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后,我国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曾先后经过1958年、1966年、1978年、1986年、1997年、2006年的数次变动,而路面设计指标,亦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化。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指标,对规范设计环节、引导设计具有积极意义。从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设计指标之一的设计弯沉出发,对其历史渊源和精神实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的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同时,也借此机会与有关专家探讨和研究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沉指标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将使更多的国内建设者"走出去",为了更好地了解、使用国外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该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规范中城市道路主要几何设计指标的差异。国情不同造成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有别,指标参数大小不同,马来西亚规范要求更为灵活、设计指标自由度更大,甚至部分指标没有做具体规定,规范对综合性指标要求更高,需要对设计理念充分理解掌握,方可对工程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公路设计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设计安全评价方法。对公路的特点和设计评价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公路仿真系统,对设计方案和设计指标进行评价的思路。分析了公路仿真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系统框架。通过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汽车模型、驾驶员模型和公路模型,仿真汽车在公路上的运行情况,得到汽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等定量指标,从而对公路设计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设计,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多孔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技术要求、级配要求、设计指标的全面介绍,重点提出了高粘度沥青、多孔混凝土级配范围和建议的混合料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路表弯沉值、承重层、设计使用寿命和路面分析年限等方面分析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复合基层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分析了主要设计控制指标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层底部拉应力和辅助设计控制指标路表弯沉值、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控制标准,提出了基于疲劳、车辙和弯沉的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基层沥青路面主要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为:沥青层层底拉应变εr≤65με、半刚性层底部拉应力σm≤σR;辅助设计控制指标与标准:路表弯沉值l s≤(45H F-210)N-0.2e、路基顶面压应变εz≤180με。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公路线形设计质量以减少因此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了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指标。分别从线形特性、车辆行驶特性和驾驶员生理变化特性三个角度总结了线形曲率、行车速度差和驾驶工作负荷三个指标,对指标的影响机理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指标标准作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速公路几何设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控制指标、设计要素和现代设计特点等,同时对部分技术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满足规范要求是高速公路设计的前提,但它并不是衡量其设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动态的设计、多因素的考虑和方案的优选,是现代高速公路设计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速公路几何设计(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控制指标、设计要素和现代设计特点等,同时对部分技术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满足规范要求是高速公路设计的前提,但它并不是衡量其设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动态的设计、多因素的考虑和方案的优选,是现代高速公路设计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各国沥青稳定+无机结合料稳定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结构形式、破坏类型、病害成因、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该文对此类沥青路面当前国内外所选取的材料类型与结构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此类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类型及病害成因,探讨各国在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方面的差异,并总结各国的病害控制类型和设计指标,据此推荐了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的材料、结构组合与设计指标,为此类沥青路面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以及制动性能的几个评价指标。本设计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法。主要从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中的制动效能、制动效率和制动力的轴间分配等方面的分析来进行制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前端轮系自动张紧机构,分析了其在系统中的功能、设计指标、试验要求等,并以此开展了自动张紧机构涡簧关键件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台架可靠性摸底试验和实际装机可靠性试验测试,自动张紧机构的各项指标满足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前端轮系设计要求,达到了设计目标。通过本次研究,形成的设计和实验方法为后期类似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玉  宋金华  陈睿 《路基工程》2014,(4):108-111
弯沉指标是路面设计的重要指标,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找出这些因素的影响规律对路面设计具有一定意义。通过BISAR 3.0版软件模拟,研究路基路面各层模量、厚度对路表、土基顶面弯沉影响规律,为路面组合设计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中、西各段几何设计平、纵指标运用的归纳分析,研究欧洲(法国)标准之几何设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情况,以及与我国几何设计指标运用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欧洲(法国)几何设计指标的运用规律,使读者对欧洲(法国)几何设计有更深的了解,以期对今后国外公路勘察设计项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性指标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总体框架和动力总成系统选型完成以及各类工况下续驶里程指标明确之后,目的是根据经济性指标匹配上合适的电池包容量。文章使用各类工况续驶里程指标为依据对电池包容量冗余设计,并将能耗指标与能量回收贡献率指标作为校验指标。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靠,满足设计阶段的电池容量匹配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骨架最紧密状态的油石比确定方法。根据体积指标特性,将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划分为3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体积指标以上一层次指标为基础进行计算。阐述了各层次指标的工程意义、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从数学理论角度对最佳油石比的计算过程及基于骨架最紧密状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最后,以足尺环道AC25沥青混合料为例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力学试验进行了性能验证,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结合邵怀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分析确定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渗透系数、空隙率和力学强度指标。提出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级配范围和对集料、水泥的技术要求。推荐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和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介绍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芯样的评价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的排水性能、力学强度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适应我国目前以垂直位移(弯沉)为指标和探索以应力、应变为新指标设计柔性路面的需要,提出一个利用双层体系数值解图表计算多层体系垂直位移、垂直应力和剪应力的方法。此法使多层路面结构的复杂计算变得较简单容易。当有了材料的计算参数以及应力、位移的设计指标以后,可据此拟订一个不仅包括表面垂直位移计算,而且包括土基垂直应力和剪应力验算在内的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车辆防撞性和碰撞相容性的设计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相容性指标——吸能率rE并验证其合理性,该指标可望解决现有评价指标对车辆侵入程度的量化缺乏连续性和普适性的问题。然后对参数化模型进行自动更新,从而进行设计变量优化求解,最终形成一套集成设计方法。工程实例显示,提出的吸能率指标rE可实现对目标车辆攻击性程度的连续量化评估,参数化优化策略可有效提升车辆碰撞相容性和设计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弯沉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的变化,以及美国MEPDG设计方法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弯沉指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角度出发,对弯沉指标的力学含义、工程意义以及设计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分析了弯沉指标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终指出,完善弯沉设计指标是完善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地铁施工期间需要临时迁改道路保证沿线居民出行,由于条件受限,临时迁改道路的线形难以达到规范确定的指标要求。针对在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一些线形指标是否可以降低等问题,对临时迁改道路的设计速度、平面设计参数、纵断面设计参数、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