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23日,华为在官网发布自动驾驶项目RoadReader测试结果。该创新项目是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先发射的"一颗子弹"。因为自动驾驶能结合华为人工智能手机、车辆网、芯片和5G通信等多个优势技术。一辆保时捷Panamera跑车实现无人驾驶。华为的特别之处在于用手机Mate10Pro实现汽车接管,包括充分利用Mate 10 Pro中的AI功能,自动识别1000多种不同的物体,并适时规避。"RoadReader"项目突破了华为目标识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24,(5):30-32
<正>随着高阶功能逐步落地,汽车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向上增长,而高阶功能对数据传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受益下游多行业持续发展,国内连接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华为与新势力有望推动智能化加速。自2024年以来,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环节,华为和新势力纷纷进行关键布局,推动车端配置升级。智能驾驶环节,华为、小鹏等推出可实现NOA(自动领航)功能的车型,推动智能驾驶从L2向L3升级;  相似文献   

3.
<正>华为进军汽车领域,华为车BU已成为行业内最大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可以看到,华为是智能汽车领域具备全栈开发能力的稀缺玩家,并且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机会点。华为进军汽车智能化的历史脉络与背景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将其分为业务初探期、合作研发期,以及产品落地期三个阶段。2013年,华为从车载通信模块入手,初探车联网业务。2016年,华为重点围绕5G技术构建自身在车联网的技术与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国际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及中国市场发展研讨会"和"2010国际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及中国产业化研讨会"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变速器市场份额超过70%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而东欧、西欧、中国、印度、南美和南非等国家的自动变速器市场份额都在40%以下。放眼全球,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巨大。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技术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华为5G+C-V2X车载通讯技术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可支持智能汽车更快获取高精度地图等道路数据;C-V2X可支持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其他车辆、弱势交通参与者等进行直连通讯,该技术基于华为自主研发的5G车载通信模组MH5000和5G通信芯片  相似文献   

6.
<正>江淮汽车日前与华为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将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据悉,双方还将利用江淮汽车在汽车行业的积累,华为在5G、AI、云等核心技术和产品方面优势,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携手加快相关产品与方案  相似文献   

7.
Q熊老师您好!我在网上看到华为L4汽车的视频,介绍说这款车的技术“吊打”目前所有的进口车、合资车及国产车,真是这样吗?请您给我们科普一下!湖北读者:李小明A如果单从自动驾驶技术这一角度来评说,目前华为L4的技术确实领先。自动驾驶技术一共有L0~L5这6个等级,目前有很多厂商已经成功研发出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甚至已经把硬件装配到了量产车上。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华为在苏州成功举办华为自动驾驶网络技术峰会,与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共同探讨自动驾驶网络产业的发展前景、标准定义与前沿技术,并宣布成立华为数通自动驾驶网络联合实验室。华为数通自动驾驶网络实验室首席架构师韩涛在技术峰会上指出,网络消除人工断裂点迈向自动驾驶,需要跨越4大技术鸿沟:"以网络语言作为主要编排方式"与"以业务意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华为与德国汽车制造公司奥迪正式宣布了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下一步合作计划,并通过最新的奥迪Q7展示了双方的先进技术。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Saad Metz表示:"我们致力于高度自动驾驶功能和面向未来的车辆-基础设施(V2I)通信技术的联合开发。全球多项实践活动证明,奥迪已跻身高度自动驾驶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互联网行业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愈加清晰。不仅传统整车厂开始根据现有或引进的资源,开始各有侧重的智能汽车研发体系,而且更有谷歌、苹果、乐视等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智能造车的领域,因此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等前沿技术变得炙手可热。特别是前不久百度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并计划3年后商用,5年后量产,更昭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指日可待。一方面,汽车逐渐变得会"说话"。"说话"意味着让车辆具备更多智能的功能,这改变了以往汽车只是代步工具的形象,进  相似文献   

