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车间投入的无线扭矩系统存在项目工程师前期数据准备时间长等问题,先通过对数据准备工作的拆解,明确需要解决问题是从“项目标准物料清单”到“工具正确调用拧紧程序”中的3个工时投入长的点并进行流程和数据标准化梳理,同时结合Python、VBA等编程工具和方法将这部分工作自动化。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数据前处理的效率上提升了76%,利用数字化的方法对试制拧紧系统向智能化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为研究对象,概述该技术的基本定义、组成部件、基本工作原理,并详细阐述SICK品牌RFID在自动焊装生产线中的安装形式、参数设置方法、硬件网络组成原理、软件控制方法和信息解析方式。利用标签中刻制的车型信息实现了生产线上高低配车型的自动识别和混流生产工艺方案,具有安装形式简单、识别速度快、信息准确的特点。车型生产任务由上位机自动下发至线体,能够远程控制车型配比,具备了很高程度的数字化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座椅设计、降低开发工时,基于一步法冲压映射研究了钣金件冲压后产生的残余应变、塑性变形对汽车座椅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冲压映射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方法。通过Altair HyperWorks软件的Radioss_One_Step模块模拟钣金件冲压;利用Tcl/Tk以及Python语言优化编程,实现座椅全部钣金件冲压模拟的自动化批量处理,并将冲压结果自动映射至碰撞模型;以某车型驾驶员座椅为研究对象,进行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后撞仿真与物理试验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带有冲压映射结果的仿真分析更接近物理试验,仿真更加精确,与手动处理相比,采用优化的批处理程序降低工时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系统中常见的焊接类传力支架连接处,易于发生力矩松动异响故障,造成底盘松垮感严重、底盘异响,影响驾驶信心,影响此类结构连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螺栓的拧紧参数设置是否合理。结合某车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副车架与控制臂前铰接点的力矩优化工作,对该类结构的拧紧参数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并形成通用化的设计流程图,可用于类似结构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图纸拧紧信息识别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对图纸拧紧工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实现对拧紧工艺参数的自动化录入。本文首先介绍了拧紧信息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阐述了拧紧信息提取和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同类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此装配线是根据某车型的后桥总成结构(后扭力梁结构形式)设计而成,是一条满足乘用车工厂总装车间33V/H生产能力的后桥装配线。此后桥装配线采用了高效率的非同步柔性双层辊道输送线,便于协调各工位间装配工作的节拍差异;对于关键重要力矩采用了电动伺服拧紧设备拧紧,而且根据后桥总成的结构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反力机构,重要力矩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被MES系统读取,保证了后桥装配质量的可追溯性。此后桥装配线通过一种新型的托盘旋转装置及后桥过渡转载装置将后桥总成直接输送到底盘线后桥合装台车上,极大的降低了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该装配线满足该车型后桥能够以33V/H的能力进行生产,保证了该车型后桥装配的工业化。而且可以通过简单改造来适用于各种扭力梁式的后桥总成的装配,后续多种车型的线体共用将极大地降低设备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了某先进汽车整车厂总装车间中以太网为主的螺栓拧紧联网系统,其可以满足智能化总装车间高节拍、高质量要求下对电动高精度拧紧设备的控制。该系统应用RFID射频、现场总线、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对关键力矩的拧紧控制、数据采集、分析及拧紧质量问题解决。同时该系统在智能化方面,集成了自动识别多种车型混线生产中的不同配置、拧紧终端运行状况智能故障诊断及自动报警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汽车总装车间受限于装配要素和装配零件种类过多、规格差异大及人工作业为主体因素,开展全流程自动化工艺改造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一种车身端支承全流程自动拧紧工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生产管理系统(PMS)、视觉识别多种软硬件联动辅助,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发一套螺栓拧紧套筒自动切换装置,实现多车型、多规格共线生产模式下支承的自动拧紧工艺,并确保100%达成品质。  相似文献   

9.
