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酸碱与钠盐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显著程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讨论在不同钠盐溶液、不同酸碱耦合侵蚀环境下,盐溶液浓度、水泥掺量、养护时间3个因素对水泥土工程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试验,对比不同侵蚀环境下水泥土外观情况,得出结论:SO_4~(2-)较Cl~-对水泥土的破环程度更为明显,酸性条件较碱性条件对水泥土腐蚀状况更明显。分析强度试验数据:水泥土强度在浓度为3%以下Na_2SO_4或NaCl与酸碱溶液综合作用后,强度随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强,说明水泥掺量、龄期对水泥土强度的增强作用大于低浓度组合溶液的侵蚀作用;SO_4~(2-)对水泥土强度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酸和钠盐共同作用下,对水泥土腐蚀更强,表现为协同性;在碱和钠盐共同作用下,低浓度SO_4~(2-)的腐蚀作用被削弱,表现为拮抗性。Cl~-对水泥土强度具有一定腐蚀性,且腐蚀性受酸碱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由于燃料电池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电导率过高导致整车高压绝缘检测无法通过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电导率过高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对散热器本体及所含成分和冷却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助焊剂在液相环境中会释放导电离子,散热器内表面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助焊剂是导电离子的主要源头;冷却液电导率提升主要集中在冷却液初始循环阶段,其中的导电离子与助焊剂中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泡的方法,将T2铜分别浸泡在乙醇和柴油中,考察了腐蚀形貌、析出物成分、腐蚀速率、溶液颜色,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乙醇对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铜金属部件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样件的上述各参数变化率与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变化结果一致。乙醇对T2的腐蚀比柴油严重,这是由于乙醇中氧元素较易与T2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进一步与乙醇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酸,又加速了腐蚀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腐蚀性,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对燃油供给系统中大量采用的铜质油管(紫铜T2和黄铜HSn70)进行模拟腐蚀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腐蚀表面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了HSn70T2在腐蚀前后的质量变化、表面形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比例越高,其腐蚀性越大.生物柴油的混合燃...  相似文献   

5.
一些1999-2004年生产的装有Dana44型后桥(标签代号为226RDA)的大切诺基汽车,在差速器位置有时会发生液体泄漏的故障。汽车长时间处于寒冷状态,启动后马上进入高速路行驶,就容易出现这种故障。据吉普汽车公司介绍.泄漏原因是出现上述情况时车桥壳体中压力迅速增大,使通风管中的残留冷却液被强制流过摇盖。在通风管线上安装一种零件号为52070409AA的新型集液罐,应能排除上述故障。  相似文献   

6.
某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拆检发现排气门盘底部存在黑色斑点区。为此,对该区域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微观分析、能谱成分分析及金相分析。结果表明:斑点区产生的原因是排气门盘底部经高温腐蚀形成了腐蚀坑;腐蚀坑内存在S元素,并认为由于S形成的化合物沉积在排气门盘底部,腐蚀并破坏了排气门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7.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0年款丰田威驰GL型轿车到我厂进行维修,发动机型号:2SZ,行驶里程6.4万km。在夏季,汽车在环境温度30℃以上行驶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会高出正常值(正常值80~90℃),约93~94℃;特别是使用空调或爬坡行驶(即:发动机大负荷)时,就会出现冷却液温度过高(96℃以上),甚至会出现"开锅"的现象。二、故障原因分析根据实践分析,造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温度过高的原因有:1.冷却系统泄漏;  相似文献   

8.
1.冷却液温度过高故障现象宝马汽车,发动机型号N2O,燃油直接喷射,可变进排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单涡轮双涡管增压,信息屏出现“发动机过热!谨慎驾驶”。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原因:(1)添加了未经BMW允许使用的发动机冷却液,或客户添加纯水,错误的冷却液成分形成沉积物,导致内部锈蚀;(2)一般按照50%冷却液和50%纯水的混合比,冷却液比重过大会降低冷却液流速,因此降低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装甲车辆常用冷却液(纯水和-35号冷却液),进行模拟柴油机缸盖水套的铸铝水道过冷沸腾传热实验。根据柴油机缸盖内冷却液的工作情况和实验装置的可控条件,对上述2种冷却液分别进行了冷却液不同主流流速(0.4~3m/s)、不同主流温度(75~95℃)和不同系统压力(0.1~0.25MPa)等工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流体主流流速与温度和系统压力对过冷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对沸腾换热产生显著的影响。降低流速、提高流体主流温度和降低系统压力,均有助于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与纯水相比,-35号冷却液能较好地适应车辆冬季使用要求,但其饱和温度相对较高,较难出现沸腾换热现象,降低了换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2018年第3期)2.3低温、高速、小负荷当摩托车在低温环境下(环境温度30℃左右),高速小负荷作为发动机的低温极限工况,发动机最容易出现过冷象限,冷却液温度的变化应该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摩托车从温度T0启动,由于环境温度低车速高负荷小所以发动机的暖机过程缓慢。经过时间t1冷却液温度达到T2后,大循环开启,散热器中的冷却液进入温度下降,大循环很快关闭,小循环又开始暖机,因为环境温度低,车速高导致相对风速快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摩托车防冻冷却液的正常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正常情况下防冻冷却液的使用时间为1年-2年 由于防冻液主要成份为乙二醇,它的表面张力远远小于水,这点正是加注防冻液容易渗漏的原因之一,又因为乙二醇还有浸蚀水垢等杂质的能力,因此在更换防冻液前,须彻底清洗发动机冷却系统,清除水垢及其它杂质。此外,当防冻液中出现铁锈或氢氧化铝的白棉状浮游物或颜色发生变化时,表明防冻液中有腐蚀沉淀:当防冻液发出臭味,说明防冻液已被污染。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款2-6年的合资车型,开展车用涂装的厚度、形貌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时限、里程、部位等因素对车用涂装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车身漆膜随使用时限延长,防腐性能降低一个数量级(108-107Ω·cm^2);底盘涂层随里程延长,衰减两个数量级(107-105Ω·cm^2);金属部件的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优先发生于边缘、连接和焊接位置,在3-6年内可出现大面积腐蚀,中级消声器腐蚀程度高于尾级消声器。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某型载货汽车在路试过程中出现的铜含量超标长周期齿轮油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首先对待测样品进行了运动粘度的监控分析、铜元素含量的监控分析,后通过金像显微镜观测出齿轮油中的铜、铁等粒子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铜元素的存在使齿轮油在60 000~100 000 km使用周期内100℃运动粘度上升;铜粒子的存在增加了含铁部件的磨损程度;异常磨损下的铜颗粒尺寸可达百微米级。  相似文献   

