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不同淬透性的齿轮热前、热后变形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钢的淬透性对齿轮淬火变形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高淬透性材料齿轮淬火工艺参数、制定了本公司齿轮钢淬透性分档标准。生产中对钢材按材料淬透性分档标准投料,能有效地解决目前齿轮淬透件带过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齿轮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影响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因素众多,包括齿轮加工、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减小齿轮热处理变形的控制方法。其中齿轮设计、材料的淬透性、晶粒度的控制,预先热处理工艺以及模压淬火工序是解决齿轮热处理变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引入相变储能材料及梯度功能材料设计方法,对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结构进行防冻、耐磨功能设计,开展路面板模型试验研究。采取步冷试验方法,将优选出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封装入高强度无缝钢管中,制成500 mm×400 mm×80 m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模型,进行模型的防冻性能和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相变材料体系相变温度点可控制在5℃左右,并产生液-固相变过程,放出热量,起到了较好的融冰效果,延缓或控制了路面板模型表面的低温冰冻现象;表面层材料耐磨性优良,28 d磨耗率仅为标准限值的51.9%;相变功能层中钢管的加筋作用可防止主体层和表面层材料之间体积变形的非一致性,强化了界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性能,进行了汽车零件用典型球墨铸铁感应淬火性能试验、淬透性试验和检验方法研究。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感应淬火用球墨铸铁材料技术条件,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技术条件,感应淬火工艺条件,淬火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40MnBH钢锻件淬火质量问题(淬水开裂、淬油硬度低)和本田支架调质后心部硬度低的问题,进行了水溶性介质、改性油淬火试验研究,并在本田支架热处理中予以应用。详细叙述了采用多种淬火介质进行本田支架淬火试验过程;及采用多种浓度今禹8-20水溶性淬火介质,对不同淬透性40MnBH钢的淬硬试验、淬裂试样试验、机械性能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后桥从动锥齿轮热处理平面度变形难题,分别从零件齿坯的等温正火状态、淬火温度的选择以及装载方式这3个方面对后桥从动锥齿轮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制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齿轮的热处理平面度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DEFORM软件V6.1版本,对机车牵引主动锥齿轮进行计算机热处理模拟分析,优化热处理工艺。利用UG软件对机车牵引主动锥齿轮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立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场、应力、相变等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结合材料学、传热学、弹塑性力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对内燃机机车牵引主动锥齿轮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其热处理质量的精确控制和工艺优化,并有助于开发创新性工艺和设备。  相似文献   

8.
对常见车身外板铝合金及钢材料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了铝合金模压包边的工艺参数推荐取值,基于Auto Form软件建立模压包边全流程仿真模型,通过平直模压包边件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6016-T4铝合金平直包边的仿真试验表明,尺寸变动量的值随翻边凹模圆角半径、内外板间隙、预包边进给量的增大,翻边开角的减小而增大,切边余量对尺寸变动量无明显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淬透性、油淬火临界淬透厚度、奥氏体晶粒临界粗化温度及淬火和回火温度等对50CrVA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并验证了材料应用规范和钢板弹簧产品优化工艺规范,并对试制的钢板弹簧总成进行了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50CrVA钢经工艺优化后能大幅提高钢板弹簧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台架疲劳寿命达1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郑起铭 《公路》1991,(2):23-28
研究结构的弹性工作状态,采用有机玻璃为材料的试验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有机玻璃具有透明均质,各向同性,强度高,弹模低,变形大,易于机械加工,能用“氯仿”粘结加压成型,便于应变片粘贴测试等特点。但是要对有机玻璃模型内部3维应力进行直接测  相似文献   

11.
刘洪凯 《汽车运用》2011,(11):35-35
高速公路爆胎的原因高速公路爆胎的主要原因是轮胎温度过高,使轮胎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轮胎在滚动过程中快速反复变形,材料内部摩擦生热,使轮胎急骤升温。根据试验得知:轮胎内部的温度与轮胎的负荷和车速成正比,车速越快,负荷越大,温度升高越快。轮胎温度与外  相似文献   

