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应对日趋严格的国内油耗法规,某车型引用了主动进气格栅(Active Grille Shutter,AGS)技术。本文阐述了在NEDC工况下主动进气格栅对整车排放及油耗的实际影响,并通过实际道路行驶,进一步验证了主动进气格栅的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某国Ⅴ车型的油耗和排放特性,采用主动进气格栅(Active Grille Shutter,AGS)技术,研究AGS开启角度对整车阻力、整车油耗及关键排放物的影响。通过整车滑行试验(AGS、NO_AGS)确定整车滑行阻力曲线;利用转鼓试验台加载滑行阻力曲线,开展NEDC工况下整车油耗及关键排放物测试。结果表明:安装AGS后油耗平均降低1.47%,CO_2排放平均减少1.23%,THC排放减少13.5%,NMHC(非甲烷烃)排放降低15%,CO和NO_x排放有所升高,但均处于国Ⅴ排放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3.
汽车冷却系统前端进气量直接影响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和气动阻力。针对某安装主动进气格栅(AGS)的乘用车在高速与低速行驶工况下,发动机存在过度冷却与过热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格栅进气角度与风扇转速对前发动机舱流场的影响;建立了格栅角度与风扇转速优化匹配的准则与方案,并通过匹配实例仿真和实车实验,对匹配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进气模块匹配方案能满足极限工况下的散热需求,百公里油耗降低0.166 L。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了前端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角度对于前舱冷却气流进气量的影响。主动进气格栅可以有效地降低整车风阻,但其对于前端开口面积的阻挡,会使前舱冷却气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数值仿真法在造型固定的情况下,改变主动进气格栅叶片的角度,研究冷却气流进风量的变化和叶片角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以在相同的格栅开口下,获得更多的进气量。对比了不同角度下前舱流场的不同,分析了前舱进气流量增加的原因,为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鉴于汽车冷却风扇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本研究以全面提升散热器入口进风量和冷却风扇有效功率为优化目标,以实车为例,进行了冷却风扇轴向伸入距离、风扇与风扇罩径向间隙和风扇旋转中心偏移距离三个设计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单因素分析各个设计参数对散热器入口进风量和冷却风扇有效功率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风扇与风扇罩径向间隙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因素对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并获得了风扇设计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最后经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车模型相比,优化后在爬坡工况下散热器进风量提升了10.90%,风扇进风量提升了8.81%,风扇有效功率提升了12.22%,发动机表面温度降低了1.23℃,其结果有效地改善了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轿车发动机冷却风扇CFD仿真分析及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汽车冷却风扇气动性能的CFD仿真方法,对风扇性能随风扇叶片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方法对长安V805基准车发动机散热器风扇和冷凝器风扇进行优化设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达到了降低风扇气动噪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对一种基于冷却需求预测进行AGS多开度控制的新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建立发动机舱热管理模型,对发动机散热和冷却需求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能满足冷却系统对进风量的实时需求的格栅多开角度控制算法。接着,引入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标定方案并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建立车速-格栅开度-风扇状态的3因素风量预测模型。最后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时满足整车冷却需求,优化标定方案,有效降低汽车行驶阻力,提升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汽车发动机采用风扇离合器来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以达到自动调节冷却强度的目的。它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当发动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接合风扇进行降温,控制冷却风扇的开关;改善风扇的转速(改变冷却强度)。在不需要风扇进行冷却时,使其停转或降低转速,以便增加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和节约燃料;同时也消除了风扇噪声。其技术状态的好坏决定冷却风扇能否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冷却风扇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PWM控制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可以无级调速,从而在车辆运行中实现实时、动态、精准的风速控制。文章结合发动机冷却风扇失效的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了基于PWM控制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效果验证,成功提供了发动机冷却风扇失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该发动机电动冷却风扇控制系统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和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来综合调节汽车发动机电动冷却风扇的冷却能力,冷却风扇的电能消耗可以减少7%~10%,并可降低噪声和振地劝,提高风扇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一、君威冷却系统电路分析1.108℃时冷却风扇低速运转(图1)位于发动机罩下附件导线接线盒中的6号40A和21号15A的保险丝给发动机冷却风扇加电。