14.
海水冻融腐蚀耦合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公路桥梁受海水侵蚀和冻融作用明显,缩短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为研究这一问题,在分析这类地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研的冻融腐蚀培养装置和循环载荷装置开展了上限荷载0.15P~0.40P(P为试件极限荷载)、循环荷载5~30万次与冻融腐蚀相耦合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通过监测不同疲劳侵蚀龄期试件的挠度、应力应变和承载力值,揭示其疲劳劣化过程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海水环境中Cl~-含量高达19 000 mg/L,SO4~(2-)离子含量高达2 500 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分解性和膨胀性腐蚀作用;其次,试件裂缝宽度与上限载荷、循环次数均成正相关关系,但循环荷载达到一定次数后不再扩展;最后,本文发现疲劳荷载小于0.25P时,试件性能基本不变,受冻融腐蚀后其相应荷载降低至0.20P,试验完成后其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平均降低了约23.8%和10.5%,说明海水冻融腐蚀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劣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6年产的奔驰B200车(底盘号W246),搭载M274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2万km。车主反映,发动机温度过高,要求拖至维修站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对车辆进行基本检查,维修人员首先检查冷却液罐中液位,液位正常;冷却系统未见泄漏部位。和车主沟通得知,车辆刚起动没问题,大约5 min后就会出现发动机温度过高的现象。起动发动机,观察仪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无故障灯点亮。用故障检测仪对车辆进行快速测试,无故障代码存储。检查发动机运转状况,发动机运转平稳;踩下加速踏板,感觉发动机噪音明显增大,发  相似文献   

16.
电动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后,其外部因素和非电池部件的影响因素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是电池内部原因很难深入分析。利用电池缺陷设计正向试验,发现4类缺陷可能造成电池起火,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探测识别出各类电池失效后的形貌照片。引入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将电池失效问题从人为判断转化为机器学习,以增加识别精确度,快速解决电池失效问题,并避免新产品出现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及界面黏附性能,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害,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及超景深显微镜分析集料表面、砂浆及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和界面失效形式;借助流变仪测试砂浆内部沥青-集料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利用改进的水煮法半定量评价混合料的吸附性能和剥落性能。低温时,提高测试温度,砂浆复数模量增大,沥青-集料相互作用不断降低;高温时,3种砂浆的复数模量结果相近。结果表明: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对温度和环境敏感性较强;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界面黏附性要比玄武岩和安山岩沥青混合料的界面黏附性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模铸轴承钢中心黑心缺陷,分别对退火态和热轧态盘条样品采用低倍酸浸、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能谱成分分析检测手段分析缺陷性质。通过对冶炼过程和轧制工艺流程进行调查,确认黑心缺陷是由于发热剂保温不良,导致冒口附近出现C、Cr元素偏聚造成的碳化物偏析。根据该缺陷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现场工艺改进措施,为加强冒口的保温及时更换了发热剂,降低了浇注的过热度,最终解决了黑心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色差的热镀锌钢板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微观检测分析,探究产生表面色差的原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发现,表面出现色差的热镀锌钢板的镀层表面存在大量的孔洞,其直径约为1~4μm。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检测到这些孔洞区C元素和O元素的含量较高,说明含有夹杂物。通过镀层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及三维表面形貌检测发现,与表面色泽均匀的热镀锌钢板相比,表面出现色差的热镀锌钢板的结晶度较高,并且晶粒大小不均匀,镀层表面的纹理不规则。从光学角度来讲,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热镀锌钢板表面出现色泽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考察摇臂试验品的断口形貌,对个别区域进行能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冲片成形过程中在表面产生的微小裂纹是摇臂出现破坏裂纹最早的源头,是影响疲劳寿命的最主要因素;焊接工艺使基体产生的热影响区相互连接,补焊进一步对热影区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因素削弱了摇臂的疲劳寿命。根据失效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