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背景光照去除和连通区域的车位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系统受光照不均匀的影响较大,且当图像信息较为复杂时,很难对车位做出准确判断,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光照去除和连通区域的车位检测方法。使用鱼眼摄像头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全景鸟瞰图,并将其输入车位识别系统。通过从原始图像中去除背景光照,有效地解决了光照不均匀和背景复杂的问题,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连通区域的车位提取方法,该方法简化了车位的提取,减少了车位识别的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对车位的有效识别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在传统D型车位锁的基础上采用ATmega 328p芯片作为微控制器,SIM900A作为通讯模块实现与云平台之间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城市私有车位共享理念下的物联网智能车位锁,在私有车位拥有者设置的开放时间段内社会车辆可以付费使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可为私有车位拥有者增加额外收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针对路侧停车带来的进出停车位排队延误、低速巡游降低通行效率、过量停车加剧交通负荷等问题,研究了路侧停车对路段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视频识别算法,提取路侧停车车辆在驶入车位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速度波动数据,解析路侧停车过程中的驶入行为特性,并按照行为差异将停车车辆停车全过程细分为进入路段、寻找车位、找到车位、驶入车位、静止停放、驶离车位、汇入路段和错失车位8类状态;分别依据停车车辆和通行车辆的实际驾驶行为,从跟驰特征、速度矫正、换道规则和位置更新等方面对路侧停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选择目标车位时综合考虑了步行至目的地时间和驶入车位耗时2个要素。与常规通行车辆相比,深入分析了停车车辆提前换道和停车完后汇入路段行为对后车的影响。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经验证,模型拟合度为77.6%;仿真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的巡游速度和停车需求强度下,道路延误时间随道路交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低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微弱,在高停车需求强度下,当巡游速度从30 km/h降低至20 km/h,外侧车道饱和流量降低500 veh/h,最高延误时间增加105 s。   相似文献   

4.
车位线识别是自动泊车系统中感知环节的关键,本文基于轻量化的目标识别网络YOLOv2-Tiny实现车位角点检测,并通过对网络识别出的角点块区域进行灰度化、自适应二值化、开运算等预处理,后续进行骨架提取,利用概率霍夫变换检测角点骨架直线从而计算校正后的角点中心,并确定车位摆向。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检测不固定角度的平行、垂直与斜列车位,识别效果优异,检测效率高,可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自动泊车系统对传感器数量和算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景图像与人机交互的自动泊车系统方案,针对改进的空闲停车位网络(VPS-Net)进行量化感知训练,实现实时车位检测和车位占据分类,同时借助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仅利用车身四周的4个环视鱼眼摄像头完成空车位检测与泊车环境实时监测,并利用多段式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器实现车辆平稳、准确地停入车位。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典型车位和光照条件下实现自动泊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为自动泊车提出了一种基于右侧单通道摄像头的车位检测算法。首先,通过顶帽变换融合直方图均衡化的方法降低了光照不均匀和光照强度变化对算法鲁棒性的影响;结合泊车工况,基于先验知识略去无价值域,压缩了Radon变换参数范围,获取车位线在Radon空间中坐标的同时,降低了Radon矩阵的维度;接着,通过阈值分割方法,优化了Radon矩阵的元素值,以在K-Means聚类分析的过程中,更准确高效地获取聚类中心;在聚类中心二维邻域内通过非极大值抑制实现了车位线的像素级定位。最后,设计了分层有限状态机,通过建立车位分类规则库实现了车位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效率高于基于Radon变换实现泊车的经典方法,且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在户外进行停车场车位检测容易受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车位信息错误,给停车场的管理和停车用户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类户外停车场车位检测的实际要求以及对相关车位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以基于巨磁电阻的车位检测技术作为核心检测技术,即汽车在停放或离开车位时使得地磁场与巨磁电阻之间磁场关系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车位上车辆的变化,并且配套的设计了基于巨磁电阻检测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分别用于停车位的车位检测和车位的显示,同时通过对巨磁电阻灵敏度的调节来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车位检测技术该车位检测技术拥有更高精度和更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有效地管理停车场,提出了1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位检测方法.与传统的视频检测方法不同,该方法在停车位上绘制了特定的辅助识别图案,图案具有各向同质性的特征,在大部分光照、阴影的影响下具备图案特征不变性,且与一般车辆上绘制的图案有显著差别,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像检测算法对图案进行数学解析描述,作为检测目标,同时采用图像识别算法,逐行扫描各个像素,利用模式匹配判断停车位状态.通过选取停车场的2个车位进行实例验证,准确率为98.12%.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远程锁车在新能源车辆的安全管理、分时租赁和车队管理等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新能源车辆远程锁车过程中信息管理平台、车载终端和整车控制器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验证流程进行了阐述,通过固定密钥保存、远程激活、握手校验和车速限制四个过程实现了新能源车辆的远程锁车与限速功能,并在相关车型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反燃油车占位系统,该系统由具有摄像头的车辆识别系统和反破坏智能控制地锁组成,并采用EFM32单片机,利用图像掩膜和基于模板匹配的OCR算法进行车牌颜色和车牌字符识别,同时设计有前后可180°弹性摆动的车位锁摇臂,防止暴力破坏。