系统组成 武警指挥学院开发的军车自动化管理系统由车辆基本情况管理、驾驶员基本情况管理、用车申请与审批、车辆在位监视、用车统计、车辆检修管理、车辆事故管理、车场日管理、车辆配发管理、牌照管理、车辆行驶里程管理和系统管理等12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功能 车辆基本情况管理 管理车辆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车辆照片、牌照号码、车型、颜色、行车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车型分类系统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用4条共聚物压电轴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阵列获取车型特征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传感器的特殊空间分布与车辆各车轴到达各传感器时刻的时空相关性,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了多达11种车型特征参数。分类识别中用模糊统计的方法对大量的样本车型特征参数处理后,构造了隶属函数,最后采用了D-S证据理论对车型进行分类。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车辆盲区检测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文章采用NI的硬件架构,以IPG为软件平台构建了盲区检测硬件在环自动化测试系统,全面介绍该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盲区检测系统的硬件在环自动化测试方法,将车辆盲区检测控制器接入到所构建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中,通过设计测试用例,编辑测试序列并执行,最终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完成对盲区检测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最后,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发现了某款车型盲区检测控制器的功能性问题,并且该自动化测试方法相较于传统人工测试方法在测试周期以及成本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简介依维柯车型起停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生工作异常的实例,结合整车线路,从系统工作逻辑和CAN总线信息交互等方面,对异常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螺纹连接失效问题,建立螺纹连接失效模型。通过对引起扭矩衰减、磨损压溃、螺纹脱扣及松脱失效的各项关键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扭矩优化、零件质量控制及拧紧工艺优化等改善措施进行验证,最终有效保证整车螺纹连接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车型座椅固定螺栓拧紧缺陷(拧紧状态合格,实际与座椅支架不贴合),回顾PFMEA分析该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级为Ⅰ级,需要最优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优先级。本文结合生产线使用电枪拧紧座椅螺栓的情况,通过完善拧紧过程角度监控约束条件,实现了降低风险优先级,消除缺陷逃逸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拧紧扳手凸轮轴自动变位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制造目标。简述了实现拧紧扳手凸轮轴自动变位装置制造目标的结构:凸轮轴自动变位模块、电气控制模块、误差调整模块等。给出了拧紧扳手凸轮轴自动变位装置发展趋势,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工业物联网(IIoT)的泛在感知特性可以提高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实现智能诊断和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工艺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数据采集分析模型对转向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得出壳体拧紧扭矩合格率低为当前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大因素,同时根据操作工位在线监控系统的数据,研究拧紧不合格过程中的多个输入因子,并对5个可疑关键因子进行了改善。改善之后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拧紧工装定位方式、机床拧紧对中、拧紧头重量和止规进入角度,可以使得螺盖锁紧工序一次不合格率由7.20%降低至1.55%,达到了预期2%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功能强大的SDH光纤接入网系统,以电力监控为基础,建立起一个性能稳定、协议开放、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电力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和网络接口技术,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电控设备和外场监控设施以模块化方式嵌入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高速公路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平台。将高速公路通信网从业务综合走向网络综合,并发展成高速公路统一业务传输平台,实现“N网合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系统功能、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三个方面着手,全面解析福特新蒙迪欧车型采用的座椅舒适科技系统的功能、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车身网络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应用CAN总线开发的汽车车身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车身电器网络化控制、模拟量采集、信息显示等功能,设计了可以保持汽车传统操作方式不变的人机接口,阐述了系统的开发思想、硬件设计、通讯协议及软件设计,总结了系统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20.
雪铁龙·毕加索(2.0i)MPV车型,发动机型号为PSARFM 10LH18(EW10J4),采用MM48.P2多点顺序喷射系统。电控系统电脑型号为48.P2,电路系统采用多路传输网络系统。它是通过一条通道实现多个电控单元之间数据信息传递,通路由两根绞织的线束构成,称之为CAN车载局域网。具有简化线束、运行安全,能够实现更多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