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CACA生产的ZX车背门总成,原为复合材料成形.根据国产化的需要,将其改为钢板冲压件.一般来说采用符合材料的零件是很难直接用冲压拉延成形零件来替代.可想而知,背门外板的冲压成形工艺性极差.DCAC分别和西班牙公司和模具制造中心对背门外板分别就模具制造及试制模签订合同.MATRICI公司采用了OPTRIS及PAM.STAMD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了拉延工艺分析,结果制件开裂.故其提出产品更改,要求将零件改为上下两件或将零件变浅.模具制造中心拉延试制模经过数轮调试,但拉延件仍开裂.面对国内外两方面传来拉延失败的信息,DCAC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冲压工艺经验,提出了一套工艺修改方案建议改变拉延成形的条件,使传力区(强区)改变为弱区,以改变材料的流动方向,从而使得危险断面处材料得到补充,达到解决拉延开裂之目的.并通过实践,顺利地拉延出了合格拉延件.  相似文献   

2.
某乘用车地板后纵梁零件在生产中分别采用了深拉延与浅拉延两种工艺方案,通过对两种工艺方案拉延深度及压料面设计的对比分析,说明乘用车地板后纵梁零件应用浅拉延工艺可获得更优异的质量和更高的材料利用率,同时模具磨损更小,生产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汽车模具的刃口堆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雪岩 《汽车技术》2001,1(2):27-29
日本汽车覆盖件模量制造过程中,采用堆焊技术,用于修边刃口的焊接,也用于拉延模和成形模的磨损面或拉延筋的堆焊。详细讲述了堆焊刃口的焊条选择及堆焊工艺。采用堆焊技术,具有较高的制模精度,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便于模具的维修和制作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超高强钢A柱内板一般采用常规拉延工艺,以更好控制超高强钢回弹问题,但其材料利用率较低。文章通过冲压成形CAE模拟,对比双件对拼拉延、单件拉延和成形等3种不同工艺方案特点,并结合软模验证,选取成形方案作为正式工艺。此方案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本20%以上。  相似文献   

5.
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6.
分析上支座加强板的成形工艺,并介绍了工艺方案下的拉延件的工艺补充面的建立、模具结构的设计及模具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冲压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模具表面质量磨损严重、;中压件产品质量存在缺陷的问题,开展了有关模具复制及优化的技术研究。以复制某右侧围拉延模具为例,阐述整体侧围拉延模具复制及优化的过程。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光学扫描设备提取模具表面数据,应用虚拟合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后,通过CAE分析确定产品的成形性,并将CAE分析结果融合调试经验,最终优化加工数据。具体分析了侧围拉延模具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汽车冲压模具。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化制造技术常被用于车身覆盖件模具开发以提高质量、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首先根据车身覆盖件的产品特点设计出拉延工序的三维工艺数模(CAD曲面造型);然后对其进行拉延成形数值模拟(CAE),提高板料成形极限图、厚度分布图、应力应变分布图,保证覆盖件的工艺数模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根据最终的工艺数模,进行模具三维结构设计(CAD实体建模)和数控加工(CAM)。  相似文献   

9.
白车身冲压件工艺设计阶段是材料利用率提升工作的重要阶段,从成形方式、工艺补充、料片形状、废料利用、减薄率检查5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在工艺设计阶段材料利用率提升方法。特别是针对工艺补充方面,目前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以通过优化制件边界线与凸模圆角根距离、拉延管理面宽度、拉延分模线方法提升冲压件材料利用率,为材料利用率的提升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某车型侧围外板调试过程中开裂缩颈严重,缺陷形式及位置与CAE模拟分析一致,属于成型裕度低的工艺缺陷。通过对润滑油膜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侧围外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成型圆角、工艺补充圆角、压料筋槽圆角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分别采用拉延法兰边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型面的圆角针对性的修正,合理的优化拉延压料行程进行储料,合理的压料力优化,稳定的润滑油膜等措施,对拉延工序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侧围外板成型裕度可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轿车深拉延零件型腔深、变形剧烈、成形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某轿车备胎槽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成形过程分析以及模具优化方案和效果的描述,介绍了一种在深拉延零件拉延模具上采用合金钢镶嵌块的结构,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零件的成形困难问题,而且为解决类似的轿车深拉延零件成形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郑州尼桑轻型汽车外观覆盖件车箱后门板成形工艺的确定过程,并着重介绍了拉延工艺及模具设计。阐述了只有采取合理的工艺及模具结构才能压制出良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降低白车身冲压件材料费用的目的,分别从冲压工艺、零件设计和材料管理角度进行了分析。冲压工艺方面,通过采用浅拉延、成形、嵌套冲压、落料工序和废料利用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材料利用率,显著降低了冲压件成本;零件设计要兼顾成本要求,介绍了通过优化零件设计达到降成本目的的实例;材料管理方面,介绍了采取合理选用零件材料、规范卷宽、控制减薄等降低材料自身价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LS-DYNA3D软件包对CA488发动机油底壳的一次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得出了利用08Al材料一闪拉延成形油底壳时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利用EUCLID软件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进行了调整。获得了具体的改进方案,为优化部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以及缩短模具调整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董红 《客车技术》2006,(5):41-42
1前言 DD6102K01前围中部外板属于大型曲面覆盖件(图1)。材料为1.0/08AL钢板。产品件要求棱线清晰.曲面光滑准确.表面无磕碰和划伤。原靠模成形件表面质量差,成形时劳动强度大,这种低效率高强度的手工成形的工艺已远远满足不了日产量不断提升的现代化黄海客车的生产模式。因此,对此件的主要工序需投入一套拉延模具.以满足现有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易产生开裂、起皱以及塑性变形不充分等问题,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运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摩擦系数、模具型面间隙以及拉延筋阻力系数五个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以降低最大减薄率为目标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明确了各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最大减薄率主次影响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方差,得出了影响减薄率的显著因素。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成形仿真,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效果。利用成形仿真结果指导现场试模,得到无开裂、起皱、塑性变形充分的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9.8%,最大增厚率为3.6%。研究表明,将正交试验应用于成形仿真可以改善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并能提高试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T53侧围拉延成形模具转移超载拉延力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介绍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拉延模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汽车发动机罩外板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技术对其拉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确定产品冲压方向与拉延深度,进行模面设计、参数设置,完成成形过程的仿真模拟,并对毛坯形状、压边力数值优化、拉延筋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冲压CAE分析结果无法准确预测某些成形缺陷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白光检测技术获取高精度调试后模具型面点云数据做为模拟分析工具的方法,采用板材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汽车覆盖件行李箱外板拉延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扫描点云数据、真实的板料力学性能参数和成形工艺参数,可获得与实际生产相近的模拟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模具CAE技术在轿车发动机罩外板模具调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基于汽车覆盖件板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软件AutoForm的模具CAE技术,对其特点和功能作了阐述。以风神Bluebird发动机罩外板的模具调试为例阐述了其实际应用,对拉延模的模面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其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依此对拉延模的调试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优化了改进方案,和现场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