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台京五柴油机上,燃用国五柴油,进行了原机的瞬态加速、减速试验和WHTC冷热态试验。为便于分析,引入流量积概念(进气量和燃油流量之积)作为一个变量。在瞬态加速和减速试验中,颗粒物数量与流量积变化趋势一致,颗粒物数量的变化时刻滞后于流量积的变化时刻。WHTC循环试验中颗粒物数量峰值和相应的流量积峰值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数量峰值出现的时刻与相应的流量积峰值出现的时刻间存在滞后时间,该滞后时间与流量积峰值大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柴油机排气热管理的喷油策略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推迟主喷提前角缩短了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峰值温度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减小且燃烧重心后移,同时燃油消耗率及烟度略有增加,DOC入口温度提升也不明显;引入近后喷使得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但放热率第二峰值及后燃期有所增加,近后喷油量与主-近后喷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适当提高DOC入口温度,最高增幅可达19.3%,同时也能有效改善NOx排放和烟度;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显著提升DPF入口温度,最大增幅达70%,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及HC逃逸量增加。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状态提出各区域升温喷油控制策略:低负荷区域采用"近后喷+次后喷"的喷油组合,并且采用较大喷油量;中大负荷区域逐渐减少近后喷,直至无近后喷,同时将主喷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介绍了柴油机排气PM和NOX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介绍了柴油机排气PM和NOx 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旨在减少氮氧化物(NOx)和CO2排放的伊顿新技术促使了汽油机和柴油机能够达到即将发布的排放法规要求。未来排放法规将带来实际驾驶循环(RDE),测试过程变得更加苛刻,对控制NOx和CO2排放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汽车制造商也需要对未来柴油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和技术需求进行重新考虑。伊顿内部废气再循环(iEGR)技术直接控制柴油机排气系统的热管理,让汽车制造商能够满足严格的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6.
林学东  刘巽俊 《汽车工程》1998,20(5):308-311
在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通过采用排气再循环(EGR)的技术措施,分析研究了EGR在不同条件下对柴油机NOx的排放特性及其工作过程的影响,指出了EGR抑制NOx排放量的原理和具体效率。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柴油机排气PM特性及其净化方法,比较了不同的过滤体再生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逆向喷气再生装置的反吹管螺旋喷吹和扫气阀结构,实现了过滤体逆向喷气再生技术的车载应用。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最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综合应用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对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柴油机排气制动控制系统。设计完成了以DSP控制器为主、S12控制器为辅的发动机排气制动控制系统,二者通过CAN总线方式进行通信,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排气蝶阀方式实现了排气节流控制。在单缸柴油机上通过反拖功率和减速测量的方法,进行了制动试验。分析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不同的蝶阀制动角度下的排气制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排气制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系统,在排气蝶阀的制动角度较大时制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某柴油机排气歧管的热固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型柴油机排气歧管在热冲击试验中出现断裂。采用热固耦合的分析方法,模拟排气歧管在全速全负荷工作时的温度场以及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通过分析发现歧管出口处热应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屈服点,在局部产生了塑性变形。当温度低于室温时,歧管的局部区域反复产生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后,因热疲劳导致断裂。根据计算结果,找出了歧管断裂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排气系统热管理及装置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排气系统热管理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设计一种EGTC装置,用于实现排气温度的瞬时可控,对实现排气温度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应运而生了不少排放控制技术。现介绍国外最新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 一、DOC_S技术 柴油车氧化催化转化器(DOC_S)的使用将促进新一代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氧化催化转化器使CO和HC氧化生成CO_2和H_2O,从而净化排气中CO和HC,此法具有净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重点是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两种污染物,文章对目前已经实用化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将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与机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同时能降低NOx和PM的排综合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以其良好的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尤其是作为车辆动力。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HC和CO排放量相当低,NO_X排放量相当,而微粒PM排放约为汽油机的30-80倍。因此可以看出,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主要是PM及NO_X。针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处理办法中,后处理装置微粒捕集器和选择还原催化转化器可谓是领先其他技术,优势凸显,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8.
396柴油机排气摇臂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96系列大功率高速柴油机排气摇臂为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其排气摇臂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原成形工艺及其存在的缺陷,着重介绍了可确保排气摇臂成形、品质和合格品率的模锻成形工艺、锻模设计及其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20.
从试验角度着重研究了扩张角为6°的单极扩压长歧管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发现扩压歧管中的非定常流动规律与MPC系统以及其他脉冲系统的排气歧管的流动规律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得出了MSEM(单总管)系统扩压长歧管更适合于高增压、超高增压柴油机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