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斌 《世界汽车》2003,(7):62-62,68
车灯特别是前照灯是汽车行驶必不可少的安全部件,人类的主动安全认识的提高,促进了汽车前照灯的发展.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光源由最开始的乙炔气体灯,经由普通的白炽灯泡,再到目前广泛使用的卤素灯泡.前照灯的发展也由大约1908年的第一个使用电的前照灯,到1915年的第一个近光灯,1924年的远近光双光束前照灯,1957年的不对称光分布(即近光在自己行车道一边照射距离较远,亮度较亮,对方来车道一边照射距离较近;亮度减弱)的前照灯,1971年的使用H4、卤素灯泡的前照灯,再到1983年的投射型前照灯.  相似文献   

2.
汽车上有各种各样的车灯,按照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照明灯和信号灯。照明灯包括:前照灯(近光灯和远光灯)、前雾灯、倒车灯、侧照灯等;信号灯包括:位置灯、示廊灯、转向信号灯、制动灯、后雾灯、牌照灯以及回复反射器等。其中。前雾灯和倒车灯既是照明灯也是信号灯。由于前照灯在行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前照灯的发展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3年生产的雪佛兰科鲁兹轿车,行驶里程约为5.6万km。搭载1.6LLDE发动机和5速自动变速器,不配备自动大灯。车主反映车辆近光灯不亮。二、故障诊断接车后验证故障,打开点火开关,将前照灯开关打开到驻车灯位置,驻车灯点亮;打开到近光灯位置,驻车灯点亮但  相似文献   

4.
LED功能失效是当前车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基于神龙公司标致4008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出现的异常熄灭故障,通过分析多功能车灯采用PWM控制的特点以及电平盲区产生的机理,完全解决了该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异常熄灭故障,提出基于盲区电平检测原理的LED失效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调整和优化电平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检测位置,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覆盖LED的工作电压范围。该方法能有效解决LED控制电路中因诊断阈值不足而导致的LED异常熄灭问题,是一种基于选定的LED光源来对控制软件进行优化适配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将为神龙公司后续的LED车灯的电路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洁  白杉 《重型汽车》2003,(1):28-29
1车灯的分类 汽车照明光源种类繁多,作为汽车外装照明灯,首先是汽车前照灯(head lamp)、雾灯、车辐灯和转弯时用于弧线照明的曲线灯以及方向指示灯.汽车后部有刹车灯(Stop lamp)、方向指示灯、与前照灯同时燃点以在夜间显示车辆存在的尾灯、在停车场易于找到的有溯源反射特性的反光镜、倒车灯以及车牌照明灯等.  相似文献   

6.
车灯雾气问题不仅影响车灯外观,而且会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一直是用户抱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一种可循环式干燥剂产品,对其吸湿特性和循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整车实际应用,分析使用干燥剂前后灯内温湿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型干燥剂在汽车前照灯防雾方面有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田奥德赛轿车的灯光系统可分车外照明与车内照明两大部分,车外照明主要有前照灯近光灯、前照灯远光灯、小灯(驻车灯)、车前雾灯、车尾雾灯、尾灯、牌照灯;车内照明主要有仪表板照明灯、前排顶灯、中排顶灯和后排顶灯、后舱门灯,各车门上的踏步灯,点火钥匙灯等。它们都由各自特定的开关控制,有些还与多路控制单元有关。  相似文献   

8.
斯太尔汽车电路图比较复杂,怎样快速读懂汽车电路图,了解其中的奥秘,对正确诊断汽车故障和检修汽车关系重大。下面以照明系统为例,介绍其电路图的识读方法。照明系统主要由灯总开关、小灯继电器、前照灯继电器、变光灯和超车灯开关以及前照灯和各种小灯组成。灯总开关共有3个挡位,当开至“0”挡时,灯光系统断路;当开至“1”挡时,小灯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闭合,各种小灯点亮;  相似文献   

9.
大众公司在开发出帕萨特W8和具有创新意义的辉腾后, 作为顶级SUV的途锐也进入中国市场。本文将详细介绍途锐车灯与视野系统结构与自诊断。一、途锐车灯与视野系统 (一)前照灯车灯单元前照灯车灯单元如图1、图2、图3所示。  相似文献   

10.
由本人发明的“汽车安全行驶照明灯”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88202216·4。此灯是在现有车灯只具有远近灯光的基础上改进的,更适于汽车夜间安全行驶的前照灯。每个  相似文献   