该系统可以精确识别来车属性,结合停车收费策略调整开放策略,防止充电车位被侵占,能够在专用充电场站版解决方案和自由停解决方案之间切换,为城市停车位不足、燃油车占位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单向共享汽车系统中用户无车位可还车的问题, 提出2种灵活还车策略, 分别是临时车位和空余车位还车策略。前者允许用户将车辆停放在还车站点处由企业租赁的临时车位处; 后者允许用户将车辆停放在与还车站点同区域其余站点的空余车位上。并以最大化企业利润为优化目标, 构建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 用大M法将非线性约束转为线性约束, 采用精确求解软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 用户还车到临时车位还车和空余车位均可为企业带来利润提升, 最高利润提升比例分别为25%和37%。当且仅当供小于需时, 空余车位还车策略的利润提升效果最佳; 而在同样的供需条件下, 企业租赁的临时车位越多, 临时车位还车策略带来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辆智能收费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利用射频询问器及安装在车辆上的有源射频IC卡(应答器)组成的远距离,不接触的无线识别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向射频IC卡写入与读出的必要的数据;对距离很近的运动和静止的目标进行识别,实现不停车的机动车辆智能收费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ZCC-1型车辆自动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车管系统”)具有车辆派遣无纸化,车辆信息采集与传输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储存与分析等功能,首次实现了车辆的自动化、精确化管理,对提高车辆信息管理水平、控制车辆违法运行、降低事故率、提高车辆管理者辅助决策的科学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射频识别等新技术的出现“车管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发展,环状的路网结构与多元的投资主体引发了如何合理征收并拆分通行费的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多义性路径的识别方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余边集和支撑树理论,在关键路段布设标识点系统,从而精确识别车辆实际行驶路径。该技术方法能够解决高速公路路网中多义性路径识别问题,并实现通行费的合理征收与拆分。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不同结构的立体车库的车辆存取的基本过程入手,阐述了设立车位告知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一种以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车位告知系统,分析了车位车辆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给出了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检测算法解决了现有地磁车位检测中无法排除邻位停车干扰以及所选判断标准无法适应多种车型、停车应用场景的问题.检测算法分析磁偶极子模型,基于矢量运算提取目标车位停车过程产生的地磁扰动矢量,有效排除邻近车位停车过程对目标车位磁场的影响.通过收集大量真实停车产生的地磁扰动信息,统计分析地磁扰动的强度以及方向变化特征,合理选取多级阈值作为算法中车位占用检测的标准,保证检测算法适用于多种车型、停车应用场景.经过3个月实地应用测试,发现检测算法车位占用检测精度达到99.3%,优于强度或者方向单一特征判断算法,并能检测出停车是否规范.研究算法尚未应用于大型客车、货车以及特种车辆车位占用判断.   相似文献   

17.
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已无法适应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停车缺口巨大,停车难问题愈加严重,自动泊车系统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城市停车难问题,较大的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及舒适性。自动泊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而路径规划的过程主要受到车辆的自身参数及相关环境信息两个因素影响,汽车自身参数主要包括车长、车宽、车高、轴距、最小转弯半径等,周边环境信息主要包括车位的位置、车位的大小、泊车起始位置,及周边的障碍物位置等。当汽车设计出来后,其车身的各项参数也就随之确定,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内容为路径规划过程中的车辆轨迹跟踪问题,通过车辆运动学建模及阿克曼转向几何对车辆进行建模分析,以掌握车身关键点的坐标信息、车辆的实时运动状态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物联网在公路运输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将车辆与物品的信息记录下来,并随着车辆运输行进过程辅以GPS与G IS技术,对车辆位置与物品位置进行有效跟踪,为查询车辆交通信息与物品运输实时信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车辆合格证进行有效监控的管理方案,从而有效解决利用车辆合格证进行相关金融诈骗的问题。该方案利用RFID的优势特性,自动、快速、实时获取车辆合格证的当前状态信息,提供统计、分析、查找、报表等监控管理功能,来达到杜绝与车辆合格证相关的金融风险,提高汽车金融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预定义几何集方法主要用于平行车位和垂直车位2种类型的泊车路径规划,对于未涵盖的停车位种类而言则存在无法规划泊车路径的问题,使得自主泊车系统对于能够泊入的车位种类存在局限性。为了设计斜列式泊车方式用以提高自主泊车系统中车位种类的覆盖率,提出一种基于预定义几何集的斜列式泊车路径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了斜列式C字形泊车路径规划方法,利用几何学设计一种圆弧相切斜线的路径,并通过多项式建模表征任意角度停车位下的斜列式C字形泊车路径;其次,通过分析泊车路径与停车位中可能发生碰撞的关键点之间的距离,构建了泊车路径碰撞约束模型,以此分析不同规格停车位下约束条件的参数,从而获得规划路径安全区域;然后,结合拓扑地图信息与斜列式C字形泊车路径规划的碰撞约束模型,获得合适的泊车路径起始点范围,继而生成与全局路径无缝衔接的安全泊车路径;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实车试验证明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针对任意规格的斜列式停车位,均能有效地规划出无碰撞条件下的斜列式泊车路径;同时,车辆能够良好地跟踪所规划的路径,实现精准泊入停车位,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自主泊车系统中停车位种类的覆盖率,并大幅度提高自主泊车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