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充电时间、恒流容量百分比四个方面研究了充电限制电压从3.25至3.85范围变化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案,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结合安全性考虑,充电限制电压设定在3.55~3.70V较合理,推荐值为3.60V~3.65V。  相似文献   

2.
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充电时间、恒流容量百分比4个方面主要研究了充电限制电压从3.25V至3.85V范围变化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案,充电限制电压设定在3.55~3.70V较合理,推荐值为3.60~3.65V.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车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充电特性,对200A.h/3.2V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充电实验,分析充电电流、放电深度和充电截止电压对动力电池充电特性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对动力电池进行比较快速的充电,又可减小动力电池损坏的危险,从而延长其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4.
考察不同充电SOC(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的缩写)下的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与SOC的变化规律与预期一致,均是随之着SOC的降低,循环寿命显著提升;如将100%SOC下的循环寿命定为1,则90%SOC为1.42,80%SOC为2.98,60%SOC为6.62,50%SOC为12.28,30%SOC为19.44;100%~30%SOC的相对寿命变化率可分为4个阶段,1阶段:100%~90%SOC,变化斜率0.42;2阶段:90%~60%SOC,变化斜率为1.56;3阶段:60%~50%SOC,变化斜率为5.66;4阶段:50%~30%SOC,变化斜率为3.58。  相似文献   

5.
6.
7.
《电动自行车》2021,(6):34-37
2020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开始回暖并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特斯拉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迅速拉动了磷酸铁锂市场.2021年初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给主机厂在新能源车型规划方面指明了方向.2021年之后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二轮车、重型卡车、电动船舶都将有更加强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生热特性,通过对锂电池单体三维模型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仿真计算,分析放电倍率对电池温升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锂电池单体试验验证单体三维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磷酸铁锂电池SOC的估算对电池组的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在完成电池特性实验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准确估算磷酸铁锂电池SOC的方法--以Ah计量法为基础,利用开路电压法减小Ah计量法的累计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传统Ah计量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电流不断变化,采用恒流充放电条件下建立的电池寿命模型来估计电池的寿命将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中在对某一现有磷酸铁锂电池恒流充放电容量衰减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推导了电动汽车行驶工况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工况寿命预测模型,并采用NEDC循环工况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寿命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对纯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基本的测试手段测得反映电池外特性的充放电电压曲线(V vs Q),并用它求得反映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容量增量曲线(ΔQ/ΔV vs V)。接着,采用容量增量分析法研究充放电倍率、温度和老化程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了电池内部相变阶段的容量增量峰与电池SOC的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来估算电池SOC,为电动汽车制定动力电池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磷酸铁锂电池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电动车用二次动力电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Li Fe PO4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50~450 A和-18~50℃范围内,对其充放电特性、Peukert模型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利用Ragone曲线对阀控式密封铅酸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及锰酸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功率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纳米Li Fe PO4锂离子电池的快速放电能力和能量功率特性都得到很大改善,尤其适合于高温工况;低温性能依然还是纳米Li Fe PO4锂离子电池的弱点,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试验评估方法,分别在 15 ℃和 25 ℃下,选取 0.5 C、1.5 C、2.0 C 充电倍率作为变量进行寿命循环试验,获得容量衰减数据;应用机器学习中的Lasso 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三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一次多项式及不同正则化力度的拟合,确定适于当前数据的拟合方程;以充电倍率作为应力输入的逆幂律模型,建立以多项式系数为寿命特征的加速循环寿命模型,预测曲线任一点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效果较为准确,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磷酸铁锂电池低温电解液的溶剂配方,确定了锂盐的浓度。通过优化溶剂配方,引入丁酸乙酯(EA)、碳酸丙烯酯(PC)等低温溶剂开发了低温电解液,提高了低温电导率并降低了电解液体系的冰点。同时制作扣式电池测试了研究了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作为低温电解液添加剂对负极半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阻抗大大降低。采用10Ah全电池对低温电解液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循环和倍率性能优异,-20℃@5.5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达46%。  相似文献   

16.
磷酸铁锂电池SOC的电流脉冲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估算动力电池SOC的方法中,累计误差和自放电等因素的存在一直是准确估算电池组整体SOC的一大障碍.文中在不同SOC状态下,通过研究电池对不同充放电电流的响应程度,确定几组响应最强烈的充放电电流,并在电池组实际装车运行中抓取该电流条件下的脉冲,在龟池管理系统(BMS)中与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照,作为辅助方法对当前计算的S...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热响应和电行为特征,对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并联连接电池模组进行针刺试验,观测被刺电池端电压、表面温度、反充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试验特征,并利用电池单个电极针刺内短路模型以及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解释电池内外短路电阻、端电压和反充电流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被刺电池端电压出现突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随机性接触界面、高温等因素影响的内短路阻值的突降和升高;若电池正极柱处温度急剧升高,反充电流瞬间达到峰值,则表明电池发生外短路;电池是否出现热失控取决于电池内短路阻值和反充电流。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放电能量三个方面研究了低温阶段(25℃至-20℃)与高温阶段(25℃至60℃)两阶段温度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对比了低温(-20℃)充放电与常温充电低温放电两种情况下放电容量,最后考察了48V/180Ah电池组(15串)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的样品,低温对电池影响较大,-20℃是其低温坎;高温下电池性能变化不明显,温度50℃以上,电池性能开始下降,推荐使用温度范围0℃~50℃;常温充电相比低温充电其放电容量仅提升10%;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最内部的单体与最外面的单体温度差异可达12℃。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放电能量3个方面研究了低温阶段与高温阶段两阶段温度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对比了低温(-20℃)充放电与常温充电、低温放电2种情况下放电容量,最后考察了48V180Ah电池组(15串)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的样品,低温对电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本文在常规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碳酸甲乙酯)(1:1:1)电解液配方(Base)的基础上,引入了20%(体积比)的新型醚类有机溶剂。研究了此类溶剂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2#醚类溶剂在电解液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2#醚类溶剂的加入能够大幅度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EIS测试表明欧姆阻抗和电化学转移阻抗均有降低。加入2#醚的电池常温1 C放电容量达96.3 m Ah/g,-25℃低温放电容量达99.3 m Ah/g,放电容量保持率为71%;而Base电解液放电容量保持率为45.7%,表明该种醚类溶剂的加入使电池低温放电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