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勤 《上海汽车》1995,(6):16-17
应用CAD手段,进行SH6606轻型客车车身顶盖设计,本文概要介绍顶盖设计的结构特点,采用顶盖横梁与侧围立柱,地板横梁完整地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保证车身整体受力均匀,采用锡铋模制样件拼装夹具,使顶盖骨架与蒙皮相配合,保证顶盖总成的整体刚性,此外还介绍了顶盖密封和装配工艺性改进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EQ1141G汽车前围外侧板用SMC片材模压主要工艺参数:成型温度、保温时间、装料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中的L9(3^4)表进行工艺试验,并定量评价拉伸强度,取得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等优势,是绝佳的轻量化材料,但汽车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大规模应用会面临不易回收的难题。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易回收的优势,但其如何提升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的界面结合力及零件成型效率是行业难题。本文以热塑性碳纤维/尼龙6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商品化碳纤维/尼龙6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创新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溶性共聚酰胺上浆剂,将碳纤维/尼龙6的界面强度提升74.2%,显著提升了碳纤维/尼龙6的综合性能。同时,优化预浸料制备和连续模压成型的工艺参数,将碳纤维顶盖横梁的模压生产效率提升至3.4 min/件,满足汽车行业大批量产节拍要求。同时,碳纤维/尼龙6顶盖横梁具有极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与钢制件相比轻量率达68.8%。综上,本文为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易回收)在汽车上的批量化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SMC常温再生技术使旧料利用率大幅提高,达到了50%以上,打破了规范中厂拌热再生技术RAP不超过30%的规定;并且在常温条件下施工,显著降低生产温度,体现节能减排。本文通过建立疲劳方程,研究了RAP用量为50%时SMC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同时推荐了SMC再生改性剂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5.
SMC材料在发动机气门室罩盖上的应用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东风商用车公司完成了DCI11发动机SMC气门室罩盖的国产化开发工作。与金属气门室罩盖相比,SMC气门室罩盖主要具有减重降耗、减振降噪、低成本和可以满足复杂结构设计等优点。重点介绍了发动机气门室罩盖用SMC材料的配方设计、SMC材料性能、SMC气门室罩盖制品的成型工艺、气门室罩盖制品的性能及其质量改进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庆阳地区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和跟踪观测等进行了总结,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为该项技术在庆阳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大陆结构塑料公司(CSP)是全球领先的高度工程化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该公司表示其正为福特汽车公司供应业内首款双壁防撞式发动机护板,用于2020年福特探险者车型。该款先进复合材料发动机护板由片材模压复合材料(SMC)制成,可以显著改善车内动力系统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VH)。CSP与福特合作,利用福特全新NVH实验室的工具研发了该款复  相似文献   

8.
结合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工业化实际应用,探讨了顶盖激光钎焊产品工艺设计及焊接缺陷调试方法,重点介绍了顶盖激光钎焊产品结构设计、零部件尺寸精度控制、顶盖激光钎焊生产线工艺规划和平面布置、焊接缺陷调试方法,以及激光钎焊人工检查及返修工艺。通过全面地介绍顶盖激光钎焊产品工艺设计和缺陷调试方法,为后续新车型顶盖激光钎焊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轿车顶盖冲压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总结9种车型10种顶盖工艺方案,对轿车顶盖类所包含的技术作一个全面深入的剖析,以形成技术标准规范,指导未来轿车的顶盖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不锈钢项盖电池内阻较高,不锈钢顶盖一般需要通过填充镍金属材料才能与铜连接片焊接.铜顶盖材料的改进不仅降低电池内阻,而且可以直接与铜连接片焊接,减少镍片和铜镍复合片的作业成本.通过对锂离子电池不锈钢顶盖材料的使用现状及铜顶盖材料的性能分析,将锂离子电池顶盖材料改进为铜顶盖,电池平均内阻降低了16.7%,每年节约成本7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20%,节约设备占地面积15%.  相似文献   

11.
以大客车顶盖骨架设计为例,介绍运用UG/KF(知识熔接)技术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织造技术制备了面密度低于1 600 g/m2的汽车内饰用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通过分析、试验模压工艺参数对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和隔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模压参数,即:模压温度160℃、模压压力4 MPa、模压时间4 min;同时,对不同配比的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PP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和隔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P含量的增加,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之提高、吸水率增大。当PP含量为45%、50%时,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工装分类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工装标识点自动识别技术。该识别技术通过对同一车型工装标识点的位置进行识别,根据工装标识点的种类实现工装的有效区分。根据焊装车间顶盖上件位生产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合理、有效、高速的识别、区分系统,解决了顶盖上件过程中出现的工件上错等生产问题,极大提升了现场生产的精准率。  相似文献   

14.
以该公司为云南客车厂设计、制造、调试的客车顶盖蒙皮自动点焊设备为例,叙述客车顶盖蒙皮自动点焊设备的设计和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几项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并对客车顶盖总成(骨架与蒙皮连接)优选结构、改变目前生产工艺、提高客车顶盖质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载货车驾驶室试制中的柔性制造,利用进口的三维五轴CO2激光加工机成功地完成了大型三维驾驶室顶盖激光对接焊,试制的顶盖完全达到产品图纸要求。研制了顶盖激光切割、焊接专用夹具,并针对车身常用裸板和镀锌钢板进行了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16.
开发SMC等非金属材质的车身外部装饰件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燃油消耗量、使整车轻量化并提高其防腐性能.为进一步提升非金属件的涂装质量.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公用动力,低成本、少投入和快产出的建设原则,对涂装车间原车头涂装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其用于新产品SMC等非金属件的涂装.盘活了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了解放载货车驾驶室技术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商用软件平台,利用共轭传热分析方法,针对汽车用复合材料板弹簧的模压热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共轭传热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以整体加热效率和受热均匀性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了加热系统不同进出油口组合方案的优劣,并就串联和并联两种导热油路设计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在模具内部布置热电偶和在分析模型中设置温度监测点,对采用该分析方法模拟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所述计算模型和结果为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工艺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为例,从206到C5,带天窗的顶盖涵盖了中高低三个档次的轿车,随着轿车车身制造水平以及用户对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顶盖天窗的工艺方案成为新项目重点关注点之一。本文从C5天窗顶盖的开发经验总结为依据,结合以前的车型数据,从成本和质量的角度,分析了天窗顶盖冲压工艺方案的特点,并得出针对不同档次的轿车采取不同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连杆制造工艺要求降低制造成本和节省合金使用量。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普及推广了一种利用剖分工序的制造工艺。它是利用整体锻造工艺,首先粗加工连杆的杆身与连杆大头顶盖部,并在形成杆身与顶盖的组合面位置上,对连杆大头开水平切口,然后在切口处通过胀裂分割,即剖分为杆身与顶盖部,进行精加工。这一工艺可提高锻造时的材料利用率,减少顶盖部、定位销及销孔的加工工序。另外,剖分连杆用的钢材除要求具有传统连杆用钢的特性外,还要求剖分时变形小。这类钢材可通过增加磷、钒(V)的添加量及利用硫化锰的球化作用来确保剖分性。为了节约V等合金元素,研究了改善剖分性能的新方法,介绍了用钛替代V,确保连杆大头良好剖分性及切削性能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厂拌热再生中旧料用量偏低、混合料性能下降的技术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SMC再生剂对高掺量旧料进行热再生,通过对再生剂及旧料掺量影响规律的研究,明确了混合料中再生剂的推荐用量,验证了50%、30%高掺量SMC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技术可行性,为提高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用量的热再生关键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