12.
在传热模型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淬火工件温度变化和估算淬火尺寸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3Cr17NiMo抗腐蚀塑料模具钢圆坯的淬冷温度场,计算了在不同淬冷介质条件下圆坯的最大许可直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3Cr17NiMo圆坯空冷和油冷淬火时心部不出现非淬硬组织的最大许可直径分别为Φ110mm和Φ400mm。此外,该模型可用于确定不同尺寸3Cr17NiMo圆坯油淬空冷的最佳转换时机。以上计算结果与现行实际热处理操作基本上一致,说明淬冷温度场仿真技术可用于指导实际工件淬冷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LDI、Cr12MoV试样分别进行真空热处理、盐浴炉热处理和箱式炉热处理,比较和分析了其淬火变形量和作钢板弹簧冲头的使用寿命,并讨论了真空热处理、材料的组织和力这性能对使用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淬火变量仅为盐浴热处理淬火变形的40%;LDI真空热处理冲头的寿命比Cr12MoV冲头提高近3倍,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拓宽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领域,研究了一种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并对其进行了高频感应淬火表面处理。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表面硬化层的组织形貌,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材料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经高频淬火后,在该铁基粉末冶金材料表面得到了针状马氏体相变硬化层,材料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因而耐磨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扩大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载荷范围。该材料可用于制造汽车齿轮、凸轮等零件。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为疲劳破坏。分析了沥青胶浆粘弹性疲劳损伤原理,建立了粘弹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根据ANSYS9.0软件模拟计算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相同粉胶比下SBS改性沥青损伤速率小于高粘高弹沥青;材料损伤速率越低疲劳寿命越长,胶浆疲劳性能受粘弹性影响较大。在温度为15℃1 000次疲劳荷载作用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情况下,当粘弹比从8增大到9.5过程中沥青竖向变形从2 mm增大到6 mm翻了三倍,在实际工程中可适当降低粘弹比以减弱沥青路面竖向变形;在疲劳荷载为4 000次情况下AC-5级配类型竖向变形约为AC-13级配类型竖向变形的两倍,前者存储模量大于后者导致变形积累速率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SYS的汽车后桥焊接变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汽车后桥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和热源模型,介绍了利用生死单元方法模拟焊缝金属的填充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焊接变形合格范围.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后桥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及优化,通过改变焊缝的焊接顺序及方向实现了抑制焊接变形的目的.结果表明,优化后后桥焊接变形量最小为1.3 mm,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国外某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淬透性、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变截面轧制、喷丸强化工艺,分析和讨论了材料化学成分、纯净度、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为51CrV4弹簧钢,该材料具有高纯净度、高淬透性、高强度及良好的韧性,钢板弹簧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优良的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工艺,使其获得高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活塞销的受力特点和断裂特征,并对重型汽车柴油机活塞销用钢的主要技术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对16Mn Cr5渗碳钢的纯净度、淬透性、带状组织及活塞销热稳性能和装机等进行性能试验。通过改善钢的纯净度、减轻带状组织、优化渗碳淬火和表面加工工艺,活塞销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从而使16Mn Cr5渗碳钢制活塞销满足重型汽车柴油机高可靠性和高疲劳寿命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国外某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淬透性、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变截面轧制、喷丸强化工艺,分析和讨论了材料化学成分、纯净度、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为51CrV4弹簧钢,该材料具有高纯净度、高淬透性、高强度及良好的韧性,钢板弹簧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优良的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工艺,使其获得高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寒区水工隧洞围岩在低温作用下孔隙水相变引起的冻胀问题,以新疆布伦口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为依托,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考虑低温水-冰相变引起的围岩热力学参数变化,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计算围岩冻胀力弹塑性解析解及围岩瞬态温度场、冻胀应力和位移,分析冻深变化规律以及冻胀前后的应力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低温影响围岩孔隙水发生相变,冻结圈随时间推移向围岩内部移动,冻深随之增大,且冻结计算时间200d内最大冻深为2.04m;2)围岩受冻胀作用后的应力为0.392~0.527MPa,较冻胀前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长;3)围岩水平位移变为-0.36mm,竖直位移由冻胀前的-9.59mm变为-8.41mm,围岩状态表现为水平收缩0.36mm、拱顶沉降1.1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