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车辆改装技术的不断成熟,指挥车、通信车、广播电视转播车、房车等特种车辆不断涌现.所有电子通信设备和生活设施正常工作都需要稳定的供电支撑,在移动环境下提供稳定的供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各种电源的特性,立足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发电技术,根据不同特种车辆的不同特色,设计了供电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在移动环境下供电,并分析了取力发电系统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种环境和多功能移动试验平台快速展开的特点,集成多路电源、行车安全、车外气象监测、车内温湿度调节、音视频监控等系统,采用4G/5G通信技术、模块化设计理念、集中控制、人机工程等研制了多功能小型移动试验平台,经过应用验证,满足试验现场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霍尼韦尔与LG电子公司("LGE")签署了一份有关开发和演示一项独特的汽车软件技术和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谅解备忘录,以解决与车辆联网技术的发展伴随产生的安全威胁。LGE与霍尼韦尔之间的合作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新一代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可用于车内系统通信以及日益增长的通过蜂窝移动和卫星连接进行的外部通信。  相似文献   

4.
移动发电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装备保障、石油、煤矿、通信等行业的应急供电保障设备,是一款军民通用型装备。为满足外场防洪应急供电需求设计了某型移动发电车,可为200kW水泵提供电源,同时为日常现场检修提供临时电源。本文简要介绍了某型移动发电车的组成及功能,为同类型移动发电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感器、车辆测试、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的汽车客室环境和乘客生命特征监测系统。当客室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时智能联网语音提示车内乘客,同时短信通知车主,车主可通过远程客户端查看车内乘客信息、汽车客室环境、汽车运行状态等信息,允许远程控制车内空调等设备以调节车内环境,确保车内不具备自理能力乘客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车载通信终端是唯一将车内网和车外网进行连接的车载零部件。随着车联网功能的普及,车载通信终端也将逐渐成为新型车辆的标配。这就为车载通信终端能够实现OTA升级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车载通信终端功能、OTA升级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出针对于车载通信终端的OTA升级方案,详细描述了车载通信终端OTA升级过程,并提出了过程中注意的事项,为OTA技术在车内控制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自动驾驶系统在车辆单路主电源供电网络上存在的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满足自动驾驶功能安全的车辆供电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方案的工作模式、控制诊断策略以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相关零部件的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信车供电系统是通信车辆在正常和极端环境下安全有效运行、成功完成各种通联任务、保证车辆生命力的关键。如何对通信车供电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可靠性设计,使通信车在稳定实现各项任务通联功能的同时,又能保证车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车辆供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和技术难点。论文基于通信车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供电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可靠性模型,采用专家评分法对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合理分配,使供电系统各单元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更符合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实际要求。同时根据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模型,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识别了供电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相应的可靠性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元器件质量控制、裕度设计和耐环境设计),以减少通信车供电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消除系统的潜在故障隐患,提高了通信车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军用通信车供电保障问题及发展需求,按照电源装备的典型技术、装备特征及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电源划代思想,研究总结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电源装备技术进展和装备建设情况,提出了第三代电源装备发展思路,并在“十一五”装备建设中得到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0.
特殊测试     
<正>你知道吗?《汽车与运动evo》测试小组不仅测试汽车,还测试所有和汽车相关的用品,丰富您的用车生活!你是否遇到过电瓶罢工的苦恼,或者是车内电源输出不稳定,再或者是电脑、相机等设备因为电压问题无法充电?这次我们推荐的这款产品可以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这款米其林应急电源采用四合一设计,当电瓶亏电或者无法启动车辆的时候它便成为车辆的应急启动电源,同时它的多功能输出设计还可以轻松应对车内各种电器的充电问题,而且还带有逆变器功能,位于上方的LED灯还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充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15,(1):3
<正>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84)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铅蓄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拥有6家控股子公司:福建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遂宁宏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汕头猛狮兆成新能潺气车技术有限公司、汕头猛狮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和福建猛狮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专业生产的铅蓄电池共有六大系列700多个规格型号,涵盖汽车、工程机械、船舶、摩托车、通信、电力、照明、电动车辆、光伏储能等各个领域,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车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动平台通信设备的集成也日益复杂,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车载系统的通信能力,但与此同时整车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车载通信系统的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车内的设备提供电能,其电磁兼容性性能对车内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研究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价值。通过对某型永磁逆变型柴油发电机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实际改进工作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有关柴油发电机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顾晔  李溢群  张毅 《汽车电器》2022,(10):28-31
伴随电子控制单元(ECU)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汽车售后故障诊断技术朝电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诊断设备基于总线技术与车内ECU通信,迅速定位和解决故障,提高维修效率。本文基于数据流分析技术,与汽车故障诊断协议相结合,设计具有数据交互功能、可靠性高、易于操作的便携式汽车专家诊断系统,帮助车辆售后维修人员发现车辆产生故障的原因,进一步对车辆进行维修。  相似文献   

15.
无人车是指能够在各种路面或野外环境行驶及执行某种任务,但车内没有操纵者的车辆。根据控制技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无人车可分为遥控车辆、自主车辆和智能车辆。摇控车辆是通过无线电、光纤等技术受操纵者远程控制的无人车辆;自主车辆是具有初步人工智能,能够自主行驶  相似文献   

16.
不间断电源作为重要的供电保障设备,已经在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公路机电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本文在总结日常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其检测方法提出了部分探索性建议,希望对公路机电设施中不间断电源的交工验收检测及日常运营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汽车发动机控制单元电源供电系统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喷汽油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是电控汽车的核心,该ECU供电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其供电过程包括稳压过程、调压过程和正常供电过程。外电路向ECU的供电过程一般采用继电器控制主电源、主电路双路供电、常电源持续供电、多路搭铁控制等方式,保证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稳定供电和搭铁良好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集安全、环保、娱乐、办公及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化智能汽车。车及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就需要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汽车技术、大数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汽车状况实时检测、车内无线移动办公、GPS全球定位、汽车行驶导航、车辆指挥调度、环境数据采集、车内娱乐等等功能。谨以此篇简单的汽车远程启动控制来简要分享APC220无线通讯模块的使用,探讨下无线通信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驾驶、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应用,带来了车载电子应用产品数量和复杂度的激增,车辆数据的传输、交互和共享使得车辆通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传统的车载网络在通信带宽、传输效率、扩展性等遭遇了巨大的发展瓶颈。因此,基于车载以太网传输的DDS协议被应用在车载通信中,来满足车辆应用需求。本文介绍DDS协议发展应用,剖析了协议通信模型、传输协议及服务策略,并着重介绍DDS协议的主要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搭建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博世推出了一项新型半导体技术。该技术可在电动车发生事故后,利用微型芯片切断电源防止车内人员触电及防止车辆发生爆炸。据悉,该微型芯片能够令电池电路在不足1 s内断电,确保现场急救人员和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博世方面表示,新推出的半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