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系统概述所有Ghibli车辆均标配全自动双区空调系统,与M156 Quattroporte车型所采用的系统基本相同。由于采用13个出风口(其中4个位于后部)实现强大的送风能力,该系统提供了卓越的乘车舒适性,并能够高度维持设定条件。分别用于驾驶员和乘客的温度调节功能既可以通过MTC(玛莎拉蒂触控系统)和显示屏下方的物理控制面板控制,如图1所示。该系统具备455m~3/h的送风能力,因此呈现  相似文献   

2.
轿车涂装线喷漆段送、排风系统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送风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送风风量、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等,排风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排风风量和排风循环水量等。送、排风系统一旦按照设计的参数施工完毕,将无法改变或后期改造成本很高。因此,在设计轿车涂装线喷漆段时正确计算送、排风系统的送/排风量、加热量、制冷量、加湿量和循环水量等公用耗量至关重要。简要介绍了轿车涂装线喷漆段送、排风系统公用耗量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动空调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空调的操纵控制系统也不断向自动微调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本身的制冷循环工作都是自动进行的,有一套自动保护措施和冷量自动调节措施(防止蒸发器表面结霜),但空调系统的送风性能控制有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送风性能是指送风温度与湿度、送风速度、送风方向、空气清新度和洁净度等。  相似文献   

4.
王国华  桑国辉  张英朝  徐金诚 《汽车工程》2023,(11):2023-2033+2057
目前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受环境影响程度较大。本文以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搭建了乘员舱的数学模型,耦合了人体热生理模型,将Berkely热舒适性评价模型用于乘员舱内人体热舒适性的评测。针对高温工况分别就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送风湿度对乘员舱内部热环境、空调的总负荷以及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送风风速由低到高改变的过程中,乘员的整体热舒适性会先上升,后下降,且能耗也随之升高。且在较低送风风速条件下,送风温度的变化对整体热舒适影响有限。送风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程度要弱于送风温度和送风风速。同时本文将送风风温、送风相对湿度、送风风速作为自变量,把乘员的整体热感觉、整体热舒适指标乃至空调系统总负荷当作研究对象,拟合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利用多参数优化分析的方式,不同送风参数对热舒适性和空调负荷的影响进行耦合分析。把乘员的整体热舒适指标的目标值设置成0,把空调系统热负荷降目标值设置成最小值,并且使乘员的整体热舒适指标与空调系统负荷二者的权重均设置成1,求取最佳方案,实现在提高热舒适性的同时减小空调系统热负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橡胶粉(CR)和废旧塑料(PE)制备成橡胶/废塑料复合改性沥青,在CR/PE改性沥青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流变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储存稳定性,并通过灰关联法分析了流变性指标评价其储存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低密度聚乙烯替代部分橡胶粉可以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以及在低应力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动态剪切模量G*的S1评价指标与离析差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通过S1指标更能区分出3种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差异,具有较好应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城市客车空调系统送风风道的作用、材质及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城市客车空调系统送风风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玉远 《隧道建设》2017,37(2):135-140
疏散通道防烟送风系统的有效性是隧道内人员能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为了检验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的有效性,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某典型盾构隧道进行研究。针对加压送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加压送风口设置的方案,并采用CFD软件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仿真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优化后系统漏风量由40%降低为15%。为解决目前车道板底部空间设置1道中隔墙的弊端,采用设置2道中隔墙的方式,使其形成封闭的滑梯间和独立的疏散通道,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空调风道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为了提高风道送风性能,文章从影响风道系统的设计因素和风道中压力损失两方面分析空调风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基于某空调出风口风道结构优化前后的流场特性进行CFD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应尽量减少风道中的压力损失以及风道转弯,降低空调风道空气阻力,提高风道送风性能,该方法对今后汽车空调风道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竖井衬砌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彦文  韩常领  董溥 《公路》2007,(12):214-217
选取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1号通风竖井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提供的支护参数,采用M IDA S/GTS真实模拟了竖井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竖井初期支护、竖井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分析,评价了衬砌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对于竖井二次衬砌,在距离送风道交接口边缘约5 m区域内,是高应力聚集区,是需要设计中重点加强的关键部位,普通素混凝土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需要采取增配钢筋进行补强。竖井二次衬砌的其余地段和送风道排风道二次衬砌,设计时可以作为安全储备,仅需要按照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贺赛  梁文伟  赵福全 《天津汽车》2012,(10):25-27,30
汽车空调风道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为了提高风道送风性能,文章从影响风道系统的设计因素和风道中压力损失两方面分析空调风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基于某空调出风口风道结构优化前后的流场特性进行CFD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应尽量减少风道中的压力损失以及风道转弯,降低空调风道空气阻力,提高风道送风性能,该方法对今后汽车空调风道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4.诊断通过使用诊断程序电子禁启动防盗系统 EWS 对可进行诊断的 EWS 系统进行诊断(在 DIS 诊断仪上就可以)。通过选择故障症状和执行相应的测试模块的功能可使故障查询变得更为容易。为可以识别目前钥匙的有效性(钥匙检测)以及检测 DME /DDE 和 EWS 控制单元数据匹配是否正确(EWS-DME/ DDE 数据匹配),还另外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五、遥控/胎压监测/防盗系统1.遥控系统别克林荫大道的智能钥匙带发动机遥控启动和安全防盗功能,遥控钥匙如图15所示,可以通过遥控开锁、上锁、启动/关闭发动机、防盗/寻车(喇叭低声鸣叫)、打开后  相似文献   