11.
正小鹏汽车正式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上搭载"SR自动驾驶环境模拟显示"功能的企业。该功能拥有行业首创的人机交互体验,用户可以在使用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时,通过车内大屏清晰看到车辆的行驶状态及周围的交通环境,提升用户驾乘的体验感及安全感。小鹏汽车将自动驾驶感知、定位系统、高精度地图、高清渲染画面进行融合模拟显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汽车保险业主要呈现出两种态势:渠道不断增加,但盈利却在下滑。保险公司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难题、增加客户粘度,从而开始涉足汽车后市场。保险业步入后市场,或将成为未来保险业实现盈利增长和服务完善的发展趋势。"保险公司为了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也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难题、增加客户粘度,从而开始涉足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一些骨干企业目前河南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已有50多家,分布在郑州、洛阳、鹤壁、漯河、新乡、南阳等地。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07,(3):44-46
日前,美国权威汽车杂志MOTOR TREND授予梅赛德斯·奔驰全新GL450豪华越野车“2007年度最佳SUV”荣誉。在针对过去12个月中上市的所有SUV新车型的评比中、梅赛德斯-奔驰GL级豪华越野车击败其他21个对手,加冕年度最佳SUV车型。据悉,这是梅赛德斯·奔驰首次涉足这个主要由美国汽车厂商统治的细分市场,其成功胜出无疑进一步显示出GL级豪华越野车在此市场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各类汽车相关企业为在竞争中拔得头筹,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科技。2016年是虚拟现实爆发之年,各个领域开始涉足其中,汽车领域也不例外,但汽车行业的虚拟现实技术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十三五"规划中,相关部门大力推动虚拟现实的发展,本文对虚拟现实在汽车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虚拟显示技术与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安全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首要前提,自动紧急避撞是保障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功能。文章首先分析了自动紧急避撞功能的典型测试场景;其次,基于典型测试场景,研究了自动紧急避撞功能的测试与评价方法;最后,根据提出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对自动驾驶汽车自动紧急避撞功能进行了实际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动驾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自动驾驶汽车将挽救美国3万人的性命。自动驾驶可以根据道路车流情况,运用大数据计算出最佳行驶路线,帮你节省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自动驾驶汽车将为美国出行者节省40%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5月31日,中国联通、元征科技、华为终端就“3G在汽车后市场的应用战略合作”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张明山先生和元征科技董事长刘易之先生、华为终端CEO陶景文都作了精彩发言,大家表示:元征科技作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先锋,在汽车后市场中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服务网络;中国联通作为中国3G领域的领军者;华为终端则拥有先进的3G技术,  相似文献   

19.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宣布,他们的汽车已实现全自动;为了成为世界上最有经验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测试超过400万英里。Cruise AV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无方向盘、无油门踏板和无刹车踏板的无人驾驶汽车;Cruise AV电动车达到了零排放、零碰撞事故和零拥塞的"三零"自驾指标。福特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送货服务;福特汽车将其自动驾驶汽车计划扩展至迈阿密。Aurora专注于无人驾驶汽车底层技术方案的研发,为多家著名车企提供自动驾驶的中枢神经系统。美国加州是全球首个为无人驾驶汽车制定法规的州郡,新法案允许未配备驾驶员、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的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目前拿到测试许可的公司已经达到50家,DMV要求它们拿到许可满一整年后,提交一份"自动驾驶汽车脱离报告"。  相似文献   

20.
《驾驶园》2019,(12)
<正>坐在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轿车里,就可以开启一段美妙的旅程。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边喝咖啡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不再是奢望,甚至还可以将前排座椅旋转,和朋友家人共同享受轻松时光。自动驾驶在解放驾驶者的同时,也为不会开车的人带来更多可能。汽车制造和贸易商学会的最新研究显示,未来有60%的出行困难群众能享受到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出行便利。这类人群中,有一半人想借助自动驾驶汽车拓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到餐厅品尝各种美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