点介绍了双重防差错拧紧技术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队列指令下发、套筒选择器扭矩选择、软硬件结合的判别方法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大规模定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定制主要是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实现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和定制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大规模定制具有分化需求、多元化细分市场等特征,国外汽车工业通过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设计、汽车零部件的联合开发与联合采购等策略推行大规模定制生产。我国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策略主要有提高生产技术的柔性、采用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品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正顺应时代趋势,马头动力工具正式提出了"Desoutter 4.0"。"Desoutter 4.0"智能装配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增加设备的灵活性和柔性化、提高生产能力,帮助客户快速转型,建成"工业4.0"工厂。自1914年在欧洲成立以来,马头动力工具一直致力于持续创新。从小型的硬铝合金假肢生产商,到今天全球工业产品的主要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马头动力工具一直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与客户共同创造开  相似文献   

5.
"工业4.0"将要实现的就是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智能生产模式。本文介绍了"工业4.0"的背景及特征,提出了面向"工业4.0"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了"人的思维"、"标准化"和"产业布局"是发展汽车"工业4.0"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点分析了某先进汽车整车厂总装车间中以太网为主的螺栓拧紧联网系统,其可以满足智能化总装车间高节拍、高质量要求下对电动高精度拧紧设备的控制。该系统应用RFID射频、现场总线、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对关键力矩的拧紧控制、数据采集、分析及拧紧质量问题解决。同时该系统在智能化方面,集成了自动识别多种车型混线生产中的不同配置、拧紧终端运行状况智能故障诊断及自动报警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工业4.0"的逐步实施,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汽车行业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口。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与材料展览会日前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推动了国际汽车制造装备技术交流及贸易的发展。随着"工业4.0"的逐步实施,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汽车行业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通过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打造汽车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作为汽车材料与设计、工艺与装备、质量与装配、工程与服务技术领域世界创新、亚洲第一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2,(32):48-49
专业化解决方案 工业拧紧装配工艺中的安全性是装配工业最重要的品质,装配生产工艺上的缺陷可能会造成部件失效等不安全因素.德派在对技术产品进行量产的同时,兼顾了安全性的需求,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装配自助化.以中国汽车业为例,在各类连接件装配工艺中使用拧紧装配技术的零部件超过60%以上,整车拼装生产中80%的工业拧紧装配工艺是在前端的各大汽车零部件工厂先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汽车》2023,(4):28-31
<正>多款首发创新品展示博世在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全栈能力。本土创新: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及190k W氢动力模块。凭借在软件及汽车领域的积累,博世提供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涉及软件定义汽车各个层级。博世积极推进动力总成系统电动化,提供多元化技术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相似文献   

10.
韩云岭 《汽车工程》2005,27(2):129-132
浅析汽车生产技术对汽车工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它是汽车工业投资的主体,是继产品开发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必须对其投入产出效益给予重视和分析。从现代生产制造技术内涵延伸和系统集成,提出精益化、柔性化、敏捷化、信息化、人性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涂装车间生产线的以太网通信设计进行描述,主要阐述车间PLC与现场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协议,实现生产线自动控制,保证车间高效率和柔性化生产,为涂装车间实现工业4.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骏 《时代汽车》2021,(7):22-23
工业4.0时代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领域,汽车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使得机器人越来越多。然而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时代对工业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厂的自动化系统逐步升级,增加了物联网的概念,将工厂的机器以及作为主体的人类员工融入到互联网中,实现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完美互动。进入到工业4.0时代之后,智能工厂开始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系统在汽车制造工厂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探索,阐述了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数字化系统对人员、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起到的巨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通过逐步开发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实现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阐述了现代IT技术在产品流程、订单流程、数字化工厂高度结合的自动化生产制造概念,在某汽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中落实"互联网+"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实施智能制造是驱动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和满足产品定制化、个性化、柔性化需求的重要举措,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将促进人员、设备、物料间的互联互通、高效协作,发挥各生产单元间的快速响应与联动能力。文章以客车涂装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MES系统导入)为主要阐述内容,突出生产线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而展示MES在涂装车间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被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所替代。本文通过大规模生产模式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比较来论证汽车工业应采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工业4.0时代,汽车制造行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机器人在汽车智能制造环节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机器人完成那些高危、高精准的工作,并由此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还能减轻工人的工作量,将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本文阐述了汽车智能制造中机器人应用的概况,然后对机器人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工业物联网(IIoT)的泛在感知特性可以提高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实现智能诊断和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工艺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数据采集分析模型对转向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得出壳体拧紧扭矩合格率低为当前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大因素,同时根据操作工位在线监控系统的数据,研究拧紧不合格过程中的多个输入因子,并对5个可疑关键因子进行了改善。改善之后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拧紧工装定位方式、机床拧紧对中、拧紧头重量和止规进入角度,可以使得螺盖锁紧工序一次不合格率由7.20%降低至1.55%,达到了预期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柔性化制造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满足了汽车生产要求的规模效益,又保证了产品多元化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柔性化焊接制造技术在江淮汽车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并从柔性总拼技术、柔性输送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8日,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迎来全线贯通。该工厂是爱驰汽车与西门子以全球级标准打造的中国汽车行业首家真正意义上工业4.0工厂。新工厂拥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全球级标准打造的数字化技术车、间,并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为目标,可实现高柔性化、自动化和集成化运营。工厂在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上海通用汽车SPS物料配送模式及其系统功能实现,阐述了该系统应用在上海通用柔性化生产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