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企业、行业专家通过分析汽车售后服务现状;认为当前汽车后市场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看如何把握?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面对市场的兼容性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汽车后市场面临诸多考验。一是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目前虽然没有完全进入汽车社会,但随着用户的增加,用户群体的转变,对汽车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企业、行业专家通过分析汽车售后服务现状;认为当前汽车后市场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看如何把握?1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面对市场的兼容性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汽车后市场面临诸多考验。一是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目前虽然没有完全进入汽车社会,但随着用户的增加,用户群体的转变,对汽车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  相似文献   

3.
动态信息     
<正>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张延华会长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4月2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张延华会长出席第九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后市场变革与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张延华会长指出,相比传统燃油车多年来发展形成的成熟售后服务体系而言,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处于起步阶段。他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背景、售后模式与市场格局、企业经营条件和要素、售后体系的诸多变化及当前面临的难点和痛点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国内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起步较晚,用户满意率不高,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跳脱出固有的被动服务的思维模式,借助信息化的强大力量刻画用户画像,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主动推荐售后服务系统,由"用户主动预约"向"主动预约用户"转变,扭转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态势,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剑平 《汽车与配件》2014,(11):32-33
<正>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环境、落后的企业现状和诸多的发展瓶颈,严重制约着整个后市场的健康发展。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产销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后市场也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由此形成了2万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与其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更是迎来新的曙光,快速增长的需求推动着汽配后市场的更快发展,从制造到创造,从产品到品牌,从单一的商品买卖到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后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汽车后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的确,汽车后市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环境、落后的企  相似文献   

6.
声音     
王笃洋: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由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寰球汽车传媒联合主办,车人网承办的2013(第三届)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暨中国汽车售后服务优秀品牌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把握价值趋势发现价值服务"为主题,对2013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新现象、新动态以及2014年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讨论。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会长王笃洋在第三届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上表示,2013年我国私车保有量将超过一亿辆,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车企想深度出海,势必要面临接踵而来的考验。谁能披荆斩棘,跨越层层关卡,直击市场和用户,谁就是出海之路最后的赢家。放眼望去,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车企一方面通过价格竞争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考虑深度出海。在出海过程中,自主品牌会获得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必须对诸多挑战保持审慎态度。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最近表示,对中国车企来说,出海的机遇大于挑战。虽然有欧美汽车巨头推迟了电动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来自于整个汽车产业各方面的信息,都已经表明汽车后市场已经趋近成熟,是该发生质变的时候了。不论是秉持"轻资产"、"快速扩张用户规模"抢占入口,尝试依靠巨大的用户流量进入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占据既有资源优势同时又不得不面临新挑战的传统汽车服务公司,而当汽车后市场遇上互联网时,更加贴近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9.
车主访谈     
韩超  窦伟杰 《商用汽车》2015,(1):100-104
<正>访谈手记商用车售后服务应围绕用户需求做文章不可否认,商用车市场通过2年时间的战略调整,在售后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与内容的同时,也增设了很多人性化的售后服务措施与客户关怀项目,为商用车的维修保养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乘用车通过引入先进4S店模式提高了服务水平,而商用车售后服务至今还在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要知道,商用车企业能否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售后服务会影响到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如果用户在接受维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汽车制造商不仅面临着市场趋于饱和、竞争白热化、新势力"搅局"等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J.D. Power 2019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显示,中国意向购车者的拥车意愿、购买动机、品牌喜好等都在逐渐转变。洞悉并响应潜在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黄珣 《汽车与配件》2014,(24):30-31
<正>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进入家庭,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经历了井喷式增长之后,汽车新车销售增速放缓,而售后市场成为具有可持续性的利润增长点,很多车企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售后服务领域。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售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03,(17):6-6
4月23日,由中国汽车要闻主办,本刊及东方汽车网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国际研讨会——“入世后中国汽车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市场:挑战与机遇”,如期在上海四季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潜力愈加凸显。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汽车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呈现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汽车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也对汽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汽车售后服务必然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博世集团在汽车技术领域拥  相似文献   

14.
资迅速递     
《汽车维修》2012,(4):48
汽车售后服务问题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近日发布2011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在汽车用户投诉的部件问题中,发动机故障问题上升至首位;汽车售后服务问题呈持续增长态势,"屡修不好"令汽车用户在维修过程中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以"权威、专业、公正"为基本原则精心打造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盛会聚焦后市场新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全力助推中国汽车产业正能量前行论坛议题1以数据为驱动的后市场变革与机遇2汽修行业现状及挑战3打造汽车后市场公共交易平台4后市场渠道变革5汽配领域的行业剖析与市场洞察6售后新模式新连锁7传统售后服务体系的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8汽修门店信息化9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尤其是本土民族企业如何面对整车平台上的电子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预测,10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能达到1亿辆。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汽车销量增长率停滞不前,汽车市场将从新车需求驱动的不断增长转向变化较少的多数需求来自于二次购车和多辆购车的成熟市场。这种市场变化将导致顾问式消费模式的产生及对售后服务期望值的变化,因此经销商必须重新审视其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1,(40):44-44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1中国汽车测试展上,穆格公司下属的穆格工业集团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系统。穆格亚太区测试与仿真业务总监TomPierce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用户的需求也更趋多元化。穆格正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帮助客户实现更为灵活的测试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4500亿元2013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500亿元,预计2015年整个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7660亿元。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新兴增长点。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将是汽车后市场的洗牌之年,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厂商逐渐发力,汽车后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其中能体现出差异化服务理念的品牌将很可能在后市场乱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超过2 90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可预计未来汽车售后服务业务需求将持续增长,宝马是汽车业内第一家将售后服务进行品牌化管理的企业,同时也是豪华车售后服务领域的领跑者。近年来,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非常迅猛,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顾客满意度和售后服务管理为主题,结合宝马品牌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提出如何提高顾  相似文献   

20.
<正>2.4出行即服务在基本情况下,到2035年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代理商可以在出行即服务业务板块实现显著收入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竞争激烈。欧洲市场潜力相对较小,但是传统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代理商仍有较大机会主导市场。塑造全新出行环境有助于充分挖掘利润潜力。这意味着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代理商需要成为“全方位出行服务提供商”,而这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原因在于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代理商可以控制端到端用户触点并优化所有次级收入来源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