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厢式货车减阻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厢式货车的减阻方法-主动控制边界层法和被动控制边界层法,主动控制边界层法利用导流滚子给边界层注入动量,以推迟边界层的分离,使尾涡区变窄,从而减少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被动控制边界层法是在厢式货车厢体的迎风面上安装井字形隔栅,利用井字形隔栅的导流作用,减小厢体迎风面的压力,推迟厢体上表面前部边界层的分离,改善了气流绕流的状况,从而减少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两种方法的减阻效果都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对风窗玻璃的外流场特性进行数值仿真,以揭示其对雨滴运动的影响。首先,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构建风窗玻璃模型的计算域,并生成网格控制域。设定边界条件,重点区域采用控制混合网格,建立风窗玻璃外流场的气流模型。然后,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气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压力分布特性和附着气流速度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的风窗玻璃表面附着气流特性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接着,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气流速度和风窗玻璃倾角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气流速度只对表面压力和附着气流流速的数值产生影响,不影响风窗玻璃表面压力分布规律和附着气流的流向规律。改变风窗玻璃倾角对外流场特性影响较大,随着风窗玻璃倾角的减小,附着气流的整体流速趋于均匀。最后,研究了不同气流速度对雨滴运动的影响,这对雨滴运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参考被动减阻的机理,在MIRA车身的几个位置设置射流口实现射流吹气,以达到降低模型迎风面压力或增大背风面压力的目的。对比MIRA原模型瞬态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对几个射流工况和原模型的瞬态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阻力系数、表面静压系数和方向涡量的对比,确认了局部射流的减阻效果。最终实现气动阻力系数降低16.3%。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生结构对某轿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先对原车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再在原车的尾部加装扰流板和采用非光滑棱纹仿生结构,并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车辆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棱纹形态的仿生表面能够延迟气流分离,较好地梳理了尾部气流;在高速行驶时,采用带有扰流板和棱纹仿生结构有显著的减阻增稳效果,最大减阻率为2.59%,升力系数下降幅度在55%以上。  相似文献   

5.
汽车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减阻特性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研究了凹坑型非光滑车身表面的减阻特性.首先探讨了凹坑单元体矩形、菱形、等差等不同排列方式的减阻效果,选取了减阻效果较好的矩形排列方式;然后以单元体直径D、横向间距W和纵向间距L为设计变量,以气动阻力最小为目标,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接着利用CFD仿真得到各样本点的响应值,并据此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最后在验证了近似模型的可信度基础上,以近似模型进行全局优化.结果表明:凹坑单元体矩形排列最大可达7.62%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6.
倪捷  刘志强  胡国梁  范秦寅 《汽车工程》2015,(12):1390-1394
本文中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生结构对某轿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先对原车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再在原车的尾部加装扰流板和采用非光滑棱纹仿生结构,并进行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车辆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棱纹形态的仿生表面能够延迟气流分离,较好地梳理了尾部气流;在高速行驶时,采用带有扰流板和棱纹仿生结构有显著的减阻增稳效果,最大减阻率为2.59%,升力系数下降幅度在5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相似文献   

