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应用声传递向量技术对某商用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特征频率计权系数和场点权重系数确定多特征频率下对车内综合声场声学贡献量最大的关键车身板件的方法。接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以关键板件振速和1阶模态频率为目标,板件与阻尼层厚度为变量的非线性的响应面模型,通过优化确定了变量的最佳组合。优化方案的实车试验结果显示车内噪声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靳畅周鋐 《汽车工程》2015,(12):1438-1444
在应用声传递向量技术对某商用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特征频率计权系数和场点权重系数确定多特征频率下对车内综合声场声学贡献量最大的关键车身板件的方法。接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以关键板件振速和1阶模态频率为目标,板件与阻尼层厚度为变量的非线性的响应面模型,通过优化确定了变量的最佳组合。优化方案的实车试验结果显示车内噪声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客车白车身的试验模型和车门车窗的有限元模型求取结构模态信息,获取结构20~200 Hz的振动速度特性后,建立车内空腔的边界元模型.在LMS Virtual.Lab中计算声学传递向量特性,从而进行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得出各板件对车内场点总声压的贡献度,并找出对车内某点声学贡献大的板件.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改善了该车车内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中型客车进气口辐射噪声和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首先根据车内声模态试验结果和对道路试验数据的偏相干与频谱分析结果,找到了主要噪声源为进气口,并确定了消声目标频段。接着研究了空滤器滤芯与穿孔管的声学特性,建立了进气系统有限元声学模型,并通过对比进气系统传递损失仿真曲线与怠速进气口噪声频谱,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针对目标频段设计了进气消声器,使进气系统的传递损失在250~400Hz频段平均达24.7d B。最后进行了道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消声器有效降低了进气口辐射噪声和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车身密封系统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对某四门三厢轿车的车内气动噪声的构成成分-泄漏噪声及外形噪声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开窗法”调查了车身各密封部件对车内泄漏噪声的贡献.结果表明,泄漏噪声主要发生在中高频段,且对车内总噪声的贡献比外形噪声大;车门、后视镜和侧窗的密封是该轿车最重要的泄漏噪声源,但具有不同的特征频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车内噪声,应提高汽车仪表板的隔声性能.采用声学边界元方法求解仪表板的透射总声功率,找出仪表板透射声场的最大声压点位置,即"目标场点".将仪表板划分为几个区域,分析它们对"目标场点"的声贡献量,找出仪表板隔声的"关键区域".在"关键区域"敷设声学包装,利用结构- 声耦合法,建立复合结构仪表板模型,计算其隔声量.结...  相似文献   

8.
在简单介绍了Beamforming声源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车外气动声源与车内噪声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之后,在整车气动声学风洞中应用流场外声阵列与车内2个参考麦克风同时进行车内外噪声信号的同步测量,应用频域内声源识别的传统的Beamforming算法和改进的CLEAN-SC算法,识别出了车外的气动噪声源分布,并分析了车外声源与车内噪声的相关性,得出车外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相对贡献度。结果表明:频域内改进的CLEAN-SC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Beamforming算法在动态范围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局限性,且算法稳健,使该项技术在风洞内的应用更具实用性。对车内噪声而言,在较多的特征频段,车外后视镜作为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度最大。但在一些特征频段,前雨刮和门把手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利用内饰材料吸声性能来降低车内噪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设计阶段车内吸声系数目标值的建议值;并指出可以用车内噪声源声压级LP与语言清晰度AI作为内饰材料声学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分析建立了车内声腔声学模型,结合对车内噪声峰值频率和声腔模态频率的对应性分析,找出了板件辐射噪声的主要贡献频率。通过对板件贡献量分析找出对驾驶员右耳声学贡献量较大的板件,确定了阻尼材料的最佳粘贴位置和厚度。实车测试表明,粘贴阻尼材料后车内(90 Hz处)声压级降低了4.97 d B,达到了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客车主要噪声源识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偏奇异值分析法识别噪声源的基本原理,采用了近场声压测量法,同步采集15个传感器的振动与声压信号,识别出客车车外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分析出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并做出降低车外噪声的预测分析。所采用的试验与分析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声源定位准确的特点,并且可以准确预测零部件的改进对车外噪声的影响。试验研究和实车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复杂的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2.
某微型客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为1100 r/min附近时车内存在轰鸣噪声,严重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通过道路试验,对车内噪声和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实车测试.通过以信号处理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分析,确定该车内轰鸣噪声系由传动轴中间支撑振动激励传递至车身,并激励乘坐室顶棚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所致.提出采用更改传动轴中间支撑衬套刚硬度和在车顶粘贴阻尼贴片的减振降噪措施,取得最大降噪5 dB(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某轻型卡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转速在2000r/min以上车内噪声过大的原因,利用噪声频谱分析找到贡献较大的声源,采用优化噪声源及增加声学包装两种途径降低车内噪声,并试制样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内噪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应变能分析和板件单元贡献分析的车身阻尼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汽车车身有限元模型与乘坐室空腔有限元模型,以声固耦合方法为车内噪声分析预测手段,分别以车身模型的模态应变能信息和对车内场点的板件单元贡献信息为指标,确定了对车身板件进行阻尼处理的位置和面积.并通过实例验证了2种阻尼处理方法的效果.模态应变能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板件单元贡献指标对特定工况下的噪声问题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控制车内噪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某国产桥车的强烈的车内噪声,进行了该轿车的空腔声学模态分析,使用ANSYS有限公司分析软件得其声学模态频率和振型。在结合声学试验分析和该车辆顶,前风有限元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降低车内噪声的改进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噪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_lab模态分析系统测量了某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采用Spectral Ac-quisition模块测量了声传递函数,用PolyMAX(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分析方法进行了模态参数的识别。通过试验分析获得了该轿车车内空腔共鸣频率和三维模态形状。该方法为控制和降低轿车车内低频噪声提供了参考,为轿车车内空腔声学模态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轿车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车室声腔声学有限元模型,以及声固耦合模型;进行了车身结构模态分析、车室声腔声学模态分析和耦合声场模态分析.研究了声固耦合系统在发动机和路面激励作用下的车内声学响应,预测了车内振动噪声并分析了车身各板件的声学贡献.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得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简化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从物理声学和心理声学角度出发,针对10辆典型乘用车,在精密级整车半消声室内进行了车内噪声测试,得到指定测点在多个稳态工况下的噪声信号,使用以多项式核函数为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维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特征降低至4维,包括尖锐度、粗糙度、清晰度指数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并得到了所提取的主要客观特征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变化规律:当发动机转速达到1 800 r/min附近时,尖锐度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出现峰值,粗糙度和清晰度指数出现局部极小值。  相似文献   

19.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相干函数及偏相干函数的相关理论,对偏相干函数在汽车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它们的计算过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偏相干分析在识别汽车噪声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