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又称为DSG(Direct Shift Gearbox的缩写,中文为"直接换档变速器"),如图1所示,是基于双轴式常啮合齿轮手动变速器MT演变而成,它保留了结构简单和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并升华为由变速器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UnitTCU)控制换档,改善了换档品质,提高了加速性能,降低了油耗及故障率,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制造成本较低,继承性好,设备投资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称DSG(Direct Shift Gear-box),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最早源于赛车运动,在2002年经过大众汽车集团的全新研发和改进,巧妙地将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经济性与传统自动变速器的方便性、舒适性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变速器,并成功地应用于普通轿车上,有人形象地称这种变速器为“超级变速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基于V-Model进行双离合变速器标定流程开发,双离合变速器标定流程包括标定V-Model、标定内容、实施步骤等;应用标定流程开展标定活动,通过标定成熟度计划管控;目标设定、桌面标定、基础标定、换挡策略标定、驾驶性标定实施,构建完整的流程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灏  孟健 《北京汽车》2011,(3):27-29
文中为湿式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设计了一种控制方案,详细介绍了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具体功能,尤其重点分析了传感检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国车企的竞争优势,文章介绍一种具有自主发明专利技术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发动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车体及其他负载。在此基础上进行DCT的换挡过程仿真分析,研究其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DCT动力系统设计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提出了一种液压控制模块(HCU)主压力设计的方法,通过初步设计计算,辅以AMESim系统仿真分析并微调计算中的参数,再通过系统测试确认完成设计,最后通过测试结果来修正液动力的影响及零件制造公差的影响,确定主压力的公差范围。针对系统需求不同的主压力,都可以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完成。  相似文献   

7.
李健 《客车技术》2009,(5):18-20,23
与AMT相比,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因为没有动力中断,使其具有与AT一样好的换挡品质。又由于取消了液力变矩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效率更高,是一种新型自动变速器。这里从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典型结构和工作过程人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介绍了换挡品质研究的内容,分析了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就换挡时刻对换挡品质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改善换挡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从12年前双离合变速器面世,双离合变速器就注定是汽车变速器技术的搅局者,正如12挡双离合变速器的消息满天飞,让其他变速器"情何以堪"在10年前,虽然已经出现了带手动功能的步进式自动变速器,但在大众化量产车中,自动变速器和运动性驾驶在人们的头脑中并无必然关联。但随着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车主感受到了更激情的驾驶,并且对其全自动变速器技术的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燃料节省(比手动变速器节省5%)感到欣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双离合变速器技术是变速器领域的最重要创新之一,  相似文献   

9.
双离合变速器的构想最早于1939年由法国人阿道夫·加尔奇提出,但最终未能实施。1940年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教授鲁道夫·弗兰克第一个申请了双离合变速器专利,并在卡车上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一、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介输科技的创新让驾驶者从繁琐而疲倦的换挡过程中解脱出来,时下,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已经占据了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在动力方面的损失较大,发动机有相当一部分的动力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采用双泵方案的技术思路,并讨论了双泵方案的技术特点与难点.通过对4种双泵方案的分析发现,由电机分泵提供执行压力、发动机分泵提供润滑冷却流量的方案更易实施,且较之传统油泵,最大功率消耗可降低80%以上.对该方案进行计算并依据液压原理图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液压控制系统是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路和阀的设计选择对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和换挡实现有很大影响。分析了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结合一种新型结构变速器,设计其液压控制系统来满足其换挡和动力传递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无同步器式机械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机械效率高,装备在电动汽车上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升续航里程。为促进无同步器式机械自动变速器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针对其换挡冲击大、易出现动力中断的问题,建立了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动力学模型,以探究换挡冲击机理和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在AMEsim中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初始转速差,换挡力条件下换挡冲击,换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接合套和接合齿圈初始转速差越大,换挡时间越长,换挡冲击越大;初始换挡力越大,换挡时间越短,但换挡冲击变大。当换挡过程初始条件为高换挡力和低转速差时,既能获得较短的换挡时间,又能得到较低的换挡冲击,换挡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离合变速器的路谱采集及台架试验应用方法,通过前期实车采集路谱数据、转化合成台架路谱测试方法、开展动力总成级的台架路谱测试,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质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台架路谱测试工况达成与整车测试基本一致,针对硬件验证可对整车开展有效替代。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汽车新技术不断争奇斗艳的今天,双离合器技术花开正当时。“更快换挡响应、更佳动力表现、更多驾驶乐趣、更低燃油消耗”概括了双离合器的特点,“动力性能如同手动变速器,无变矩器迟滞,舒适性如同自动变速器,无牵引力中断”描述了双离合器变速器必将爆发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双离合变速器专业团队——麦格纳格特拉克DCT变速器的入场,国内自主品牌应用双离合变速器动力系统的趋势已然全面爆发麦格纳格特拉克在国内早早布局并悄然登场为自主品牌带来了一股DCT的大潮10年前当大众推出换挡迅捷、燃油经济性突出的双离合变速器时,给广大汽车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随即双离合变速器开始在欧美风生水起。而国内的一些车企也看到了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势所在,但怎奈不是变速器的专业选手,再加上机械与电子精密  相似文献   

17.
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适配开发项目中,多次出现无法退出P挡即产生P081C-97故障代码。针对该问题,运用INCA等标定专业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于STT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及驾驶员操作P挡进入、退出(换挡鼓此时需同时运动),如果换挡鼓在预设的诊断阈值外仍在运动,安全系统识别后则会报出故障。通过优化换挡鼓控制逻辑、对驾驶员的操作进行识别等手段,最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某功能测试台架无法适用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问题,在国内某型手动变速器功能测试台架的基础上集成了PXI实时系统,利用Lab VIEW并结合FPGA技术搭建了适用于各型变速器的新型测试系统。以某型DCT湿式双离合器驱动泵与冷却泵性能试验为例,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当今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功能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装有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DCT)的车辆换挡时的驾驶体验,针对其换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扭矩的发动机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的需求扭矩和发动机最优扭矩计算智能停缸的缸数,利用点火正时效率计算点火提前角的改变量;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改善换挡时发动机的扭矩响应,缩短换挡时间,减小滑摩功损失和换挡冲击,明显提升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起步飞车问题,通过对双离合器进行摩擦系数理论分析及台架测试,得到摩擦系数与温度、压力、滑摩转速关系,并得到飞车与摩擦特性与滑摩转速负相关存在关系,并摩擦片沟槽深度进行整改(>0.2mm),保证摩擦特性的正相关,改善整车飞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