汽车低速运转期间,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通过低速风扇控制电路为继电器12提供接地通路,这时继电器线圈通电,继电器12的触头接触,从6号40A保险丝向发动机冷却风扇供电。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冷却阻力,对原车机舱气流进行了数值仿真,基于仿真结果,从改变冷却气流方向、降低气流经过前端部件的能量损失和提高散热器性能3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进行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加装前端隔板后散热器进气量增加15%,而冷却阻力降低5 counts。对于机舱内部散热问题,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如在方向机后加装挡板引导气流加强其局部流动,风扇后加装导风罩进行热气流疏导,发动机进气口加装导流装置,以提供额外的冷却气流),结果方向机变速器悬置的散热得到改善,而前端的冷却气流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PWM风扇作为风扇领域的前沿技术,已经被各个主机厂研究和应用。文章在对PWM冷却风扇控制原理和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PWM冷却风扇控制策略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多款车的验证结果,结果能真实反映出PWM风扇在各工况下的真实表现,并暴露出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汽车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汽车保有量也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汽车轻量化发展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代替钣金作为风扇罩材料,根据某国产汽车风扇罩尺寸、主要装配关系以及使用要求,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确定全塑汽车风扇罩设计原则,完成汽车风扇罩设计。利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并参考注塑制品的设计原则及成型工艺,通过Moldflow软件对成型过程进行工艺分析,研究相关参数的影响。最终完成的全塑风扇罩在满足整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实现一体注塑成型,与传统钣金风扇罩相比减重42.5%。  相似文献   

15.
<正>昂科威配有两个电子冷却风扇,它们各自有单独的连接器。每个连接器都有三根线,分别是电源、接地和控制信号线。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占空比的方式,将转速信号输入风扇电机模块,占空比与挡位的对应关系如图3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冷却风扇控制器失效时,另一个仍能正LIN网络将控制信号输入电子格栅的控制模块。当发动机温度高,空调负荷大时,电子格栅会转动电机驱动连杆打开百叶窗让更多空气流经过发动机舱(如图31所示)。当发动机温度低,无空调请求且环境温度较低时,电子格栅会关闭百叶窗以减少空气流经过发动机舱,这样可以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车用发动机传统冷却风扇和各种离合器式冷却风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自控电动冷却风扇。采用这种冷却风扇,不仅可以大量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实现高温冷却,减少发动机热损失,还可解决车用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的过热问题。预计可使汽车节油10%。  相似文献   

17.
黄轶 《汽车电器》2013,(6):25-26,29
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将2种不同格栅在50km/h车速下,对前端冷却模块气流状态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并与风洞试验室进行的整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标,对仿真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项目前期概念设计阶段,对改型格栅进行性能验证,代替实车对比试验,对整车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风扇离合器的作用 现代汽车发动机采用风扇离合器来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以达到自动调节冷却强度的目的。它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当发动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接合风扇进行降温,控制冷却风扇工作与否的开关;通过散热器内冷却液温度的高低来改善风扇的转速(改变冷却强度),以此控制冷却液的温度。在不需要风扇进行冷却时,使其停转或降低转速,以便增加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和节约燃料;同时也消除了风扇噪声。其技术状态的好坏决定冷却风扇能否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主动进气格栅对于整车提升热管控效率与降低风阻贡献显著,尤其是新能源车型无上格栅造型趋势下进风需求更加难以达成,因此国内外的车企都在做有关技术研究。介绍一种增程新能源汽车外显式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开发过程,包含了性能指标与功能定义、材料的选定与电机的选型、系统布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有效规避塑料结构本身注塑特性而产生的外观缺陷,对主动格栅叶片开启角度优化设计与控制策略设计。通过CAE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产品的可靠性,为整车节能减排与无上格栅造型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V型平台的电控柴油机冷却风扇控制策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类型,开发了兼容性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有级调速、无级调速电子风扇及硅油离合器风扇的特点,以风扇转速作为目标控制量,根据发动机工况参数计算冷却风扇目标转速;然后基于风扇控制模式选择字对风扇的控制模式进行仲裁控制,获得当前控制模式对应的风扇转速百分比;最后将风扇转速百分比转换成与风扇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策略设计完成后,先后在HIL和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缩短了发动机暖机时间,并使发动机热机水温稳定在(85±3)℃,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