8.
以颗粒捕集器旋转式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旋转式载体的多孔介质仿真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了旋转式过滤体内部气-粒两相流的速度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排气流速、直径比、进气扩张角等参数对过滤体内流动均匀性和涡流损失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捕集器入口流速从20 m/s提高至80 m/s时,过滤体内气流流动均匀性会增加,但流场基本结构变化微小;当过滤体直径比在4~6之间变化时,其数值越大,过滤体表面的流动均匀性越差,过滤体利用率越低,当直径比继续增加到超过某一特定数值后,过滤体内流场分布基本不再发生变化;当进气扩张角在60°~120°之间变化时,扩张角越大,颗粒捕集器扩张管内越容易产生涡流,并首先在过滤体相对位置为0.8的地方产生,随着扩张角的增大,涡流强度和区域都会增大,减小扩张角可以减弱过滤体内进气回流现象,改善流场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大容量UPS电源车在首次设计制作中,发生骨架强度不够、厢体变形的情况,在对厢体骨架进行加固后,厢体再未发现变形情况,针对此次厢体变形整改情况建立加强前和加强后厢体骨架模型,运用ANSYSWorkbench对厢体骨架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通过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厢体骨架在方案改进前后的应力和应变,得出厢体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冷藏汽车厢体内的气流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郜友乐 《专用汽车》1998,(1):11-14,24
根据冷藏汽车厢体内循环风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对蒸发器出口空气的流动特性和气流在货堆里的流动特性的分析,提出设计冷藏汽车不仅要考虑制冷机组的制冷量与厢体匹配,而且要考虑循环风量与厢体匹配。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厢式货车加装不同结构形式导流罩的外部流场,证实了空心薄壁型导流罩比实心块状导流罩减阻效果更好.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导流罩的高度、导流罩与厢体间距离的变化均能影响厢式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并且存在最佳高度和最佳距离.文中采用RNGκ -ε湍流模型进行计算,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MPV车型进气格栅开口角度对整车风阻性能和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CFD数值仿真对某MPV车型在不同车速和不同进气格栅开口角度下分别进行仿真,分析进气格栅不同开口角度对整车风阻系数、发动机舱内流阻力和散热器进风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进气格栅全关状态相对于全开状态,整车风阻系数可有效降低3.37%;随着进气开口角度的增大,不同车速下发动机舱内流阻力均呈现出先逐步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中高速工况下,格栅开口角度过大会导致发动机舱上方部分区域出现气流漩涡现象,中冷器下方冷却气流出现大量逃逸现象,结果导致散热器进风量降低。仿真分析结果为整车开发前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种减阻方案,分析了各方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和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阻效果与横摆角、阻流板高度、侧裙高度、底部控制槽抽吸速度和尾部控制槽气流喷射的速度与角度有关,4种减阻方案的气动阻力最大降幅分别为9.4%,10.4%,13.5%和4.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宜根据汽车运行环境采用动态控制方法,以达到最优减阻效果。汽车模型风洞实验验证了本文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产客车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风洞试验是研究汽车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降低燃油消耗、改善行驶性能提供依据。文中对1∶5的客车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得出3种前部形状减阻效果的分析,指出棱角过渡的前部造型边角稍加圆滑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阻效果。车身表面压力分布的测试结果,可为合理选择发动机冷却进出风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风洞试验,开展了关于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方背Ahmed模型尾部分离流动的控制效果的研究。通过PIV速度测量,揭示了静态环境下激励器诱导离子风的气动特性,然后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和尾部流场的变化,分析了在激励电压下模型的减阻率,并阐述了其减阻机理:等离子体激励器可有效控制尾部流动,提高模型尾部压力,从而达到减阻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提高,激励器控制效果减弱,在17 kV的峰值电压下,激励器可获得最大诱导速度;因此,在10 m/s的风速和17 kV的峰值电压下减阻效果最佳,主动减阻率为-4.58%,总减阻率达-9.02%。  相似文献   

16.
高速车辆气流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了车辆气流噪声与表面脉动压力关系的基础上,在风洞中对车辆表面脉动压力的分布、频率特性及速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流在A立柱后产生分离并形成螺旋向上的纵向涡,使得在前侧窗附近的表面脉动压力明显地高于其他区域,成为主要的噪声源区之一;车辆表面脉动压力的能量与气流速度的4次方成正比;车辆表面脉动压力的幅值在低频率时较大,并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比较了不同形状的A立柱对侧窗表面脉动压力的影响,对降低汽车气流噪声作了初步探讨,发现A立柱形状与脉动压力的特性关系不大,但对脉动压力的大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天线阵列的错位布置对微波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加热效果的影响,利用CST仿真软件对不同错位位移的天线阵列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不同错位位移对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加热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移动方向下错位位移对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天线阵列的错位位移的增大,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的加热效率降低,加热均匀性提高;错位位移相同时,沿X向移动加热沥青混合料模型的加热效率和均匀性均比沿Y向移动好。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的头部形状设计了一款仿生导流罩,安装在整车上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减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行设计的6款导流罩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但模仿海豹头部形状设计的仿生导流罩可大幅度改善驾驶室顶部的流场结构,减阻效果更好,其阻力系数比原始货车模型降低31.1%。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本田节能大赛参赛的本田125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目标是实现电喷改进。首先在GT-POWER中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计算,分析不同直径的节气门体对发动机进气管负压影响来确定节气门体直径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压缩比对发动机功率扭矩的影响来确定压缩比的改进。从而针对节能竞技大赛发动机的常用转速和目标经济转速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发动机性能,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0.
基于FSI方法的轮胎横向花纹沟泵吸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baqus对具有横向花纹槽的轮胎滚动进行仿真,提取轮胎沟槽表面在轮胎接地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形曲线。建立单个横向花纹沟和其周围的空气域模型,在沟槽表面加载变形曲线,利用FSI方法分析了横向花纹沟尺寸对轮胎花纹沟泵吸噪声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可知,轮胎花纹沟泵吸噪声随着沟槽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沟槽深度的变化不明显。本文结果与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FSI方法分析轮胎花纹沟泵吸噪声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