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回顾二者的交通发展历程、交通需求、交通状况与当前交通矛盾,判断未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发展趋势.对虹桥高铁站线路过于集聚、商务区发展预见不足规划滞后、商务区核心区设置大型会展中心等造成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优先确保的建设重点 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确定,期末基本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为世博会服务。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航空港、高速铁路、磁浮列车、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枢纽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上海对内对外的交通联系,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是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的又一重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3.
徐玉莲 《交通标准化》2010,(14):112-116
厦门火车站是厦门市极其重要的交通门户,厦门火车站枢纽片区改造是在发达的商圈内进行交通枢纽的整合,交通系统的规划无不考虑整个系统的统筹,其开发发展依赖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城市空间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10,(2):96-96
作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要交通配套设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新建的2号航站楼已正式启用,东、西交通中心以及沪宁、沪杭城际铁路也将陆续投入运营。虹桥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达150万m^2,日均客流可达110万人次,是集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磁悬浮、地铁、公共汽车等“轨、路、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王桦 《交通与运输》2011,(2):137-140
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分析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提出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定位和系统架构,描述了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了交通管理中心、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各组成部分的系统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手段。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傅盈 《交通与运输》2011,27(1):32-32
虹桥交通枢纽是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自2010年3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效益。但随着虹桥枢纽交通功能的逐步开发,将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资源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化解虹桥交通枢纽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当务之急。现发表一组文章,就此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在国内是座综合交通功能最为齐全、设施规模最大、交通组织最为复杂的综合交通体,叠加了国家会展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和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联系、大虹桥地区对外交通和向心交通,以及区域内部交通沟通等诸多交通功能,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为此,市民们抱怨去虹桥枢纽跑错路、绕不回来、忘了车停在哪儿了、跑错航站楼的……各种离奇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困惑、必然会有比较。联想起浦东国际机场虽然  相似文献   

9.
虹桥枢纽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世界级特大综合交通枢纽. 在枢纽本体及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通挑战,为此针对性开展的多轮交通影响评价与相关交通研究,有力促进了虹桥枢纽规划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 本文详细介绍了虹桥枢纽在枢纽本体的规划、设计以及周边地区控详编制等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分析了虹桥枢纽交通影响评价结果得以成功落实的组织保障,系统研究了有关虹桥枢纽功能定位、枢纽本体轨道站点布局、枢纽本体进出场高架系统布局、枢纽内部换乘设施服务水平、枢纽本体上方商业开发、枢纽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规模等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2011,(4):102-105
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本项目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划。在"两规"协调方面,对交通走廊与城市发展轴线、交通分区与城市功能分区、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专题研究,并反馈给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了城市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编制的有效互动。在综合交通系统构建方面,从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面展开:市域层面,以江海高效联  相似文献   

11.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10,8(5):F0002-F0002,I0001
随着城市范围扩大,不同运输距离、运输速度和运输特征的客运交通运输组织设施逐步分离,综合交通网络中不同功能、层级和不同方式、特征的客运交通子系统在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也逐步回归到其优势运输范围内。子系统之间的交通转换需要通过“枢纽”来实现,因此,枢纽成为交通系统运行中“综合”的咽喉和衡量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也因此将交通枢纽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同时满足枢纽和周边地区开发的集疏运系统,是城市管理者、规划者的关注热点。结合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功能拓展,立足于枢纽地区的交通需求特征,分析其客流具有城市群及都市区、连绵发展区、周边开发区范围三个层面的圈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快速到发层、连绵通达层、内部衔接层三层次对外集疏运体系的规划技术路线、需求预测方法、配置原则与要求。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对外集疏运体系的优化为例进行方法应用,道路快速集疏运系统的效果分析验证了配置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陆侧交通系统是空港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场能否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陆侧交通系统设计为例,通过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功能优先兼顾艺术、简约高效系统循环、以人为本主辅结合"的设计理念,把复杂交通问题简单化。同时通过总结车道边系统、循环道路系统设计要点等关键技术问题,为高铁型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它类似的交通枢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及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各地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开发力度,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发展迅速,交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从区域交通层面看,高速铁路等交通系统已进入集中建设期,轨道交通在未来大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已基本确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与理论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空  相似文献   

15.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路网结构及交通流特性出发,系统探讨突发事件下应急疏散过程中的交通组织策略,并对其进行微观仿真评价,结果可为应急疏散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亟待解决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等关键问题,运用复杂系统研究中的人工交通系统、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ACP)方法,提出了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人工交通平行系统体系研究. 通过对传统仿真软件的分析,指出了建立动态、整体、真实的城市轨道人工交通系统研究体系的必要性;详细描述了城市轨道人工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计算实验流程方案;最后,通过平行执行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平行控制和管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系统体系的研究,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亟待解决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等关键问题,运用复杂系统研究中的人工交通系统、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ACP)方法,提出了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人工交通平行系统体系研究. 通过对传统仿真软件的分析,指出了建立动态、整体、真实的城市轨道人工交通系统研究体系的必要性;详细描述了城市轨道人工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计算实验流程方案;最后,通过平行执行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平行控制和管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系统体系的研究,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刁雨 《北方交通》2013,(6):148-150
通过对上海虹桥枢纽建设与开发的投融资体制与机制的探讨,分析此模式对中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适应性,为以后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必定要求上海具备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加强上海综合交通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郊区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市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以及黄浦江的越江设施和长江的隧桥通道,都是枢纽港集散交通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因此,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枢纽作为服务于公共交通之间以及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客流转换的场所,是改善整个交通系统,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解决出行换乘等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东直门综合运输枢纽信息服务平台工程,采集枢纽客流进出量,总结客流统计规律,对东直门交通枢纽预警分级阈值进行简析,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交通枢纽预警分级阈值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