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正>当中国汽车文化伴随着汽车工业一起成长至今,老车收藏这一小众爱好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为中国国际老车展的策展人,我见证了许多感人的人车故事,因为稀缺的原因,很多朋友不远千里只为将心爱的老车带回家,更不惜精力将它们修复一新。最近两年的车展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更多的朋友带着爱车加入到了老车收藏这个大家庭里。由于曾在日本留学的缘故,我对日系老车有着深厚感情,尤其对丰田品牌更是情有独钟,自己也收藏了AE86等几台经典的丰田系列老车。由于最近收获了一台丰田初代目亚洲龙,并且打算进行完整的修复,在这期间想与大家分享下几点修复老车的心得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驾驶着自己心爱的老车,在自己向往的国度来一次南北穿越,相信是很多爱车朋友的梦想。其实,这类老车巡游活动在国外非常普遍。也是最好的汽车文化交流方式之一。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在我身边的梦想之旅。  相似文献   

3.
梦想车迷     
对我这个级别的小编辑来说和朱力威这样的车企老总认识并不是必然的事,一年前的4C老车赛BMW车队出征前的聚餐上,我俩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关于汽车和老车的活题。宴后他主动给我发来短信,让我记下他的手机号,以后多多联系。就这样,我们抛开厂商老总与媒体的那层关系,成了真真正正的车友。遇到什么值得分享的老年总会互发一些彩信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4.
“中古车”     
《车时代》2011,(11):234-237
中古车指的当然不是什么古董车,而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对于二手车的称法。现在中国的汽车淘汰速度很快,由于文化和法律的差异,我们似乎少有保留老车的习惯,因此十多年车龄的车已经算是老车了。  相似文献   

5.
<正>修复雪铁龙CX25 Prestige 1975经典奇幻车一辆经典老爷车,一个爱它的车主,他一心想让它能再次启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他叫白宁,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汽车编辑与老爷车收藏者。他不像一些老爷车收藏者那样颂自己修复和收藏这些老车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有多么多么的伟大,他认为这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事,不是必需的,也没人逼他。不过我作为老爷车收藏者以及白宁的好友,倒是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与他的雪铁龙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2020,(6)
正老车是一种情怀,老车是一种信仰。只有迷恋机械质感追求摩托车最原始功能的车迷,才会将目光投向老车并将其中的一些车款奉为经典。经典老车,已经成为摩托文化的载体之一,丰富了众多车迷的摩托生活。而我们这个不定期推出的老车探寻计划,本意就是为摩托文化的构建添砖加瓦。本期探寻的主角,是Honda历史上一款著名车型,曾风行国内摩界的AX-1……  相似文献   

7.
《汽车杂志》2005,(9):199-199
你们好!我爱车,我爱F1,因为当听到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引擎声时,我就仿佛有种满足感,好像自己置身其中。F1赛道上的歪歪曲曲,让人觉得两个字形容——刺激,难怪大舒马赫说“这不是赛道,而是跑道,在这里比赛,不是驾驶赛车,而是开飞机,虽然F1离我很遥远.但《汽车杂志》却离我很近,所以我想成为你们的会员!  相似文献   

8.
达达 《汽车与运动》2013,(4):154-155
事出有因:捷达MK2改装曾经一度风靡的中国这个刚刚形成汽车文化没几年的国家;一些经典老车不是被暴殄天物就是被拉去报废了,所以改装老车更是难得一见说到改装老车可能最信手拈来的也就算老捷达改捷达MK2外观了,除此之外一代二代Golf的改装在国内也能偶尔惊鸿一瞥。但最容易实现的还是捷达MK2路线的,如果想实现并不算难,因为在国内找到一辆方头捷达并不是一件难事,比找一辆二代Golf可容易太多了,所以只要车好找得到,将它老貌换新颜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捷达MK2的改装在国内也曾一度备受追捧,因为改装完成后那种复古的味道甚至  相似文献   

9.
徐倩  盛思 《轿车情报》2008,(3):158-163
一次偶然,带着有些落寞的心情,我开着车在市区中游走,收音机里传出的一个甜美的声音——“青春很精彩,是爱要勇敢的去爱,还在梦中的女孩赶快醒过来,涂改描绘天空最炫的色彩……”让我似乎找到了让心情阴转晴的希望,也让我第一次听到了万茜这个名字。上网搜出她演绎的其他曲目,安静地欣赏,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具有万有引力的个性女生。又一次偶然,忙碌时却忽然有些慵懒起来,采访万茜作为本期“香车倩影”和“汽车音乐”的主角让我有了工作的动力。上海却接连几天下起了几十年罕见的大雪,而我也在雨雪交夹中见到了独立、自信、敬业、爱唱歌的女生——万茜。  相似文献   

10.
发声     
《汽车科技》2014,(1):6-6
<正>"说搞电动车,完了弯道超车,扯淡。"——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就新能源汽车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我已经得到了蔡澈(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先生的支持,也就是说在接下来,我们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关注的不是量,而是价格的提升。"——本地生产车型与进口车型之间的"内战"导致了奔驰车型售价一再被  相似文献   

