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永恒的主题,而中职学校课堂作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知识传播与共享的重要场所,一直倍受关注与重视,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职教人的共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指出,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活力课堂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抓手,是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教育的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技能大赛举办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某工种或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活动的评价确定竞赛内容,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策划竞赛项目,竞赛设定的工作任务就是典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因此,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标准在指引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经济与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工人的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队伍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是职业学校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1打造汽修专业"三有"课堂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中职汽修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三有"(有用、有趣、有效)设计,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1)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元在职业学校,另一元在企业完成的。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又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国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推出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实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合贯通的职业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职业教学模式相比有两个  相似文献   

6.
<正>1职业教育的正确定位张家祥等学者从教育方式和对象角度对职业教育从广义与狭义进行了界定,指出"凡是通过言传身教、口手相传、世袭家传及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都是广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辞海中定义职业教育为"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核心都强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12月12日,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用"香""亮""忙""强""活""特"六个关键词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我们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进行各种有益尝试。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胡格教学模式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把人格塑造、职业素养这些决定职业人才职业生涯的"隐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下达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改革措施。我校作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如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做好汽车服务职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我校对汽车服务工程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职业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劳动者胜任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本文从关爱和呵护学生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个性化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9年1月以来,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磅改革文件和改革措施先后出台,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确立了职业教育是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地位,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构建了多元化办学格局;提出了建设产教融合型高水平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采取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这个主体来说,已经不再单独运行,而是联合行业企业这些多元主体进行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家提出了"五个对接"理论,具体内容是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本文结合"五个对接"理论,对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教育不够强、质量不够高,原因之一是职业教育中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存在问题。"三教"改革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1])。本文就"教法"方面对汽车专业汽车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增强高职院校汽车服务礼仪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且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合格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国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一体化课改,而在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地区,正走在课改的最前沿,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广州市属的技师院校,也正走在课改的前沿阵地。我院汽车维修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参考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就业岗位脱节等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6—8日,2014年汽车产业与职业教育对话活动暨第十一届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图1),在广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模式创新"。活动由教育部职成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柳州市教育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承办。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64所学校,35家单位参加,总人数达432人。此次活动的主旨报告包括: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汽车产业发展热点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等。同时邀请了上  相似文献   

15.
1汽修专业"五岗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汽修专业"五岗进阶"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需要,联合企业开展探岗、选岗、定岗、跟岗和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该模式是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不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而采用的职业岗位技能螺旋晋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职教动态     
<正>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5月6日,由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组织的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此"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成为本届活动周的主题。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展示和宣传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  相似文献   

17.
正"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由合作企业和职业学校在国家法律制度保障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多年来为德国社会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工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开展了借鉴"双元制"模式的试点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企业对技工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一专多能",即技工人才既要有专业的一技之长,也要有多方面的非专业性能力,即职业软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为更好地向各行各业输送符合职业岗位新要求的人才,开展了以"多元智能""能力本位"等新式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的难点。本文以  相似文献   

19.
正"三教"改革是指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及教法的改革,分别解决教学实施中"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呼应"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其实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因为从教育理论视角,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教法)等要素构成。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角色定位"教学模式是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进行的。它是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进行能力本位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就"角色定位"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细则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并就它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推动就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