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汽车制动性能被列为机动车定期审验的强制性检测项目,规定制动性能达不到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车辆不允许上路行驶。因此,车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汽车后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整体性掌握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建立车辆使用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上世纪80年代汽车检测业在我国开始起步,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大力扶持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大形势下,行业政策不断调整,营运车辆综合性检测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机动车检测一直以来是政府垄断的行业。上世纪60年代,对机动车实行检测主要是依据《机动车管理办法》。由于当时机动车辆数量很少.检测并没有形成市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交通部开始在全国公路运输和车辆管理系统筹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随之.我国车辆检测行业形成了两大检测系统:一是公安车管系统监管的机动车安全性能一年一次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运管局于7月9日至10日在湖州召开全省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座谈会,会上讨论了《机动车维修结算清单管理规定(讨论稿)》、《机动车维修经营者配件采购登记制度》及浙江省地方标准《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修订事宜。并就推广实施《浙江省汽车维修合同(示范文本)》、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等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汽车设计与制造工艺的进步及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已大大提高,因此汽车制动性能对保障交通安全就尤为重要。在我国,汽车的制动性能被列为机动车定期审验的强制性检测项目,规定制动性能达不到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下称GB7258-2004)要求的车辆不允许上路行驶。  相似文献   

6.
汽车前照灯性能检测是汽车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前照灯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中都明确规定了对车辆前照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的技术要求。从车辆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前照灯检测中,其影响因素很多,检测合格率低,而如何避免这些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车辆检测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1引言为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国家颁布了《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04),强制性规定在用机动车每年要定期检测车辆的制动性能。目前,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以其测试工况稳定、测试重复性好被我国大多数汽车性能检测机构所采用。但是,由于被检车辆车型繁多,而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两滚筒中心距是固定的,致使不同直径的车轮与滚筒之间所形成的安置角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是机动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机动车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障。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机动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和评价。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为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道路运输管理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研制的PT5-3型通用五轮仪,被交通部和公安部指定为实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检验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仪器。常熟市汽车测试仪器厂在生产这一仪器过程中,又不断进行改进,使该仪器性能更加完善,从而使该单位成为我国汽车检测仪器制造行业第一批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目前,PT5-3型通用五轮仪已被许多地区的监理和计量部门认可为必备的检测仪器。 1.车辆常规检验不论是新车还是在用车,车辆空载还是满载,都可使用五轮仪检验车辆的制动性能,每次测量均可获得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制动反应时间或制动全程时间等一组数据。试验时因驾驶员操作及路面情况等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机动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出行的期待越来越高,机动车安全管理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型客货车辆的安全技术要求仍较低,与车辆安全性能相关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例较高.为此适当提高大型客车、中重型货车和高速机动车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此类机动车的运行安全性能,以更好地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同时,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汽车电子化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汽车技术的进步、检测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检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简称综检站)共1500多家,其中省“中心站”9家,检测能力也由原来单一项目检测发展为综合性能检测。为加强营运车辆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发挥综检站的作用,交通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了维修与检测行业的发展,为保障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及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行业管理的地位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问:我国汽车安全检测工作的现状如何?为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水平,国家有无专门的检测技术研究机构? 答:我国的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由于机动车数量少,检测工作以车管部门为主自行检验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机动车检……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2014年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推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制度的改革,2018年国务院提出货运车辆"三检合一"的改革措施,将我国现有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动车排放检验和汽车综合性能检验等各自为政的3类检验机构合为一体,尽最大限度降低了机动车能源消耗、排放污染、项目重复检测等问题,应该说,"三检合一"的实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我国对机动车采取的是强制定期检验制度,这是保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汽车保有量达2亿辆,如此大的汽车产业催生了一系列相关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机动车检测行业在我国逐步形成,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动车检测行业基本完善成一种适合我国机动车运行保障的产业链,其中包括机动车检测企业、机动车检测设备生产企业、检测服务商、机动车检测技术监管和运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机动车检测机制基本采用国外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与交通安全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动车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分析、探讨让管理部门、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有个直观的了解。而他们反馈的信息更可以对汽车检测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推动的作用, 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正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车检测)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机动车检测行业、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安车检测立足汽车后市场,面向智能交通,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重新演绎,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向机动车检验机构提供机动车检测业务解决方案,向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行业监管解决方案,向社会考试、培训机构提供驾驶员考试系统解决方案等。安车检测针对行业不同客户  相似文献   

17.
<正>汽车制动性能是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必检项目之一。目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一次性合格率较低,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存在的普遍问题。但是,如何评定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结果,即如何判定车辆制动性能已达到《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 7258—2004)规定的合格标准,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照GB 7258—2004,通过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过程的分析,理出一条可灵活应用、操作性强且严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交通部《关于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交通部公路司车辆管理处、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委托青岛市作为全国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探讨切入行业管理的突破口,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增强行业管理的市场地位,建设创新型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试点地区,并委托深圳安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机动车维修行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商,全力配合青岛汽车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早在20多年前,我国的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主要是靠人工路试检测,随着机动车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设备被运用于机动车检测机构,但有些机动车的制动性能检测仍然要依靠人工路试检测,如各种超重、超高、超宽、超长、多轴并装等车辆,因此,人工路试检测至今仍没有被废止。机动车的行车安全主要取决于制动性能,机动车在制动过程中必须具有相应的制动减速度。目前,我国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测、平  相似文献   

20.
魏国良 《专用汽车》2023,(9):101-103
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机动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机动车尾气排放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车辆自身的预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车辆行业及管理部门必须注重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解决车辆的预热问题,并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基于此,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车辆预热的实际效果,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