13.
一汽丰田皇冠CAN通信系统的诊断(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系统简述 1.简述 (1)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总线是实时应用的串行数据通信系统。它是为车辆配备的多路通信系统,具有高通信速度 (500kbps)和检测故障的功能。 (2)通过成对使用CAN-H总线和CAN-L总线,CAN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进行通信。 (3)本车采用CAN通信系统,用来进行带EBD、BA、TRC 和VSC的ABS系统组件间的通信。 (4)CAN通信系统有两个与主总线通信所必需的120Ω的  相似文献   

14.
多路通讯系统,用于传输在电气模块之间的多路输入/输出信号。PCM到ABS(ABS/TCS)HU/CM(带有ABS(ABS/TCS))或者DSC HU/CM(带有DSC)到仪表组或者仪表组到音响装置都是采用双绞线电气配线连接。多路通讯系统可以通过车载诊断功能,借助于SST(WDS)显示DTCs,提高了可维修性。其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机房通风降噪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改变进排风方式和结构,优化降噪单元结构,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新风进风处设置风机进行强制送风,保持微正压,比自然送风通风效率高;排风处利用发电机组的冷却风扇通过消声器通道排热风,比两级风机排风效果好;新设计的机翼型消声片,由于机翼型消声片的吸音面积增大,从而导致降噪性能提高,进风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华轿车空调系统采用双向全流空气混合系统,具有独立的脸部空气送风功能和冷空气旁通功能,采用V50可变排量空调压缩机,R-134a(HFC-134a)制冷剂。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CO_2)气体保护焊形成的焊接烟尘具有很大危害性,治理方式通常有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除尘处理3种。某焊接车间在全面通风基础上,采用了局部下送风上排风的处理方式,并设置过滤系统和内循环系统保证冬季温度,最终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元件位置(如图1所示)二、概述A/C(air conditioning)系统是一个密封、闭环系统,里面充入了制冷剂作为热量传输介质。机油被添加到制冷剂中,以润滑A/C压缩机的内部部件。该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A/C压缩机 1个冷凝器 1个接收器干燥器 1个温度控制膨胀阀1个蒸发器低压和高压制冷剂管路高压制冷剂管路中的压力传感器允许ATCM(自动温度控制模块)监控A/C系统的状态。1.空调压缩机(如图2所示) 在所有发动机车型上,A/C压缩  相似文献   

19.
正(一)综述对于2017款Panamera,其电气元件经过改进并得到增强。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第9组的修改,目的在于保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主要变化包括:具有不同任务分配的网络拓扑新型"Flex Ray"(FR)数据总线系统12V和48V车辆电气系统车外灯/车内照明前端电子装置/BCM1功能后端电子装置/BCM2功能端子控制进车系统舒适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二)网络拓扑(MLBEVO)如图1所示采用一个范例(无PHEV),展示了的不同数据总线系统是如何使用多个数据总线系统(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5,(4)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仪(DSR),对70号基质沥青和添加SBS、岩沥青、表面活性剂3种改性剂的沥青进行间歇疲劳加载。试验采用应变控制加载模式,当沥青达到规定的损伤度(D=15%、30%、45%)时,停止加载,并设置不同的间歇时间(300s、600s、1 800s、3 600s、5 400s)使沥青愈合,再进行重复加载。通过表象评价指标(HI1、HI2)和能量指标(HI3)对沥青愈合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评价指标对沥青自愈合能力评价具有一致性,添加SBS改性剂使沥青愈合能力明显增强,添加岩沥青愈合能力减弱,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沥青愈合能力影响不大;愈合指标与间歇时间的1/4次方(t1/4)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且不同沥青愈合方程的斜率的大小关系与沥青自愈合能力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