11.
迈巴赫新款     
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迈巴赫”(Maybach)这个车名。这个品牌的汽车曾经是豪华大车,1921年开始生产,但是到1941年就关闭了。即便是很注意老车的车迷,也未必有机会见到过实体的迈巴赫。  相似文献   

12.
午后的树荫下,上海车闪烁着翼翼的光芒,一旁的凯迪拉克则用优雅的线条勾引着路人的目光,毕先生一家则在车旁欣赏着。摆弄着,享受着这份亲情与爱好共同带来的乐趣。毕姥爷名叫毕雨鑫,京城的老车圈里都营他叫毕姥爷,一方面是因为他年龄略长,更是因为他热心肠,脾气好爱帮助人。说起与老车结缘,老毕的老车之旅开始于2003年,当时做生意的他购买了一辆1993款凯迪拉克弗利特伍德,一方面是面子需要,一方面更是因为喜欢这款车漂亮的设计和大气粗犷的美国风格。  相似文献   

13.
志军 《摩托车信息》2007,(15):24-24
维修中常见很多摩友还骑着效力多年的老车,电启动不行了可脚启动还能用,但因电瓶失效,大灯泡老是烧.没电瓶老车照样能跑,但这晚上没大灯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会出事故的.我试着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的办法根治该故障,实践证明很有效.方法是:取一只GY6机摩托车泄流电阻并联于照明线路中,便可去病.  相似文献   

14.
正"沿五里河河边一直向东骑行,就能到达鸟岛。鸟岛是沈阳人民骑行最爱的地方之一,骑行的路上,春天是绿油油的一片,花海与春意遍布;夏天能遇到好多钓鱼、烧烤、摄影的人,很是安逸,很是美;秋天道路两旁都变了颜色,黄的、红的、绿的,想想也是醉了……骑行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我爱沈阳,我爱骑行。"骑行爱好者"旅途漫  相似文献   

15.
Eason 《汽车与运动》2014,(9):128-133
<正>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六月刊采访的那辆红色NSX吧手头上有《汽车与运动evo》杂志吗?请翻开看一下,在这篇报道的最后一页有一张NSX的动态图旁边还有一辆保时捷993 Carrera,它就是我们文章的主角我本人一直都不是很喜欢保时捷,总觉得它的车型外观设计有点儿千篇一律,而且声线魅力也远不如意大利跑车。但让我不解的是,保时捷在国外媒体圈内居然拥有相当多的粉丝。但是,当我为了这篇令我头疼的文章而开始研究911的历史后,我终于对保时捷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大本 《车主之友》2016,(3):154-159
汽车设计哪国强?你是会倾向于法国人的生性浪漫还是会被德国人的严谨征IE?也许你更认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或是沉迷于美国人的冒险精神。而我个人最欣赏意大利人的汽车设计,不管是民用还是赛用,细节还是整体。意大利的汽车设计更像是“反工业化设计”般的存在。抱歉我不懂红酒,但我觉得如果在这里用上“好似一瓶陈年红酒般的韵味但又极具个性和新奇感”,如此的比喻应该是最为恰当的吧。提笔之前本想是详尽的介绍下意大利著名品牌阿尔法·罗密欧在北美市场的兴衰史,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补足了对这个汽车品牌的了解,但我内心对意大利汽车设计的热爱让我放弃了照本宣科似的转述历史。我还是更想通过意大利经典老车中的细节来展现属于老车的那股子热情!像心中的那一抹红,跳跃出枯燥的数据范围,肆意抒发!  相似文献   

17.
传奇经典     
徐倩 《轿车情报》2014,(3):106-109
中国并不是个汽车文化浓厚的国家,业缺乏老爷车的爱好者和收藏家,我们很难想国外一样在街头随意遇见一辆老爷车。但这里,有的是新老建筑的交错,有的是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这里,海纳百川——当在上海的万国建筑群或是北京的老胡同中赫然发现一辆阿斯顿·马丁 Ulster 的身影,请相信这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8.
老车带给我们一种情感,它依赖于驾驶者,一些吱吱作响的“提醒”时而传达给我们,好像在说:“嘿伙计,你该关心一下我了”,这种感觉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9.
坐在我面前这位温尔雅、精神矍铄的老不是别人,他就是我国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吉林大学交通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高延龄教授。  相似文献   

20.
分享与炫耀     
陈政义 《汽车杂志》2012,(10):56-56
当巴士一步步接近蒙特雷,围绕圆石滩老爷车嘉年华的气氛就愈发浓厚,在美国加州这样一个气候得天独厚、低税赋、富饶又有长久汽车工业基础的区域,象洛杉矶或是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本身就是各式豪车与经典老车的自然秀场,随便一个停车场,总能让我们这样的车迷不断惊呼。汽车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依赖汽车、交流汽车、爱惜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