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客车前风窗下沿高度确定得合理与否,关系到驾驶员的直前视野。本文利用汽车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给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仪表板系统水管理的概念,指出了仪表板系统进水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详细分析了贴膜进水的路径,通过分类对水管理的方法进行详细地分析说明,也对仪表板系统水管理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对于合理设计仪表板系统导水、电器零件防水提供了详细的结构优化方案和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接2014年第8期)东风雪铁龙C5轿车前风窗刮水器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前风窗刮水器清洗系统主要元件的布置如图2所示,前风窗刮水器清洗系统主要元件的外形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主要元件的作用1.雨水阳光传感器的作用:①检测有无雨水和雨量的大小;②检测车外光线的强弱;③将雨水和阳光信号通过CAN车身网传递给智能控制盒BSI,BS同根据该传感器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空调前端进风口设计的更加合理,文章在确定进气格栅支撑板上排水口的位置及大小的情况下,通过CFD模拟前端水管理及前端进风口的阻力,并通过更改进气格栅的面积、开孔位置及增加挡板高度等方法,来满足水管理和进气阻力的要求。得出水管理与进气阻力之间关系:前端水管理设计比较理想,会牺牲前端进风阻力,使前端进风阻力增大;相反,为了使前端进风阻力更加合理,减小前端进风阻力,会牺牲前端水管理的性能。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5.
空调进气格栅最关键的设计要素是美观性及功能性。对影响美观的与前风窗玻璃及侧围翼板的多种交界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并收集了各种车型的实用信息。关于功能性方面,介绍了格栅的水管理及通风功能的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刮水系统功能介绍上汽别克凯越轿车雨刮系统主要由刮水器开关、刮水电动机、刮水电动机控制模块、雨水传感器、雨水传感器控制装置、喷水电动机和线束等组成。该系统可通过手动控制实现低速、高速刮水;也可以自动控制刮水,即将操作开关手柄置于AUTO(自动)挡,系统就会自动开启运行,并根据雨量的大小来控制刮水器的速度。雨水传感器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靠近内视镜,该传感器在AUTO挡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均使用城市地下雨水管道收集路面雨水,这种方法破坏了原有的雨水循环系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临港经济区清河道的道路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种过水侧石,既不破坏原来的雨水循环系统,又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量。详细介绍这种过水侧石在清河道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跨越敏感水域桥梁雨水集流系统集流范围和功能的基础上参考以往设计经验和成果,分析确定了集流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形式,研究并总结了截流管管径及急流槽容积的计算方法,以跨越黄河水源地保护区的西固黄河大桥为背景,计算确定了该桥集流系统相关参数的取值,设计的集流系统能较为合理的满足桥梁排水和排污要求,确保桥面雨水径流及时排出、减轻水污物径流对水域的污染、规避环境风险,为日后设计跨越敏感水体桥梁桥面雨水径流和桥上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径流的有效收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地下式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在世博会园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初期雨水直排水体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尽量减小泵站和调蓄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世博园区后滩雨水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合建排水构筑物。该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规模和调蓄池的布置、设计计算及运行模式等,并对工程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在类似工程中可结合其工程自身特点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乌鲁木齐市雨水没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基本上与污水合流,对雨水现状的收集利用没有统一的管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舱内多个零部件发生烤焦和烤化问题,根据CAE对整车爬坡工况时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函分析结果,得出此问题是由发动机舱进风量不足、发动机舱前部和后部存在空气热回流等现象所引起的。文章通过增加散热器导风板、修改前保险杠上部装饰板和发动机底部护板等措施,使总进风量提高了5.6%,发动机舱后部靠近前围外隔热垫温度明显降低。改善了发动机舱的内流状况,为后续的机舱内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车门密封系统是汽车车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密封的好坏直接影响车门系统性能。车门密封系统起防尘、隔音和降噪的作用,防止雨水、灰尘进入车门和驾驶室。文章结合某重卡车门开发经验,详细阐述了车门密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某车型前轮眉与前门装饰板存在面差超差现象,轮眉高出装饰板1.5 mm,经对轮眉及装饰板进行检验,单件均合格,但是装车以后出现不合格现象。从尺寸角度使用尺寸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均值偏移是造成外观匹配超差的主因,通过调整相关零件模具,改善零件均值偏移,最终保证了轮眉与装饰板的面差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此分析表明,均值偏移在大多数外观综合匹配问题中占主要影响,控制零件均值偏移成为对零件品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基于飞思卡尔ARM@Codex-M0+内核的微控制器S9KEAz64AVLK的一种汽车风窗玻璃刮水自动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硬、软件的设计。