11.
汽车前照灯起雾一直以来是行业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于起雾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极容易被客户理解成车灯进水,导致引发售后抱怨及售后索赔。当使用环境较为苛刻、车灯起雾面积过大的话也会一定程度引起光分布的改变,使得远近光有效亮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性。本文从原理角度分析了汽车前照灯的起雾机理,并且通过对试验测量的整灯内的温度分布及在温湿度试验箱做的各车型车灯起雾状态分析,提出整体优化框架及四种可行措施、并进行了对比试验,为各大主机厂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光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追溯光学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历史,最早应算是前照灯。随着内燃机发动机汽车的问世,汽车前照灯也相继诞生。19世纪末,马车上的油灯,其装饰的作用远大于照明功效,根本起不到照明的用途。后来乙炔灯替代了燃油灯。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历经六代变化。  相似文献   

13.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07,(12):41-41
该车于2007年年中在欧洲推出,其在德国的税后售价为10.44万欧元。奥迪为R8超级跑车选装了LED(发光二极管)低&高光束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及转向信号灯。Automotive Lighting是该车LED灯的配套供应商,LED灯的特点是其亮光接近于自然的日光。并且与传统的车灯相比,LED灯使用更少的空间、响应时间更快、更持久耐用。  相似文献   

14.
HID汽车前照灯的特点与系统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高强度发射式汽车前照灯,是近年来汽车前照灯发展的最新成果,自1991年问世以来,已在欧洲宝马、大众等公司的新汽车上装备使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拟于1996年上半年在部分车型上使用这种新式车灯。与传统白炽光源车灯及卤素灯相比,HID汽车前照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其系统构成也体现出最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车灯水珠凝聚的形成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的带防雾漆前照灯水珠凝聚的验证模型,探讨在不同温度、湿度、干燥包、透气孔下水珠凝聚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以某一款日行灯水珠凝聚为例,对水珠凝聚的条件进行分析和验证,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验证了验证方法和验证工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前照灯即俗称的前大灯,以其装用的光源不同,可分为“气体放电灯”和“灯丝灯”。“气体放电灯”一般指氙气灯,而“灯丝灯”就是我们常见的白炽灯和卤素灯。我们在购买和升级车灯的时候应选择优质高亮的卤素灯或在价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氙气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光源的力量     
金雯 《车时代》2012,(8):98-105
如果人类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车灯在一辆车的身上同样起到了诠释精神的作用。车灯就像一个车的眼睛,它不同的造型和技术完全能够让每一辆车拥有不同的个性与情感传达。从而使其拥有了生命与活力。汽车灯光技术及造型设计的发展,经过了将近120年的历程。最初的乙炔气前照灯,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加上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升级成功,1925年,电气照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32年美国发明了不对称前照灯,它是以基准轴为中心,将光束一分为二,靠近来车一侧的落地距离短(即光束压低,从而防炫),而另一侧光束的落地距离长(即光柬抬高,从而增加视野)。这一发明解决了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在会车时灯光过亮仍有的不足。法国“斯贝”公司在1964年生产了第一批装有卤钨灯泡的汽车前照灯。其灯丝允许工作温度较普通自炽灯泡高,光效增加约50%,寿命也增加一倍。此后汽车的生产前大灯照明也多采用了卤钨灯泡的原理。后来的氙气灯泡到今日的LED,汽车灯光技术的发展不仅越来越美观及实用,同时需要基于人类交通法规及安全打造。  相似文献   

18.
在前照灯智能照明系统和LED技术方面,小糸车灯在全球车灯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自2005年小糸车灯为丰田车型首家配套第一代智能照明系统后,在全球的中高级轿车中有30~40%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在国内的高级车型中,也几乎全部装备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自适应前照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及转向盘触发车灯偏转,使得车灯偏转动作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的问题,引入车辆行驶前方道路线形信息,建立了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前照灯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车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车路协同装置将线形曲率等道路信息提前传输给汽车,综合利用行车状态信息实时计算出车灯偏转角度,自适应调整灯光照明方向。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加主动精确的调整车灯偏转角度,减少视野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喷涂防雾漆的前照灯外透镜所引起的流挂问题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基于东风标致某款车型前照灯项目,通过分析防雾漆的防雾机理和防雾漆流挂问题的产生机理,剖析防雾漆流挂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前照灯内部空气湿度、空气流通速率和防雾漆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项目验证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技术方案,弥补了当前车灯行业防雾漆使用方面的技术空白,也为后续整车厂在车灯防雾使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反馈和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