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智能与互联的驱动下,汽车座舱逐渐从驾乘空间转变成一种新的生活空间,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已不仅仅在于动力性、操控性等传统硬件技术,而是更多聚焦于人机交互层面,并希望获得与智能手机相同的使用体验。从手机到汽车,"软件定义"这一趋势将在智能座舱内先行。在汽车软件行业,总部位于德国的Elektrobit(EB)拥有全面的UX/HMI(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在3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汽车人机交互界面在汽车设计中重要程度在逐渐增大,而且软件定义的界面、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互联网新势力造车崛起,都使得人机交互设计不断创新且迭代快速。本文以基于车载的人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主机厂研究的范畴、流程、主要媒介,支持传统主机厂转型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正在汽车座舱逐渐实现从"工具"向人类"智能助手"身份演进的过程中,传统的整车研发流程已经落后于产品创新的迭代速度,因此,在整车设计开发的关键环节中嵌入人机交互的测试评价,形成新的设计及开发流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正Elektrobit(EB)宣布,Maria Anhalt将担任EB新任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此前,Anhalt担任EB首席技术官。而自2011年起担任EB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的Alexander Kocher于2020年底退休。Anhalt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履新。她带来了20多年在大陆集团、惠普等科技企业的管理经验,且拥有资深的软件行业背景。作为EB首席执行官,她将专注于利用EB在汽车软件领域数十年的专业知识,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好地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慧文 《汽车与配件》2012,(19):48-49
汽车与无线工业软件供应商EB公司日前宣布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拓展汽车软件业务。总部位于德国的EB(Elektrobit)公司有着20多年的汽车软件开发经验,业务涉及信息娱乐系统、HMI(人机界面)、ECU电子控制单元以及驾驶员辅助系统等领域。上海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EB更好地开拓中国和亚洲市场,更及时地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将以智能驾驶舱演绎。智能驾驶舱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如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由代码输入到界面互动、鼠标操作;按键手机到智能手机,是从按键输入到触屏交互。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又以何方式演绎?  相似文献   

7.
<正>Elektrobit(EB)是一家向全球1亿多辆汽车中的逾10亿台车载设备给予支持的创新型汽车软件供应商。凭借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在软件集成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全球工程团队,EB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嵌入式互联软件产品和服务,推进未来的汽车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动紧急制动(A EB)控制系统,其能够自动检测前方的障碍,并在紧急情况下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制动甚至主动强制制动,保证驾驶员安全。基于ARS408-21毫米波雷达,设计了上位机雷达标定软件用于配置、标定雷达参数和获取雷达检测的目标信息。基于MPC5748G微控制器设计了外围电路系统板,作为A EB系统主控制器。制定了基于车速和碰撞时间的预警和紧急制动策略。A EB系统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提升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体验经济时代(在消费过程中追求顾客满意、注重自我体验),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产业,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内饰比外观更为重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内饰中,许多零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互动性,这也是用户了解新能源汽车内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单纯地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其内饰造型、人机交互和使用体验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人机工程学是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的出发点,掌握用户形象认知是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的关键。因此,本文从用户的认知角度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内饰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四化的开展,汽车已经开始从简单的交通工具逐渐向智能终端转变。智能座舱作为用户和车辆进行交流的界面,逐步成为企业产品智能化的新破局点。而HMI人机交互设计作为座舱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量化人机交互特征性研究也成为了企业的关注重点。本文首先分析智能座舱及HMI人机交互设计在汽车研发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之后对基于驾驶模拟的人机交互评价体系进行介绍,最后通过对HMI交互方式的演化进程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20,(5):81-81
日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智能座舱专家延锋对外公布了一款智能表面技术展示模型。新款智能表面展示模型共包含多达7项的人机交互界面,无缝集成在各类内饰表面。通过重新定义多种用户体验,满足汽车制造商的差异化需求,并将创新的操控概念应用在可定制的复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CES Asia一直被奉为"黑科技"盛会,伴随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人机交互、车载多媒体系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技术+科技"武装的汽车仍然在这场盛会上独占鳌头。在2018年6月13-15日于上海举办的CES Asia 2018上,传统整车厂、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供应商与科技公司纷纷展出了各自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方便、准确地测试汽车安全带卷簧的扭矩性能,以高性能数据采集卡 PCI-8602 为核心开发了系统硬件;以 VC6.0 为开发环境,采用 MFC 多文档-视图结构和多线程技术设计了人机交互、数据采集与控制等软件功能模块;对软件功能和系统精度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测试精度达到 0.001 N·m;测试系统满足汽车安全带卷簧扭矩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已开始在部分开放道路进行测试,其与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共享混行道路,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技术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行人快捷、高效地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确保混合交通场景通行安全并提高通行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的重要意义,并从行人检测与跟踪、行人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前期支撑技术研究概况,着眼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意图的表达,对交互需求和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及质量评估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车外人机交互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汽车功能复杂度的提升对人机交互系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汽车新增的功能大多也需要通过人机交互系统与用户交互。本文介绍多模态交互在汽车的应用及汽车人机交互系统总体开发流程和具体开发方式,同时展望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汽车座舱内的人机交互智能系统一定程度决定了用户的智能体验,对人机交互进行测试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机交互测试评价方法,可以指导人机交互的设计开发,实现人机交互的迭代和优化。汽车座舱内功能日益增加,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体验,然而功能相同,人机交互不同,给用户带来的驾驶体验却大相径庭。基于典型使用场景,从客观角度,分析不同车型相同场景下车机系统的响应、驾驶员眼部活动和驾驶员手部活动的差异,进一步量化评价参数,形成评价指标,同时根据五感和五觉,设计主观评价表对人机交互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能从客观和主观角度全面评估人机交互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TIA二次开发技术,以VB6.0做为开发工具,建立可视化界面,编写程序驱动CATIA软件对汽车变速箱常用齿轮进行三维参数化建模。用户只需通过人机交互界面选择所要设计的齿轮类型,输入齿轮参数便可实现三维模型的快速生成,避免了CATIA齿轮建模中的重复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29日,由国内专业汽车媒体《轿车情报》针对汽车设计领域创办的"2017东方汽车设计大奖"评选活动在上海正式揭晓。全球汽车照明领导品牌欧司朗为奥迪TT RS打造的OLED尾灯荣获"科技设计大奖",再度证明了欧司朗汽车照明领域创新领导者地位。"东方汽车设计大奖"评选活动,是《轿车情报》在中国汽车媒体中首次针对汽车设计领域创办的评选,首届于2007年举办,以隔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车展和北京国际车展上所有的参展车型作为候选车型,按照车身造型、制造品质、工程分析、动力总成与性能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性能仿真中对平台仿真精确度及便捷性的需要,论文提出了界面与算法内核并行开发的模式,基于Winform架构采用C#语言开发人机交互界面,以Simulink模型作为仿真内核,采用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实现界面与仿真内核的调用和数据的传输。并对软件的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混合编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管理与批量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软件与仿真内核的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混合编程技术在界面调用仿真内核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能够在发挥MATLAB/Simulink强大仿真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Winform友好的人机交互特性,为汽车性能仿真软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了开发型驾驶模拟器系统人机交互能力不足,本文开展了人机交互控制系统优化研究,采用键盘硬件控制方式,利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利用嵌入式工控机平台,搭建任务及指令执行器系统,并建立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键盘、人机界面、主控单元、功能数据库等。解决了多平台并发仿真中存在的数据通信、时钟同步、仿真监控问题,优化了集成平台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