该自动控制器应用电容式雨量传感器采集雨滴的状况,通过高精度CDC(电容量数据采集器)转换i卷片AD7746将电容的变化进行数字量化,由S9KEAZ64AVLK进行逻辑、数据运算,驱动控制BLDC(无刷无传感器直流电机)电机运转,再通过机械机构驱动刮水器的刮片,刮刷风窗玻璃上的雨水,使风窗玻璃保持清澈。该汽车风窗刮水自动控制器具有车型实用面广、节能、自动性能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前后海片区是深圳特区内填海较集中的地区,排水隐患较多。该文对现状雨水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现状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前后海片区雨水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标准。同时对排水设计标准、旧村改造、山洪截流、填海方式、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填海施工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对策。可供沿海城市类似的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新塘镇排水系统为例,结合广州市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新塘镇市政排水系统智慧化建设的需求,介绍了智慧水务在污水管网系统“挤外水、提浓度”以及在雨水系统防洪排涝预测中的应用。对污水管网系统管道水位、水质、流量和外水入侵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对提升污水厂运行效能有较大裨益,对雨水系统易涝点和外江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构建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体系,避免灾害发生,从而实现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7.
种植土-碎石绿化带是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入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种植土-碎石绿化带雨水入渗能力,将负孔隙水压力与相对渗透系数和体积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简化为指数函数,利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基于非饱和渗流方程和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绿化带雨水入渗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石家庄汇明路植被土-碎石绿化带雨水入渗特征,讨论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的特征和影响雨水入渗的因素。结果表明:(1)负孔隙水压力与有效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系数之间都呈指数函数关系,可以利用负孔隙水压力与有效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推测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2)随着雨水入渗,地表处的负孔隙水压力迅速减小,植被土的体积含水率逐渐增加,植被土逐渐从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过渡,雨水入渗也由非饱和入渗转变为饱和入渗;(3)随α增加,植被土上部的负孔隙水压力降低更快,表层土更快饱和,然而下部土体的负孔隙水压力降低反而趋缓;(4)降雨强度影响着植被土的设计入渗能力,降雨强度小时,雨水完全入渗,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设计入渗能力降低,雨量径流系数快速增加;(5)降雨强度和植被耐水湿时间是植被土设计入渗水量的重要参数,给出了植被土设计入渗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架道路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排放路面雨雪水。虽然排水设计有规范可遵循,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下应有的区别,规范中没有详细的条文说明。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完成了外环路、南湖东西路、克拉玛依路等高架道路建设项目,采用了不同的雨水收集和排水方式。现以乌鲁木齐市高架道路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一些工程实例,分析了雨水收集和排水的多种方式,通过对比上海市的雨水量计算结果,结合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提出适合乌鲁木齐地区的高架道路雨水收集口型式、间距及排水方式。  相似文献   

19.
郊野公园设计过程中需在系统性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项目内的水系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实际项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回用,达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案例分析水量平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雨洪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补水优先取自项目内收集回用的雨水,实现局部生态循环补水。在汇水坡面整齐、水塘较多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局部水系规划,建立一个清晰的标高体系,并且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方式,通过水平衡计算分析雨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和宁波等大城市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挡水设施、雨水收集、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出水设施和检测控制等7个方面,提出城市下穿立交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