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斌  叶常景 《汽车科技》2010,(2):61-63,67
通过对发动机附件及其支架的振动信号进行总值和阶次分析,结合基于阶次分析的计算位移,确定振动信号的主要频率成分及最大振动和最大位移产生时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并结合疲劳损伤理论,确定了考核发动机附件及其支架可靠性的各个转速和持续时间,为相应耐久工况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严辉  周正  张玲 《天津汽车》2010,(7):44-46
在汽车NVH试验分析过程中,发动机转速通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信号,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的转速是通过转速表测量给出的。文章通过对某汽车发动机升速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并与转速表所得转速信号进行了比对,验证了所提取转速信号的准确性。该方法利用汽车振动和噪声与发动机转速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获取相应发动机转速,从而更方便快捷地得到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信号。  相似文献   

3.
基于振动信号的发动机转速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发动机气缸振动信号测量转速的方法.通过采集发动机气缸内部混合气燃烧时的振动信号,利用Labwindows/CVI软件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低通滤波,结合发动机的振动源以及发动机振动与转速之间的关系,得出发动机的转速.试验证明,此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设计与试验中,侧重于活塞、曲轴等构件,而对于附件轮系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国内车企在发动机自主研发中,应增加关于附件轮系的试验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整体质量.本文以附件轮系台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台架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安装要点,随后开展了台架耐久性试验,在该试验中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N...  相似文献   

5.
混合动力汽车用发动机起动振动与噪声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混合动力汽车用发动机进行了冷起动条件下的振动与噪声试验,测试了发动机机体振动加速度、发动机噪声、气缸缸压、点火脉冲信号及转速信号,分析了发动机起动瞬态过程中振动与噪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起动阶段的噪声与振动信号表现出明显的非稳态特征,且幅值比怠速时大;高频的振动与噪声和低频的气缸压力波动关系不大,可能与拖动电机的高频转矩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车内异常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在整车半消声室,通过对振动噪声的主观评价,并结合振动测量及发动机转速跟踪测量试验进行了振源识别,找出了引起车内异常噪声的原因,采取改进发动机悬置结构的方法消除了车内异常噪声,提高了该轿车的振动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7.
众多汽车NVH问题是由发动机机械运动引起的,配气机构作为发动机重要的机械组成部分,其气门运动引起的敲击振动、噪声特征与传递路径相关,且受发动机转速、润滑等因素影响.本文将从试验角度对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敲击特征进行研究,建立配气机构气门敲击特征识别试验台,开展气门敲击特征频率识别及其能量与发动机转速、润滑的依存相关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振动是评价摩托车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振动的有效控制直接反映出摩托车制造企业的开发和设计水平。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和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在振动理论上,常用多个谐波振动来描述发动机的振动,其中,振动频率和发动机的转速相等的叫一阶振动。一阶振动振幅最大。摩托车驾驶者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一条  相似文献   

