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大众MEB平台包括ID.3、ID.4和ID.6车型,它们的充电插座均满足国标《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2—2015)和《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2015)要求。在满足国标触点连接顺序、控制、交流充电枪锁止要求外,出于安全需要,还增加了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侗 《汽车电器》2022,(11):24-26+30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发展的国家战略,纯电动汽车(EV)则成为了主要突破口。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问题上,主流的标准有ISO 15118和DIN 70121,中国于2015年底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相关的充电系列标准,包括通用要求、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内容。针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易用的应用层充电协议,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充电协议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拥有 3 种交流充电桩的标准体系,分别是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2015)、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IEC 61851-1:2017)及美国和日本等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SAE J1772 OCT 2017)。不同类型的交流充电桩能否兼容是电动汽车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区充电桩相关标准的解读,分别从充电接口结 构、标准及认证方案,以及控制导引等方面给出了 3 种类型充电桩标准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提出了交流充电桩主要在智能充电模块、剩余电流保护器(RCD)和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技术(V2G)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相关结论可为充电桩企业的规划设计和检测机构的检测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电动汽车整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GB/T 18387—2008的实施情况,重点对美国新施行的SAE J551-5 MAY2012标准进行解读,给电动汽车整车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2015年12月发布的GB/T 18487.1—2015针对充电系统单独规定了需要配备充电枪电子锁的要求。本文根据此规定的要求,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对充电枪电子锁的功能逻辑进行了目标分析及逻辑设计,为同行业的后续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关乎整车的安全性,车辆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充电异常的情况,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某纯电动汽车在点火锁处于关闭状态下直流充电异常的案例,结合整车控制通信架构讲述该纯电动汽车快充系统无法充电的异常原因分析及排除过程,为电动汽车从业者提供一些整车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思路和充电异常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建立整车模型。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分别依据GB/T 19753—2005和GB/T 19753—2010两版国标中规定的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规定的工况及测试条件,对车辆能量消耗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所开发的整车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的同时,研究新旧两版国标对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能量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非车载充电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GB/T 27930-2011规范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本文就通信协议进行研究,并搭建监测系统进行试验,为通信协议的监测和通信系统的调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无线充电作为汽车自动驾驶的重要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磁耦合进行能量传输,其工作过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针对小功率无线能量传输已经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可以参考,但是车辆这种大功率的无线能量传输尚无标准可参考。基于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8775.5—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5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解读了GB/T 38775.5—2021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并且给出了样品测试时的影响因素及要求,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研究国内外有关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基础上,重新推导了各标准中绝缘电阻的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假设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现有标准中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测量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在测量值与假设完全相符的情况下,GB/T 18384.1—2001中附录A的计算方法才会与GB/T 31498—2015及GB/T 18384.1—2015中计算方法的结果相等,并等于电动汽车的实际绝缘电阻值;一般情况下GB/T 18384.1—2001中标准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甚远,只有在极端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计算结果才会与GB/T 18384.1—2001中附录A的计算结果相等。最后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为电动汽车绝缘电阻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项目.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储存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应用,如安全性、寿命以及成本等.早在2015年,国家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性能方面有GB/T 31484—2015,GB/T 31486—2015...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骚扰的超标问题,介绍国家推荐标准GB/T 18387-2017,通过对某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辐射发射试验,阐述电机驱动系统及轮速传感器的EMC特性,分析电机驱动系统及轮速传感器的EMC问题及其干扰机理,并提出整车辐射发射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使整车试验通过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碰撞后电安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2015年,我国发布了GB/T 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并纳入工信部公告管理。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对于电安全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原有的碰撞后电安全提出修订。本文提出了电动汽车后部碰撞增加的必要性,同时系统的分析了防触电高压防护(电压、电能、电阻以及物理防护)四种方案改进后的要求、原理以及测试方法。重点阐述了关于电压测量中起始时间、电能要求的限值、绝缘电阻防护要求的缺陷以及物理防护测试的困难等研究。这对于指导电动汽车产品设计以及完善相关标准、法规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该研究成果已应用在国家标准GB/T 31498—2021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32694—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等3项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源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其动力电池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正常使用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国家已出台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并且在国家推出的多项优惠政策推动下,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建设作为配套设施的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是从供电电源提取能量对动力电池充电时使用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力转换装置。主要包括交流(慢速)充电系统和直流(快速)充电系统。快速充电系统通过直流充电桩对动力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实现动力蓄电池组高效、安全地电量补给。  相似文献   

18.
以现行的动力蓄电池安全国家标准GB/T 31485和GB/T 31467.3为依据,对国内外涉及动力蓄电池安全性的标准进行概述;其次,将其分别与国际标准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蓄电池安全性的研究设计及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5年9月22日,记者从工信部官网获悉,GB/T 2023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国家标准已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这将打破地方车企在当地充电桩方面的垄断。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建立整车模型。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分别依据GB/T19753--2005和GB/T19753--2010两版国标中规定的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规定的工况及测试条件,对车辆能量消耗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所开发的整车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的同时,研究新旧两版国标对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能量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