9.
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SUV车动力总成产生的异常振动,运用自主开发的模态分析系统,通过动力总成单独的模态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和转鼓试验,连续测量换挡杆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换挡杆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是飞轮壳和离合器壳刚度相对较低,以致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偏低,落在发动机工作转速对应的2阶激振频率区间而引起共振。通过对飞轮壳的结构进行改进,消除了换挡杆的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试验车后排右侧乘员处低频轰鸣声的特性及传递路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确定发动机的2阶振动是该低频轰鸣声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发动机的后悬置点传递到车身而引起的。提出了安装动力吸振器来减小发动机后悬置点处对振动传递的方法,并通过锤击试验和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表明,在该车前副车架后悬置点处安装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抑制其发动机转速为2 040 r/min时后排产生的低频轰鸣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冷却系统的缺点,实现对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精确可调,并减少冷却系统附件功耗,使用电控部件(电子风扇、电子节温器、电子水泵)来取代传统冷却系统的机械部件。进行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流量分布试验、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和风扇、水泵、散热器的单体试验,为冷却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提供了依据。使用Flowmaster软件的控制元件完成对水泵及风扇转速的控制以及电子节温器(可控开度的三通阀)的PID控制,完成了高效冷却系统的建模。比较了原机和高效冷却系统附件在NEDC循环工况下的功耗。结果表明,高效冷却系统在NEDC循环工况下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FFT与DFT相结合的频域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汽车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从而提取发动机的转速信息。实车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基于发动机转速的高阶频率,对所提取的发动机转速进行修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十、试验时发动机所带的附件发动机在进行各项试验时,所带附件按表3规定。凡属维持发动机工作所不可少的附件,如燃油输油泵、燃油喷射泵、分电器、水泵、增压器、中冷器以及风冷发动机的风扇、导风罩等附件一律带上,表3中不另列入。凡属不是为发动机本身服务的附件,对发动机来说是额外的负载,如制动用的压气泵、空调用的冷气泵、动力转向用的液压泵等附件一律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车用发动机出现的高压油管断裂的问题,经过试验测试,确定了高压油管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种解决措施,一是改变喷油系支架刚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使共振转速出现在发动机不常用的转速范围内;二是将喷油泵与驱动齿轮间的连接方式改用法兰连接,以避免由于喷油系连接轴的加工误差和安装同轴度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方案对油管泵端的振动控制得非常好,避免了喷油泵端共振的发生,可以有效解决高压油管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发动机振动信号的基频与转速之间的数学关系,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采集系统,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振动信号的基频,提出了一种精度高、易于实现的发动机瞬时转速检测算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过与实际转速比较,该算法的误差率在1%以内,准确性和鲁棒性均符合测量求,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排气歧管断裂分析及其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的主要受热件,工作热负荷大,振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某新开发的发动机在进行A lpha样机耐久性试验时发生了排气歧管断裂故障。文章分析了如何借助CAE软件分析该排气歧管发生断裂的根本原因,基于失效原因提出了新的排气歧管设计方案,并使用CAE软件NASTRAN 2005对新旧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认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嵌入式工控机的控制下,应用NI数据采集卡及LabVIEW软件,完成了对非共振型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和光电式转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实现了基于机体振动检测的汽油机爆震在线检测。完成了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通过信号采集模块、处理模块、爆震判别模块和数据保存模块,实现了基于LabVIEW的爆震识别。对某3缸汽油机进行爆震试验,通过分析振动信号,确定了爆震特征频率范围和爆震阈值,并研究了阈值的影响因素。最后进行发动机爆震状况在线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检测系统对发动机爆震的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一辆进行三级保养后不久的东风EQ1 40型汽车 ,其发动机为EQ61 0 0— 1柴油机 ,运行中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嗒嗒、嗒嗒”异常响声 ;经多次调整气门脚间隙 ,异响仍未排除。起动发动机 ,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察听发动机声音 ,发现异响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加大 ,且发动机振动加剧。对各缸进行断火试验发现 ,第 4缸断火后异响减弱 ,振动也明显变轻。为排除故障 ,对发动机进行了部分解体检测。抽出第 4缸活塞连杆组检查 ,气缸并无拉缸痕迹 ,活塞连杆也没有弯曲或扭曲 ,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配合间隙正常 ,连杆轴承以及曲轴连杆轴颈配合也无异常。但在测量气…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室内台架试验道路模拟试验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逐渐成为了各主机厂进行产品开发验证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某重型车发动机悬置支架为对象,首次搭建发动机悬置支架多轴加载试验台架,通过开展载荷谱采集、数据处理、模拟迭代、损伤分析等方法研究,再现发动机悬置支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状态,且台架迭代精度较高,试验重复性好,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可靠耐久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以一台四缸发动机为例,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发动机的结构振动噪声。首先建立发动机总成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为发动机的结构修改提供依据。根据车用发动机的实际使用工况,在不同转速及爆发压力下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到发动机的表面振动速度级。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使发动机的表面振动速度级降低了5.6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